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对象、审计业务类型和审计主题
2015-09-10郑石桥
郑石桥
【摘 要】 政府审计内容涉及的审计基本问题是“审计什么”,主要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业务类型、审计主题三个层级。政府审计对象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生产产品或服务;生产及报告相关信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凡是存在既定标准的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就成为政府审计业务,经历了财务收支审计、财务报告审计、综合审计三个阶段。审计主题包括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行为、制度四种,国有资源经管责任的内容不同,涉及的审计主题也不同。审计业务类型与审计主题有密切关系,审计主题是审计业务的元要素,审计业务是不同审计主题的组合。
【关键词】 政府审计内容; 国有资源经管责任; 审计对象; 审计业务类型; 审计主题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8-0097-07
一、引言
政府审计内容涉及的审计基本问题是“审计什么”。2009年3月5日,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①,2011年8月31日,刘家义审计长在南京审计学院作“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主题报告时指出“人民利益的边界在哪里,国家审计的边界就在哪里”②。上述观点对政府审计内容的论断是高屋建瓴的。然而,国家审计并非万能,无法将整个社会的问题一一揭露(王中信、吴开钱,2009)。政府审计内容是政府审计制度构建和实践活动中的基础性问题,直接决定政府审计活动范围,从理论上系统地搞清楚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根据本文的主题,相关文献综述涉及三方面:政府审计对象、政府审计业务类型和政府审计主题。
关于审计对象有不少研究文献,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主要观点有五种:会计论、财政财务收支论、经济活动论、经济管理活动论、经济活动及相关信息论。会计论认为,审计的对象是会计(郭振亁,1995;苏永强,2004;王文彬,1981;李元贵,1986);财政财务收支论认为,审计对象是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张文运,1988);经济活动论认为,审计对象是经济活动(孙绍良,1985;王文彬、黄履申,1987;赵英俊,1989;涂强,1991;郭建生,2005;李兆东、鄢璐,2008;杜爱文、刘懋勇,2013);经济管理活动论区分了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活动,认为经济活动和经济管理活动是两回事,审计的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谢荣,1988;1989;王德伟,1992;杨献龙,2009);经济活动及相关信息论认为,审计的对象包括经济活动及相关的信息(竹德操、达世华,1986;管锦康,1989;王文彬、林钟高,1989;吴频,1994;李凤鸣、刘世林,1996;杨跃进,1996)。
关于政府审计对象,一些法律和规范有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都规定政府审计的对象是政府的财政收支和行政机构、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属于财政财务收支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规定,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独立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审计机关的责任。这个规定包括财政财务收支论和经济活动论。
不少文献专门研究政府审计对象。刘家义(2008;2009;2010)认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监督控制系统,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决策系统,承担对国家治理的执行系统实施监督和约束的职责,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从这个观点来看,国家审计对象是国家治理的执行系统或国家经济社会系统。然而,这里的“疫”究竟是什么,作者并没有解释。谢盛纹(2012)认为,政府审计对象可以抽象化为权力、谁来使用权力和如何使用权力。靳思昌、张立民(2013)认为,要将国家审计边界定位于广义的产品或服务,包括公共财政供给产品或服务、市场资本供给产品或服务及自愿资本供给产品或服务。
关于政府审计业务类型,INTOSAI(The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upreme Audit Institutions)在其《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Public Sector Auditing》中将审计业务类型区分为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合规审计③;美国GAO(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1版《Government Auditing Standards》将政府审计业务区分为三种类型:财务审计、鉴证业务和绩效审计④。
关于审计主题的研究很少,鸟羽至英(1995)将审计主题区分为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谢少敏(2006)在其教材《审计学导论——审计理论入门和研究》中介绍了鸟羽至英教授的研究,但未有文献专门研究政府审计主题。刘力云(2010)认为,中国政府审计的作用是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这里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作者并没有解释。
上述文献显示,关于政府审计对象、政府审计业务类型、政府审计主题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文献涉及,然而,关于这三个层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拟致力于建立这个理论框架。
三、政府审计内容:理论框架
政府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从理论上解释清楚政府审计对象、政府审计主题、政府审计业务类型;二是从理论上解释清楚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政府审计对象:国有资源经管责任
国有资源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是不争的事实(丹尼斯·C.缪勒,1999;欧文·E.休斯,2001)。然而,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国有资源经管相关合约或行政关系的产生、执行、评估及续约或终止都有很多内容。政府审计在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中涉及哪些内容呢?政府审计对象是政府审计的活动域,它是审计需求和审计功能的交集。一方面,只有存在审计需求,审计供给才可能成为政府审计的内容;另一方面,只有具有审计供给能力,审计需求才可能成为审计内容。从政府审计需求来说,主要是源于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具有自利和有限理性,再加上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环境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代理人可能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和次优问题,为此,需要一个治理机制来对应这些问题,政府审计是其中之一。从政府审计供给来说,主要由政府审计的技术属性决定。从技术逻辑来说,政府审计就是以国有资源经管特定事项为对象,用系统方法收集证据,对特定事项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相符程度发表意见。这里的关键是“既定标准”和“特定事项”,没有“既定标准”,政府审计就没有供给能力,即使存在“既定标准”,政府审计也不是万能的,只能就国有资源经管的一些“特定事项”发表意见。从政府审计技术发展到目前的状况来看,这里的“特定事项”主要是与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狭义)、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事项。
