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文化自觉:困境、缺失与错位
2015-09-10姜山张朋歌
姜山 张朋歌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视听媒介功能之一的娱乐属性被放大,而文化命题却被渐次淡漠。于是,在科技革新与互联网技术所召唤的泛娱乐时代,电视媒体如何回避商业化裹挟下的收视率之惑,从庸俗、媚俗、低俗等审美错位的价值困境中突围,重唤文化自觉与使命,日趋成为当下电视媒介的自我反思与审视中言必谈之的议点热题。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泛娱乐文化自觉
一、电视文化自觉与使命
当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在中国内地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娱乐浪潮起始,各种以消费“全民参与”、“草根话语”为噱头卖点的娱乐节目如潮水般纷至沓来,浓重而窒息的“娱乐”气氛歇斯底里般充斥在荧屏的内与外。从真人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到相亲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从新闻评论类节目《南京零距离》到科教文化类节目《百家讲坛》,娱乐过剩的现象已然逐渐蔓延、渗透至形形色色的各类型节目。于是,在这个媒介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年代,波兹坦所言的“娱乐至死”如期已至。
电视,作为一种极具包容与开放的媒介文化形态,成功地将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的美学特质融合杂糅于自身,一度呈现出丰富且颇具文化审美的高雅品格。但好景不长,由于视听传播所内在固有的意义表浅的本质,电视节目的发展演进无论在内容的编排还是在形式的设计上,不无意外地滑向对视听刺激与娱乐受众的追求。而随着网络时代与多媒体浪潮的喷涌袭来,“泛娱乐崇拜”的群氓文化更似饿狼扑面。于是,电视身为传统媒体更应自觉肩负起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
二、电视媒介的泛娱乐困境与错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收视率一直是各大电视台你争我夺的关键。而当互联网媒体也纷纷染指节目制作甚至倒逼电视的今时,这一形势则愈发严峻。于是置身残酷的媒介生态,为了获得较高的收视排名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广告营收,传统电视只得使出浑身解数去迎合观众的口味,更以“一切为了观众,为了观众的一切”为口号,将“娱乐的偏执”把玩至几近迷狂,从明星竞技到平民真人秀,不仅各种综艺娱乐节目风起云涌,更是促进了其他节目娱乐化倾向。于是,当电视之娱乐这一单项功能被无限放大时,一种内在困境与危机的议题便日趋显现并亟需注意。
1、媒介公信力的失落
为了更大范围地适应当下普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对较为正统、严肃的新闻类节目进行“娱乐化包装”,从而增加新闻节目的趣味性、可看性。从新闻脱口秀节目《说天下》到社会话题评论类的《一虎一席谈》,不仅新闻节目的播出形态开始多样化,主持人的播报方式偏向生活和个性化,同时在新闻选材与评论角度上则试图摆脱严肃性而贴近平民的家长里短。例如,《打鱼晒网》作为河南电视台一档定位于80后青年受众(同时也是“网络的一代”)的新聞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自身即为80后的一员)信手拈来地以调侃方式,将近期的新闻事件结合网络段子通过轻松幽默的播讲语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犀利措辞,成功吸引了目标受众的持续关注。而这种侃大山式的“说新闻”节目,其实早在2006年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和2007年搜狐自制的《大鹏嘚吧嘚》等一批内地电视或网络节目中已被广泛采用。再如,辽宁电视台2008年开播的新闻评论类节目《说天下》,从每期选取的新闻构成比例上看,源自百姓“鸡毛蒜皮”式生活的民生类新闻占据着绝大部分;而严肃的社会时政类新闻则几近失语,即使偶有涉及,主持人往往也会有意、无意地寻求一种趣味解读的切入点,以娱人、自娱的态度去解构任一新闻事件。
虽然亲民化、娱乐化逐渐成为了原本“高冷”的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风格主潮,但这一转型策略却也在不期然间导致了电视新闻报道与评论在媒介公信力层面的失落。即为了取悦观众,在新闻题材选取比例上的严重失衡,不仅会影响电视媒介对社会中价值新闻的敏感关注与深度挖掘,从而导致观众对单一信息的接收疲劳与麻木,同时也逐渐会使电视媒介本身从公众视野偏离出其公信力表征的关键区位,久而久之造成其权威地位的弱化。而当公众习惯性获悉时政讯息与官方信息的渠道,被迫偏移至网络新媒体等媒介时,电视作为传统媒介的地位至此也就出现动摇。
