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文化表达

2015-09-10尚文马梅

新闻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村落乡愁纪录片

尚文 马梅

【摘要】本文以央视播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为对象,分析了该纪录片在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传播效果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探悉该纪录片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同类型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记住乡愁表现形式文化内涵

春节,回家,几乎是每一个身处异地的外乡人最迫切的愿望。远在他乡打工的人们为抢得一张回家的车票而费尽周折、绞尽脑汁,为的不就是那一抹浓厚不散的乡愁?是否正如古人所说“年深外境犹吾景,日久他乡即故乡”,我们尚且不得而知,但对于背井离乡的人来说,乡愁是始终萦绕在心头,未曾忘记的一种惦念与牵挂。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每晚播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真实记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村落里千百年传承的故事。镜头里每每出现的乡村景物,一条河、一棵树、一口古井、一座老房子,或许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释放、缓解乡愁之苦的出口,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同时该片以我国部分传统村落的乡土风情为可见表达,以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的宣传为隐性表达,并将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试图激发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共鸣。显示出央视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气魄与担当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传统文化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作为提升民族和人民精神境界的支柱,发挥着重要作用。

纪录片《记住乡愁》每一集以某一传统村落作为探访主体,在村落里找尋本村特有的传统文化,将该村的传统文化具象到人物上,通过对人物的真实记录,烘托所要表达的主题。如在第30集中,以浙江永嘉苍坡村全村村民在祭祖日敲锣打鼓集体赶往临近的“兄长村”——方巷村为开篇,引出两村同祭一个祖先的历史渊源,以及村中两兄弟和气分房的故事。在这集内容中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悌”的内涵,即兄弟之间相互关爱、相互谦让。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行为层面融合的方式在节目中比比皆是。《记住乡愁》每集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来契合核心价值观内容,如第七集以“远亲不如近邻”为主题展现辽宁阜新查干哈达村村民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第十一集展现的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品质“诚信赢天下”、第二十集以“尽忠报国”为主题讲述甘肃陇南市哈南村世代以爱国为祖训的故事等等。每集通过记录传统村落村民的发展和生活状况,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延续和发扬,加深以及引导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践行。

栏目以真实的乡村景物、建筑风景、民俗风情为可见的显性层面,以对传统道德观念、制度规则的宣扬为隐性层面。两个层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通过具体文化现象表达出节目深层次的主旨,给观众留下感悟的空间。《记住乡愁》中对于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孝”、“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正能量传递,使得观众在观看后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合乎节目所传达的本意,同时也对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产生认同感。

二、“走转改”的回归、让“乡愁”更接地气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报道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个部门在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强调新闻报道要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时隔四年,相关媒体一直在践行这一活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记住乡愁》以出镜记者亲身体验的形式去探索与发现,带领观众感受基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乡土风俗。《记住乡愁》横跨全国10个省区,记者在100个传统村落里行走,在不断变化着的景致里体验别样的“乡愁”,出镜记者代替观众直接亲身体验让这些“体验”更为直接与亲切,将观众日思夜想的“乡愁”具象到家乡的一碗水、一片云、一条河,而不再是余光中手中那枚窄窄的旧船票了。

《记住乡愁》采访的大多都是普通人,深入到每一个采访对象日常生活中去,出镜记者像是背包客,以背包客的心情引导观众欣赏风景、倾听故事。如在第三十九集,以重庆黔江区濯水村四个不同的人物故事为叙事载体,分别体现了“诚实互信”、“诚信经营”、“一诺千金”、“大诚仁心”,这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本集中出镜记者为了了解濯水村自古以来以诚信立村的各种故事,与被采访者一起亲自翻山越岭体验当年经商者龚明理因山路不好走而发誓为村民修建道路的情景。这样的采访与体验在《记住乡愁》中处处可见,观众在领略不同风土人情之际也感受到了一个个情真意切的人文故事。

《记住乡愁》没有去迎合当下热闹喧嚣的荧屏,也没有一味地去娱乐化,而是深入基层,脚踏实地,以“清新、自然、流畅”的风格为银幕吹来一阵清风,怀着敬畏之情缅怀村落里曾发生的事。正是以这种心态做节目,《记住乡愁》自开播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让观众感受到了节目自有的热度与质感。