源于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的审计需求和源于政府审计技术属性的供给能力,二者的交集形成了政府审计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经管责任,也就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就是一定的主体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狭义)来生产产品或服务时承担的责任。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责任
委托人会将一定的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交给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例如,安排财政预算等。委托人将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交付给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时,对如何使用这些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当然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同时,更为根本的是,委托人交付这些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的目的是让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使用这些资源来完成其职责,离开职责,委托人没有理由将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交付给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同时,交付多少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也是由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承担的职责决定的。
2.生产产品或服务责任
对于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来说,委托人会要求代理人完成一定的事项,对于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来说,委托人会要求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一般来说,在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中,每个机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有其明确的职责,这种职责就是该部门或岗位的责任。履行好了职责就是履行好了委托人托付的责任,也就提供了应该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3.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责任
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要定期向委托人报告信息,报告的内容包括职责履行相关信息,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使用相关信息。同时,委托人对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的信息报告会有要求,一是真实报告,二是完整报告,三是及时报告。当然,为了报告上述信息,必须有一个信息生产系统,同时,在这个信息生产系统中,还有些信息并不报告给委托人,而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自己使用。无论是信息的生产还是信息的报告,从计量属性来说,分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前者以货币计量,后者以非货币计量。
上述三个方面都要求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按最大善意原则行事。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自己善待自己,最大善意就是像为自己办事一样为他人办事。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为他人服务,最大善意就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像为自己办事一样来完成委托人的托付。在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中,最大善意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产品或服务,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信息生产及报告的各个方面,如果代理人在每个方面都像为自己办事一样来行事,则最大善意就实现了。一般来说,最大善意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要求:第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第二,经济有效地使用资金、资产和资源;第三,用最有效的方式做事。
对于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凡是存在既定标准的,就纳入政府审计范围,成为政府审计对象。
(二)政府审计业务类型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政府审计对象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生产产品或服务;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而这些内容要成为政府审计内容,还需要有既定标准,政府审计只能对有既定标准的事项进行审计。
1.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的既定标准
委托人将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交付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并不意味着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可以任意使用它们,一般来说,会有显性或隐性要求。例如:按预算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遵守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的相关法律法规;经济有效地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来管理和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等。这些显性或隐性要求可以归结为委托人的期望和最大善意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有许多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有完整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源管理制度、最佳管理实务及惯例,这些都是政府审计赖以进行的既定标准。
2.生产产品或服务的既定标准
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存在的价值所在。委托人将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交付给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的目的是让其生产产品或服务,但是,并不意味着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可以任意生产产品或服务,而是会有一些显性或隐性要求。例如:生产数量和质量都满足委托人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低成本、高效率地生产产品或服务;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来管理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等。这些显性或隐性要求同样可以归结为委托人的期望和最大善意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关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有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有完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项目规划和计划、绩效考核标准、部门职责、部门工作规划及计划、最佳管理实务及惯例等,它们都是政府审计赖以进行的既定标准。
