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肉搜索背景下的社会情绪放大
2015-09-10汤亚旭
汤亚旭
【摘要】新传播革命技术产生了有目共睹的社会影响力,但传播失范现象也触目惊心。人肉搜索自出现以来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舆论监督的有力体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的过度侵犯。但更令人关注的是搜索之后社会情绪的集体爆发。这种爆发尤其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之下更容易显现,本文仅就人肉搜索事件为背景探讨当下社会情绪如何被放大并如何改善的问题。
【关键词】人肉搜索社会情绪放大改善
一、人肉搜索与社会情绪
人肉搜索可以概括为利用网络为媒介,将传统的关键字搜索变为人性化的提问,集合网民的力量揭露事情背后的真相。
社会情绪,指的是人们对社会生活各种情境的知觉,通过群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复杂而又相对稳定的态度体验,这种知觉和体验对个体或群体产生指导性和动力性影响。通俗的来说,就是在人们对于某个事件或某个人产生的最为一致的态度和评价。这种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有如“正能量”、“感恩”、“伸出援手”等关键词为代表,而消极的有以“滚出”等其他网络词汇为代表的负面情绪。这一类社会情绪的爆发通常与社会生活相关,例如住房、反腐、就业、伦理等等。
社会情绪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人需要情绪的抒发和表达。
网络的普及给人们带来的新传播的革命,改变了人与社会的发展格局,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面临重构,也为今天的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人肉搜索和社会情绪放大之间的关系
人肉搜索与社会情绪放大现象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只是当人肉搜索触及到社会上的某些因素才可能会形成社会情绪的放大现象,这个现象没有绝对好或坏,同样它们也并非一对一的关系,即人肉搜索并不一定会引发社会情绪放大,社会情绪放大也并非一定由人肉搜索引起,理性的看待它们之间关系是关键。
1、外在关系
人肉搜索基于对网络消息的探索型发展,表面上看只是单纯的群众发起的传播行为,这完全取决于受众对其关心的程度,会影响其情绪放大的效果。越是贴近身边的小事,越是娱乐和骇人听闻的消息越容易被大家所挖掘,对于这些热点,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再加上网站上随意的留言,开始大规模的探讨,在探讨之后引发出感情的激化,这种激化可能是相同意见的共鸣,也有可能是不同意见的碰撞,而这种声音的起伏就是社会情绪扩大的表现。一个事件越引人注目,就越会引起更多的意见不一。
2、内在关系
当人肉搜索和社会情绪放大之间存在强有力的支撑时,这种内在联系会更为明显。例如宁泽涛在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获得本人首枚世锦赛金牌,创造了亚洲游泳的历史,他的成功是举世瞩目的,而他的形象也受到多方面的关注,激发了社会上对其的追捧,以致出现其“国民男朋友”的称呼。这种社会情绪的放大取决于国内外媒体,明星,各个不同的有传播力的声音带动这种社会情绪的放大现象。然而还有一部分的社会情绪放大被人们有意而为之,故意宣传某些行为来贬低某人,造成其名誉上的受损也是其中的一种。
三、人肉搜索如何放大社会情绪
1、人肉搜索和民生問题相关,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对这些事件更为关注
观察近几年的人肉搜索事件,大多是围绕反腐反贪、情色、婚姻,这些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平和正义是贯穿其中的,当社会财产分配不公,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人们无法通过合法的渠道来解决类似的事情,就会以“吐槽”、“发帖”等形式来获得情感的共鸣。
2、三低人群(低收入低学历低年龄)占据了中国网民很大一部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整体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占比为12.1%,大专及以上人群占比较2013年下降0.3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三低人群对于事件的传播有以下几个特点:网民话语表达和社会参与强烈,他们更为积极地参与社会新闻传播,表达观点个人化特色化,深度不够,仅仅达到事情的表面就转移注意力,言语偏激,感染性强。一旦某些问题和他们相关,那么这类人群最易受影响,也最容易被鼓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理智的行为或者是偏激的言行也是社会情绪放大的一个因素。
3、人肉搜索的结果是网民通力合作产生的,具有很大的参与性,让网民成为事件中的一份子,容易激发网民的情绪
4、网络平台的随意性