2、核心价值的缺失
对于“娱乐至死”的无保留信奉与迷狂,势必会沦陷在低俗、庸俗、媚俗等价值取向的有意识选择。2012年星空卫视推出的一档脱口秀节目《金星撞火星》,正是通过主持人金星(其变性人身份即是一种“题外之意”的娱乐噱头)哗众取宠的表演和辛辣犀利的语言以博人眼球、吸引注意。比如某期节目中,对于“中国假货泛滥现状”的评价,金星就大胆直言道“中国制造永远成不了中国创造,只能成为永远抬不起头的中国假造”。在人物访谈时,金星亦敢于打破常规,专门选取敏感甚至侵犯当事人名誉的问题,而其出场嘉宾也多是那些引起社会热议甚至争议的话题之人。比如,在对干露露母女的访谈中,金星直言不讳地问及干露露“是否有被潜规则”、“是自己主动还是被妈妈胁迫”。
此外,拜金、炫富、享乐主义等等与社会主流核心价值观相左的极端现象散布于荧屏,试图挑战传统的价值观念。尤其是马诺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那句“宁在宝马上哭,不在自行车笑”的大尺度言论,则彻底使爱情、婚恋那种初始的纯洁与美好丧失殆尽。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从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到浙江卫视的《爱情连连看》等等,在这些近年开始火爆的婚恋类节目中,女嘉宾的心动指数、牵手成功的几率往往是与男嘉宾的经济地位成正相关。据粗略统计,在《非诚勿扰》2014年总共104期节目中,男嘉宾的平均牵手成功率虽只有45%,但其中“多金男”、“房车男”、“北沪广深男”的平均牵手成功率却高达76%。比如,在2014年12月8日这期节目中,面对开过三家公司、现任某手游公司CEO的“霸道总裁”黄迪,24位女嘉宾史无前例为这位男嘉宾全部亮灯,甚至大胆示爱、争风吃醋。
3、文化引导的缺席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三大顶梁柱之一,同时也是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拥有着新闻传播、视听娱乐、文化教育、舆论引导等多维度功能与使命。而放置在中国的现实话语情境,电视更是领头表征着公共传统媒介所应扮演的党和政府之喉舌形象,即肩负社会责任感,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公共舆论导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但是,面对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和商业利益的诱导,一方面各级电视台为了保持和提高收视率,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廉价审美和速食趣味,分别在节目设置中的视觉层面和言语层面,通过不断打破道德底线、制造话题噱头来吸引注意。另一方面,面对新兴网络媒体的狭路相逢,电视媒介为了谋生反而自甘沦为通过简单粗暴地攫取网络资源(热门视频、搞笑图片、微博段子等)从而实现对其信息的二手消费和贩卖,以此来敷衍应对网络时代的剧变与挑战。这不仅是在扼杀电视本身所应有的原创活力与魅力,同时也是在上演一场电视媒介之文化引导使命的自主缺席。
结语
当今,随着新媒体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渗透,面对因过度取悦大众而导致庸俗、媚俗、低俗节目泛滥,媒介公信力丧失和主流价值观中空的泛娱乐化时代,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顶梁柱应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文化引领、价值导向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我们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应始终怀有一种文化自觉的社会责任感,敢于不断突破和创新,着力打造出兼具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栏目,在电视媒介场域重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中国电视事业的长足进步和精神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系河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资助项目“电视媒体对受众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Y1327075)研究成果】
(作者:姜山,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助教;张朋歌,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