3.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的既定标准
事实上,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并不是独立的,它离不开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的使用,也离不开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信息来源于这些领域,也是关于它们的信息。所以,事实上,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是附属于上述两方面内容的。一般来说,这些信息按其计量属性可以区分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但是,在这些领域中的信息生产及报告,并不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可以随意为之,委托人也会有显性或隐性要求,例如:真实、完整、及时地生产及报告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等。这些显性或隐性要求同样可以归结为委托人的期望和最大善意原则。现实生活中,关于公共部门的信息生产及报告有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有公共部门会计制度、公共部门统计制度、最佳管理实务及惯例等,它们都是政府审计赖以进行的既定标准。
以上所述的各种国有资源经管责任的既定标准归纳起来如表1所示,这些领域都可能成为政府审计业务。
表1所示的领域存在既定标准,这些领域是政府审计的业务范围。然而,能否真正成为政府审计业务,除了受政府审计需求的制约外,还受到一些权变因素的影响。从政府审计业务类型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财务收支审计、财务报告审计、综合审计三个阶段,也有人将财务收支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合并称为财务审计,将综合审计称为绩效审计,所以,总体来说,政府审计业务类型经历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两个阶段(王光远,1996)。在财务收支审计阶段,主要关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的使用是否符合既定标准,其主要内容是合规审计;在财务报告审计阶段,主要关注财务信息生产及报告是否符合既定标准;综合审计阶段也称为绩效审计阶段,这个阶段除了财务报告审计外,还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是否符合既定标准。由于非财务信息生产及报告离不开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所以,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是否符合既定标准也就会关注非财务信息生产及报告是否符合既定标准,如果涉及国有资源,也会关注国有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既定标准,所以,绩效审计事实上是一种综合审计。同时,对于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的使用以及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还关注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建立的管理制度是否是最佳管理实务和惯例,也就是相关制度是否存在缺陷。政府审计不同阶段所关注的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内容归纳如表2所示。
(三)政府审计主题
前已述及,从技术逻辑来说,政府审计就是以特定事项为对象,这里的“特定事项”主要是与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狭义)、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事项。审计主题是对纳入审计对象的特定事项的再分类或构成要素。鸟羽至英(1995)将审计主题区分为信息审计和行为审计。事实上,信息可以区分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而行为又可以区分为行为和约束行为的制度,所以,共有四种审计主题: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行为、制度。不同的审计主题,承载的审计目标不同。对于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这两个主题,一方面,可以鉴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还可以评价这些信息所反映的绩效处于何种水准,也就是将真实的绩效数据与一定的标杆进行比较,以确定绩效的优劣,一般可以称为合理性。对于制度、行为这两个主题,一方面,可以鉴证制度是否合法合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还可以判断制度、行为是否存在缺陷,也就是将制度、行为与一定的标杆进行比较,以判断制度、行为是否存在改进潜力,也可以称为合理性。由于不同主题的审计目标不同,其审计载体也不同,进行审计取证模式也不同,同时,基于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所获取的审计取证的证明力也不同,基于审计证据所能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也不同。所以,将纳入审计对象的特定事项再区分为审计主题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有效审计实施的前提。
那么,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各方面的内容及其审计业务类型有哪些审计主题呢?笔者分别来分析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各方面内容的审计主题。
1.国有资金使用、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
国有资金使用涉及两方面的主题,一是相关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合理,二是国有资金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合理。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由于主要是国有资金相关的信息,所以,主要涉及财务信息,一方面,关注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另一方面,关注财务信息反映的绩效是否合理。
2.国有资产的使用、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
国有资产的使用涉及两方面的主题,一是相关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合理,二是国有资产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合理。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由于主要是国有资产相关的信息,所以,主要涉及财务信息,一方面,关注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另一方面,关注财务信息反映的绩效是否合理。
3.国有资源的使用、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
国有资源的使用涉及两方面的主题,一是相关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合理,二是国有资源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合理。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既可能有财务信息,也可能有非财务信息,无论何种信息,一方面,关注信息是否真实;另一方面,关注信息反映的绩效是否合理。
4.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
