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评什么?
2015-09-10刘燕
刘燕
【摘要】人民网,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和多语种新闻网站之一。其中人民网“人民时评”栏目被评为“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享有极高的认知度。本文以“人民时评”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该栏目的特色。
【关键词】人民网人民时评内容分析
一、人民网简介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人民网的前身)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是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创建的第一家网站。2000年7月,网络版编辑部更名为网络中心;2014年1月16日,人民网对外正式发布了全新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根据2014年7月人民网用户调查,人民网用户基本情况如下:
(1)职业:人民网的用户来自各行各业,但知识层次比较高的职业占多数。
(2)年龄:人民网的用户中青年为主体,年龄集中在二三十岁。
(3)学历:人民网用户中,学历普遍较高,高中以上学历占到了86.7%。
二、人民网《人民时评》专栏
2001年3月21日,人民网推出原创评论专栏“人民时评”,每天在人民网主页显著位置刊发一至两篇署名时事评论,使母体《人民日报》的评论优势在互联网上延伸发展。几年来,“人民时评”一直是人民网点击率、转载率、网友热评率最高的栏目。在网友中以及业界拥有很高的认知度,也是人民网发挥正确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平台。在首届互联网品牌栏目推荐活动中,人民网的“人民时评”当选品牌栏目。
为什么人民网的“人民时评”在短时间内迅速赢得了受众的青睐?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网中人民时评栏目的新闻评论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所谓内容分析,是指对具体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迅息,尤其是针对文字形式的报纸或杂志内容所做的分析,是一种客观的、定量的、有系统和量化并做一描述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的主要价值,是通过客观量化的方式,对大量文章进行归类统计,并加以描述性的解读。
2、研究设计
抽样方案:以2006年發表在人民网人民时评栏目的所有评论作为研究的整体,选取每月的7号、17号、27号发表的文章作为样本,文章发表的时间间隔基本为10天。由于在网络上,有时一天可能发表不止一篇评论,所以按此抽样方法共抽到样本55个。
编码:内容分析以篇为单位,在编码表中设计了九个封闭式问题。
四、结果与分析
1、新闻评论按照评论对象的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科教文卫、国际。在所抽取的样本中,除军事评论外,其他几种均具备。分别为:政治评论21篇,经济评论5篇,社会评论15篇,科教文卫评论12篇,国际2篇。各类型所占比例如图1:
由上图可以看出,人民时评栏目中,政治评论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社会方面的评论。作为我国最具权威的党报《人民日报》的官方网站,人民网的评论栏目同时关注着国家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体现国家级媒体的担当和责任。
2、按照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可分为:批评型、解说型、鼓舞型、论战型。在抽取的样本中,共有批评型评论32篇,占58.2%;解说型11篇,占20%;鼓舞型7篇,占12.7%;论战型5篇,占9.1%。
从上比例中可以看出,“人民时评”中的文章以批评型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针砭时弊,同时又不乏对新政策和新现象的解读。
从上表及柱状图我们可以看出,批评型的评论在各种不同内容的评论中均占优势。国际评论除外,因为在涉及到国际问题时,广大受众更多的是需要解释,所以在人民时评这个栏目中,对国际评论几乎都采取解说方式。对于经济问题,除了批评不良现象之外,对关系大众生活的经济问题也给予了解释,采取了解说方式。在经济方面,批评型与解说型不相上下,这也是由内容的性质决定的。
3、我们注意到,在“人民时评”的政治评论中,多数是涉及到官员和政府工作人员,且大多是与反腐相关。为此,我们对政治评论按照其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共分为以下几种:官员(8篇)、政策(6篇)、政府工作人员(3篇)、政府行为(4篇)。各种类型所占比例如图3。
在这各种分类中,几乎都涉及到了反腐的内容,(政策部分除外,这部分文章对政策进行了解说)。为此,对每部分反腐题材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如图4。
以上两图显示,“人民时评”的政治类评论中,以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为主,并且大部分涉及反腐内容,这与国家和公众对腐败的关注相吻合,体现了人民网对自身的定位。
4、社会评论的样本共15篇,其中有11篇论述的是没有职业指向的民众,按照编码表,我们暂且称其为泛指民众。只少数部分谈到有明确职业的民众,如律师、法官、老板、记者。同样,我们按照编码表称之为特指民众。比例图如图5。
社会类的评论当中,同样能体现“人民时评”的栏目定位,更多的是关心大众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5、在科教文卫类的评论中,科学类1篇,占8.3%,教育类8篇,占66.7%,其中高等教育类5篇,文化类2篇,占16.7%,卫生类1篇,占8.3%。
在教育方面,大家关注最多的还是高等教育问题,高等教育的风吹草动总是能在群众当中引起波澜和讨论。“人民时评”对大家比较关心的高等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反映人民的声音。
6、经济类的评论中,共5篇,其中宏观经济政策类的2篇,占40%,微观经济运行类的3篇,占60%。
“人民时评”的宏观经济主要是对经济政策的解释,帮助人们理解国家和中央的政策。微观经济更多的是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给群众提供自身生活中的经济决策。在这一点上,“人民时评”也体现自己的特色和定位,给微观经济更多的空间。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时评”的若干特点:
一是议题的时效性强,频次是每天一篇或是每天两篇,及时反映它的见解和观点。例如,春节将至,它发表“票贩子还要存在多久”等文章,关心群众的回家问题。当土掉渣饼从风靡大陆到迅速衰落,“人民时评”及时做出解释“从土掉渣速衰看土快餐通病”。
二是它涉及的问题广泛,大到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小到中学生请客吃饭事件,无所不包。评论的议题同时又重点突出,比方说政治评论中,着重评论官员的腐败问题,反映出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人民群众对腐败问题的关注。经济评论中,60%谈到了微观经济,为群众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在教育评论中,更多的是关心高等教育,这个部分,也是备受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栏目的定位: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民众关心的热点、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三是快言、敢言、善言,批评官员的腐败行为,分析经济的运行态势,解释国际事件的来龙去脉,语言精辟,分析入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这样评价:“若想理解新闻,先看‘人民时评’。”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