2022,北京奥运新起点
2015-09-10黄丽娜
黄丽娜
2015年7月31日,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远在万里之外的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牵动着数亿中国人民的心。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成功拿下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时,中国再次沸腾了。
相比1993年和2001年的两次申奥,这一次少了泪水,少了紧张,多了欢笑和自信。
2008年,一首《北京欢迎你》唱响大江南北。8月2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56个民族同唱一支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开放的中国,精彩的北京,以奥运为媒,与世界连接在一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从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开始,到2001年第一次申奥成功,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梦落幕,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中国人对奥运会的真挚感情和持续的热情。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留下来一笔宝贵的财富:体育人口激增,体育运动项目普及,体育产业化进程加速。鸟巢、水立方是北京的新地标,12个奥运会场馆,也成为普通市民触手可及的健身、娱乐场所。
如果说夏季奥运会最初的目的是让中国圆梦,那么北京、张家口这次联合申办冬奥会,似乎从最开始就是为了“改变”。
冬奥会无疑会带来经济效益。比如,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筹办,为当时正处在经济萧条期的俄罗斯注入了强心剂,帮助索契所在的南部地区工业增长速度突破7%,为当地创造了56万个就业机会。而中国的申办,除了促进经济之外,更看中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具体目标。
目前,京张高铁已经动工,将于2019年前竣工。完工后,北京至张家口的交通时间缩短到50分钟。届时,北京城区赛区至延庆赛区高铁运行时间为20分钟,延庆赛区至张家口赛区为30分钟。冬奥会后,这条高铁线路将会成为最宝贵遗产之一。张家口与北京的联系将愈发紧密,经济腾飞只是时间问题。
北京市长王安顺,在北京市成功申办冬奥会工作通报会上表示,北京申冬奥在全国范围内拥有90%以上的支持率,北京的支持率为90%,而张家口达到了惊人的99%。2022年冬奥会将给张家口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甚至从提出申奥开始,便已经让张家口的冬季旅游产业发生了可喜变化。
除此之外,申冬奥还有一个更加远大的目标—带动3亿人口上冰雪。参与过三次申奥的“中国体育产业之父”魏纪中曾经说过,中国是体育大国,但不是体育强国;想成为体育强国,冬季项目是中国的一块短板,冬奥会的举办无疑会带动冬奥项目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奥林匹克的本质是教育,北京冬奥会已经开始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生活方式。
1993年,蒙特卡洛,眼泪留给了中国代表团。两票之差,使北京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已故的“申奥之父”何振梁曾为此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嚎啕大哭。2001年,中国人民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当萨马兰奇宣布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圆了一个梦。如果说,1993年申奥是遗憾,2001年的申奥过程是紧张,那么2015年用“从容”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7月31日上午,最后陈述中,三名陈述人杨扬、姚明和李妮娜,在台上轻松地开着玩笑,聊着天。申冬奥代表团专家顾问魏纪中,在此前的采访中对记者说,无论成功与否,我们已经从申办的过程中受益了。
这份从容与淡定,来自内心的强大和对自己的信心。而信心来自对自身条件的正确认识。这一切与对手是谁无关。
有外媒曾经指出,如果中国申冬奥成功,那么2022年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将在鸟巢举行,这对国际奥委会有巨大的吸引力。
显然,北京的吸引力不止这一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遗产也不止一个鸟巢。
国际奥委会在其《评估报告》中称:“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留下一批世界级的体育场馆、公共娱乐设施、一座新的国际会议中心、完备的交通体系。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和专长对2022年申办工作帮助很大,并有益于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
北京赛区冰上项目所需的12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有11个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遗产”,仅需要新建一个国家速滑馆。
北京冬奥申委开始集结时,那场面像是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们的聚会。经历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老人”们,一大部分可以马上投入到冬奥会的准备工作中。当然,经验的传承同样重要。
不过,北京也受到过质疑。正式投票前,一个评价在吉隆坡的记者间广为流传:两边的短板都很明显—“阿拉木图没有钱,北京没有雪”!气候条件被称为影响北京能否申办成功的最大因素。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北京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主要承办雪上项目。如果说,北京的气候条件“有限”,那么5月仍有降雪的张家口,完全具备承办雪上项目的条件。
外界对人工造雪的误区,同样导致了对北京的误解。北京冬奥申委工程规划技术部负责人张利曾对记者说,人工制造的雪更符合比赛要求,对运动员更安全;人工造雪技术,是一种喷雾的形式,以水分子为主,本身对环境没有污染;在张家口等地人工造雪的用水量,占当地供水量的比例最高不到1 %,对地区的居民用水没有影响
7月31日下午,等待结果揭晓时,79岁的魏纪中有些兴奋地坐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室里笑着说,“今天我们只管等好消息吧!”问他为什么这么说。魏老称,三次申奥,这次最有底气!
虽然最有底气,中国冬奥申委也并未因此忽视过程,认真是他们的一贯作风。
中国申奥代表团中有两个人最为醒目:一个是拥有巨人身高的姚明,一个是身怀六甲的杨扬。姚明亲手撰写陈述稿,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修改,以便让它听起来更加亲切有趣;怀孕7个月的杨扬也在尽力而为。
杨澜的英法双语陈述博得满堂喝彩。要知道,此前她并没有正式学过法语,这次成功得益于3周的苦练。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李妮娜身上,不会英语的李妮娜,克服种种困难,交上了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北京申冬奥一共经历了406天的艰辛,最后一天的陈述正是这406天的缩影。北京的自信通过申冬奥代表团的认真,对待工作的细心和耐心,传递给国际奥委会和每一位投票委员。
当巴赫念出“北京”两字的一刹那,坐在中国申冬奥代表团第一排的赵宏博已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事后申雪大笑着说,丈夫“抢跑”了。赵宏博也承认,之所以有“提前”庆祝的嫌疑,是因为自己真的觉得北京肯定能赢,当时那一刻太激动了!
这个夏天,北京多次出现的“北欧蓝”,让普通市民觉得幸福感倍增。再加上几次雨过天晴后的彩虹,更是让人突发奇想,“蓝天+彩虹”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北京夏天的标配。
北京的空气质量在逐渐转好,但大气环境治理的战役显然才刚刚开始。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九个既举办夏奥运,又举办冬奥运的国家,北京成为第一个既举办夏奥运又举办冬奥运的城市时,环保问题再次被重点提出。专家表示,必须从根本上摒弃“用环境换钱”的发展思路,才能让“冬奥蓝”提前到来,成为“常态蓝”。
申冬奥成功没几天,一条“冬奥场馆建设将破坏小海坨自然保护区”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点击过10万。尽管随后延庆县常务副县长张素枝“辟谣”,小海坨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进行范围调整,冬奥会的雪橇、雪车和高山滑雪比赛场地不在保护区范围内,但是关于“建设冬奥场馆如何保护生态和周边环境”的话题已经走入公众视野。
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再次使用,使2022年冬奥会的开支控制在40亿美元之内,这与俄罗斯索契冬奥会500亿美元的开支形成巨大反差。尽管如此,冬奥会后新建场馆的再利用,户外雪场的改造都需要设计师们提前做好规划。
“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在创造历史之后接下来的7年,是兑现承诺的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