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涉及两方面的主题,一是相关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合理,二是产品或服务生产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合理。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既可能有财务信息,也可能有非财务信息,无论何种信息,一方面,关注信息是否真实;另一方面,关注信息反映的绩效是否合理。
以上是从国有资源经管责任的角度来分析审计主题。事实上,不同的审计业务类型所涵盖的审计主题也不同。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收支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涉及行为主题;同时,也关注财务收支相关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合理,涉及制度主题。财务报告审计关注财务信息是否真实,涉及财务信息主题。综合审计除了关注财务报告审计关注的内容外,还关注产品或服务生产及相关信息、关注国有资源使用及相关信息,涉及的主题包括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制度、行为。根据上述审计业务类型与审计主题的关系,可以认为,一方面,审计主题是审计业务的元要素,如果一个审计业务涉及多个审计主题,需要根据审计载体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同,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审计业务是不同审计主题的组合,任何一个审计业务,都可以拆分为不同的审计主题。形象地说,如果将审计业务作为一个已经搭成的积木构件,则审计主题就是搭成这个构件的积木。
以上所述的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各方面的内容及相应审计业务所体现的审计主题,归纳起来如表3所示。
表3列示的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审计业务类型及审计主题包括了各种可能情形。现实生活中,由于委托人需求、审计资源及其他一些权变因素的影响,真正成为现实审计内容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形象地说,表3是政府审计业务的一个“菜谱”,而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政府审计业务,只是从这个“菜谱”中点若干“菜品”,当然,也可能点全部“菜品”。
四、我国政府审计内容分析
以上提出了一个关于政府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下面,用这个框架来分析我国政府审计内容,以一定程度上验证这个理论框架。
关于我国政府审计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都有规定,还有一些文献专门研究政府审计对象。这些法律规范及文献对政府审计对象有不同的认识,其根源是对政府审计与国有资源经管责任的关系有不同认识,并且,对于国有资源经管责任的内容有不同认识。然而,有三方面的证据表明,我国政府审计对象与本文的理论框架越来越一致。(1)刘家义(2008;2009;2010)国家治理免疫系统论,其中的国家治理或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与本文的治理机制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都强调公共部门的良好运行,都要求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履行好其国有资源经管责任。(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6月17日在审计署考察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念好权力监督的“紧箍咒”,促进廉洁政府建设;二是为国家看好钱财,促进俭朴政府建设;三是完善制度,促进法治政府建设⑤。这里的廉洁政府、俭朴政府、法治政府都是强调良好的公共治理,而政府审计在良好的公共治理中发挥作用,就是促进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履行好其国有资源经管责任。(3)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要求,对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对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两个重要文献都要求对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进行审计,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要求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离不开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所以,总体来说,这两个重要文献对审计对象的界定,与本文提出的国有资源经管责任(一定的主体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狭义)来生产产品或服务时承担的责任)是完全一致的。
关于政府审计业务类型及审计主题,我国政府审计业务类型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审计主题。在政府审计恢复的早期,强调审计的监督职能,从国有资源经管责任的内容来说,主要是国有资金、国有资产的使用,主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就审计主题来说,是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后来,有一段时期政府审计开始关注决算草案,从国有资源经管责任的内容来说,主要是国有资金、国有资产使用相关的信息:就审计主题来说,是财务信息,当然,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审计业务类型及审计主题没有得到持续坚持,但是,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十二五规划,决算草案审计还要继续探索。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已经进入综合审计阶段,就国有资源经管责任的内容来说,不但关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狭义)的使用及相关信息,还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及相关信息,对于相关信息的关注是有选择的,主要是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关注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的相关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不是在所有的审计业务中都关注信息;就审计主题来说,行为是最重要的审计主题,跟踪违规行为,会涉及制度主题,同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会涉及财务信息及部分非财务信息主题。当然,就审计主题来说,我国的综合审计阶段对审计主题也是有所选择的,并不是重视所有的审计主题。这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不深入分析。
总体来说,本文提出的政府审计内容理论框架能解释我国政府审计内容。
五、结论和启示
政府审计内容涉及的审计基本问题是“审计什么”,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业务类型、审计主题等问题,本文从政府审计需求和政府审计供给交集的视角,引入政府审计主题,探索政府审计三个层级及其相互关系。
政府审计对象是政府审计的活动域,它是审计需求和审计功能的交集。一方面,只有存在审计需求,审计供给才可能成为政府审计的内容;另一方面,只有具有审计供给能力,审计需求才可能成为审计内容。源于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的审计需求和源于政府审计技术属性的供给能力,二者的交集就形成了政府审计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经管责任,也就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就是一定的主体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狭义)来生产产品或服务时承担的责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使用国有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狭义);生产产品或服务;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上述三方面,都要求国有资源经管责任承担者按最大善意原则行事。