网民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的广泛参与扩大了事件的社会情绪。但是如果只是情绪的偏激,却很难用法律标准来衡量,而道德控制力度实在太弱,尤其是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
5、公众可以隐瞒自己的身份,保护自己
很多事件是在某些极端的社会情绪下被激发,例如他们会用极端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他们的观点,泄露他人的秘密来获取关注,得到利益。这其中也不乏幕后推手的炒作。一些人利用某些人物的言论或者制造虚假言论来引导网民的积极跟帖或者转发,导致社会情绪的无端放大。
四、社会情绪放大的作用及负面影响
社会情绪放大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受到鼓舞,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另一方面,其负面作用在于会减弱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过犹不及。
1、社会情绪放大的作用
社会情绪放大的积极作用在于对真相的揭露,能凝聚社会力量。
当一则新闻成为社会情绪的焦点时,社会反应非常迅速。例如:一女童丢失价值20余万元耳蜗,银川“全城寻耳”,在耳蜗丢失后,“为4岁女孩找‘耳朵’”的帖子和海报几天遍布宁夏银川市的贴吧、论坛和大街小巷,在网民、群众、媒体、政府部门官微114小时的齐力寻找下,终于将4岁女童的“耳朵”找到,这场爱心接力,不仅为一个外来务工者家庭避免了20多万元的损失,更让小女孩免受再次开颅手术之苦。寻求帮助信息的转帖,可以帮助需要的人,传递正能量。
2、社会情绪放大的负面影响
放大社会情绪的负面影响有以下三点:
第一,公众对于真实的探索需求减弱。随着社会情绪放大,一个事件产生以后人们带着情绪看待消息,不去探索事件发生的起因,跟着情绪的呼声探讨观点,带着想象和个人的价值观对消息进行或批判或赞言,不利于人们看清事实真相。
第二,社会情绪放大导致当事人受到莫名的批判,很多被人肉搜索的当事人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其隐私权很难得到保障,不满言论的散播会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生活和工作,在很多人肉案例中,社会情绪的确使当事人崩溃甚至觉得难以生存。
第三,社会情绪放大会导致网络秩序的不稳定,社会秩序的不稳定。网络不再是人们克己的地方,任何不满情绪都会在网上发布,会影响网络用语的安全,也会造成网络失序。随着社会情绪逐渐增大,人们的社会行为或多或少地受到情绪的影响,一些言论的攻击有可能成为行为上的攻击,这也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五、如何改善社会情绪放大问题
面对社会情绪被无端放大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改善:
首先,让消息透明化,对事件的发生做出明确的判断,开诚布公地将事情的真相及时挖掘出来,而不是等到网民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了解真相,以讹传讹,从根本上杜绝虚假信息来源,抑制社会不满情绪的分化。
其次,媒体从业人员应加强职业操守,保证发布的信息真实,得到第一手的材料,而不是通过四处打听的未经检验的消息来制造新闻,更应该在发布信息的时候保护新闻事件人的隐私,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当事人的真实姓名和真实材料。当今,网民们自己通过互聯网创造很多的新闻材料,这些可以被用作素材,但是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有义务在检验这些素材的真实性后再去发布这些消息,避免虚假新闻的传播。
最后,政府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侵权行为完善处罚措施,严厉打击造谣生事者。对于恶意造谣中伤严加惩戒,加强立法工作的力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其个人隐私,名誉权等等。同时在不妨碍言论自由下鼓励正面的积极的言论,鼓励真实有效的评论,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加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网民的素养,培养舆论领袖,将社会舆论引导到一个积极的方向,引导人们正确冷静客观地看待事实。
参考文献
①戴激涛,《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保护》[J].《法学》,2008(11):40-45
②刘行芳,《社会情绪的网络扩散及其应对》[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2):36-37
③李纬明,《近年来国内人肉搜索研究综述》[J].《新闻爱好者》,2009(3):37-38
④薛霞,《人肉搜索现象的社会学思考》[N].《中国青年研究》,2009(1):93-94
⑤殷俊、孟育耀,《浅析“人肉搜索”的社会效应》[N].《新闻知识》,2009(3):14-16
⑥张景龙、李瑞生,《网络传播中的社会情绪表达问题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08(4):91-92
(作者:安徽大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