三、主流媒体的担当、愿青山绿水常在

中文国际频道作为主流媒体的外宣频道,承担着塑造国家形象与传播的重要职责。国家形象的塑造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本民族对于共同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国际地位。

纪录片《记住乡愁》中始终以正面形象报道和呈现,正面形象是塑造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前提。而真正落实到节目内容的则是体现在人们对于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祖国兴旺发达的殷切期盼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记住乡愁》每一集的标题如“慈孝人添寿”、“守礼德自高”、“积善有余庆”、“行善至乐”等等,虽短小但从字里行间尽可窥见中国自古以来对于“忠、效、礼、义”的重视。

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人对乡愁的独特理解,但无论有多少异同,乡愁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千古一脉的精神支柱。随着中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无数人走出村庄去往城市打拼,城市人口日益膨胀,村庄景象日渐凋零,城镇化建设向农村蔓延成了必然趋势。据媒体报道,2000年时我国尚有370万座村庄,但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就降至260万,10年消失110万,平均每天有300座村庄消失①。乡村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古老村落逐渐消失于城镇化进程中,村口的参天古树、儿时流连忘返的叠叠青山、流传百年的宗族祠堂,在轰隆的机械声中不复存在。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由此,“乡愁”这个略带伤感的字眼成为媒体的焦点,但乡愁如何才能记住?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纪录片《记住乡愁》恰恰回答了这一问题。

“乡愁”是一种故土情结,是一种人文情怀,更是一种对故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牵挂之心。然而当乡愁赖以生存与寄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直至消失,故土情怀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飘向何方。《记住乡愁》中随处可见对于故乡小到一草一木,大到民俗建筑的描写,保存完整的传统古村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这种对于家乡山水、生态环境的展示,包含着媒体对“生态环境传播”的社会责任担当。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留住乡村风貌、留住青山绿水、给乡愁以栖身之地。

四、创新传播形式、扩大“乡愁”影响力

《记住乡愁》传播形式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的播放平台,还体现在节目自身的推介与宣传形式上。以“我们的梦——记住乡愁”为主题的音乐会在2月11日(小年夜)晚的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它是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背景,通过12首主題歌曲演唱,共同延伸出在纪录片中出现的一个个动人故事,以此抒发中华海内外儿女不忘故土、思念家乡之情、守护家园的赤子之情。音乐会以歌曲演唱为叙事主线,通过央视数位主播吟诵三段经典诗文《月是故乡明》、《乡愁》、《我爱这土地》来侧面表达乡愁主题的情感依托,配以穿插其中的三段访谈,从文化传承、民俗风情等方面对“乡愁”进行阐述。整台音乐会以诗化、深情、温暖、平实为基调,处处可见人们心底对于“乡愁”的不同诠释,也起到了推介节目的作用。

情以歌载,唱以传情,歌之无情,载之不远。优秀歌曲的影响范围的深度与广度,绝不亚于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在《记住乡愁》歌曲征集活动中,共收到自全国各地及海外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首歌词。作者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13岁,虽然他们身份各异,岗位不同,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对故乡的眷恋和赞美②。主题曲的征集活动,唤起了全球华人对于乡愁的思考,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抒发胸臆的平台。让中国人的“乡愁”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既扩大了节目主旨同时也吸引着人们对于节目本身的关注程度。

结语

乡愁,愁的是故乡一景一物深深的眷恋,愁的是亲人殷殷的期盼,愁的是少时离家的身不由己。《记住乡愁》让乡愁有了表达之地,让传统文化有了栖身之所。节目播出后,“乡愁”这个词拨动着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的思乡之心,人们在观看之时不仅被勾起浓浓思乡之情,也领悟着其中满含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也期待着人们重视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真正能“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参考文献

①《乡愁,如何才能记得住?》,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0/ c_126164474.htm

②《2015我们的中国梦——〈记住乡愁〉歌曲征集音乐会即将播出》,http://ent.cntv.cn/2015/02/10/ARI142356033595 4727.shtmls

(作者:尚文,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马梅,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村落乡愁纪录片
乡愁
Rough Cut
乡愁
等待
油画《村落》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引发海啸(下)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