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凡是存在既定标准的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就纳入政府审计范围,成为政府审计对象。然而,能否真正成为政府审计业务,除了受政府审计需求的制约外,还受到一些权变因素的影响。从政府审计业务类型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财务收支审计、财务报告审计、综合审计三个阶段。
审计主题是对纳入审计对象的特定事项的再分类或构成要素。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行为、制度是不同的四种审计主题,不同审计主题的审计目标、审计取证模式和审计意见类型不同,所以,将国有资源经管责任和各种审计业务再区分为审计主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国有资源经管责任的内容不同,涉及的审计主题也不同,国有资金的使用、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涉及制度、行为、财务信息三个主题;国有资产的使用、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涉及制度、行为、财务信息三个主题;国有资源的使用、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涉及制度、行为、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四个主题;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相关信息生产及报告涉及制度、行为、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四个主题。
审计业务类型与审计主题也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审计主题是审计业务的元要素,如果一个审计业务涉及多个审计主题,需要根据审计载体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审计取证模式,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不同,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另一方面,审计业务是不同审计主题的组合,任何一个审计业务,都可以拆分为不同的审计主题。
政府审计内容的讨论看似理论问题,实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提出的政府审计内容理论框架对审计实践有四点重要启示:第一,由于政府审计技术属性的制约,政府审计不是万能的,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二,政府审计对象、政府审计业务类型、政府审计主题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分别是审计内容的宏观、中观、微观层级,需要系统协调;第三,一般来说,宏观层级的政府审计内容是相对稳定的,而中观、微观层级的审计内容则受到一些权变因素的影响,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框架,所以,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来选择这两个层级的内容;第四,审计主题是政府审计内容的最基础层级,也是具体实施审计取证的层级,所以,在不同的审计业务中,如何确定相应的审计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中信,吴开钱.国家审计边界探析[J].会计研究,2009(11):82-86.
[2] 郭振乾.关于研究审计定义的一封信[J].审计研究,1995(1):24.
[3] 苏永强.产权、契约与审计——对审计本质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2004(12):64-65.
[4] 王文彬.关于审计的若干问题[J].上海会计,1981(6):5-10.
[5] 李元贵.财务审计对象的探讨[J].审计研究,1986(8):47-49.
[6] 张文运.审计不是对一切工作的审查[J].财务与会计,1988(6):30.
[7] 孙绍良.论审计与会计的并存关系——兼议审计的性质和对象[J].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85(4):44-49.
[8] 王文彬,黄履申.工业企业的成本审计[J].财务与会计,1987(6):52-53.
[9] 赵英俊.关于审计对象的商榷[J].财务与会计,1989(1):590.
[10] 涂强.从审计的历史看审计的对象[J].交通财会,1991(3):45-46.
[11] 郭建生.公路建设审计内容和对象的确定[J].中国内部审计,2005(4):19-20.
[12] 杜爱文,刘懋勇.国家审计对象的重新定位研究[J].特区经济,2013(1):91-94.
[13] 李兆东,鄢璐.建设项目环境审计对象——全寿命周期的环境行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7):32-35.
[14] 谢荣.试论审计的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J].上海会计,1988(4):33-36.
[15] 谢荣.关于审计的对象问题——答陈文华同志[J].上海会计,1989(3):40-41.
[16] 王德伟.审计的对象是经济管理活动[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2(2):63-65.
[17] 杨献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对象和内容的再认识[J].审计研究,2009(5):33-36.
[18] 竹德操,达世华.《审计学》第二讲 审计的意义、对象和目的[J].上海会计,1986(9):38-41.
[19] 管锦康.对社会主义审计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审计研究,1989(2):15-17.
[20] 王文彬,林钟高.审计对象新探[J].审计研究,1989(1):23-27.
[21] 吴频.国家审计范围和重点的比较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4(3):11-14.
[22] 李凤鸣,刘世林.第二讲政府审计的主体和客体[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6(2):58-61.
[23] 杨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对象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科学,1996(3):53-56.
[24]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3-9.
[25] 刘家义.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J].求是,2009(10):28-30.
[26] 刘家义.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J].审计研究,2010(1):3-8.
[27] 谢盛纹.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府审计目标与对象[J].当代财经,2012(4):122-128.
[28] 靳思昌,张立民.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边界的界定[J].审计研究,2013(1):3-8.
[29] 鸟羽至英.行为审计理论序说[J].会计,1995,148(6):77-80.
[30] 谢少敏.审计学导论:审计理论入门和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1] 刘力云.中国特色政府审计的模式特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2-11.
[32] 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3]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4] 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