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地方台新闻节目的实践与探索
2015-09-10张燕红
张燕红
【摘要】电视新闻栏目一直是地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重头戏,但在新媒体以及中央台、省级台、各卫视频道的重重夹击下,地方台新闻节目观众流失严重,收视节节下滑。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和提高地方台电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何革新报道内容和形式,做到有声有色有看头,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珠海广播电视台《珠海新闻》栏目为例,从电视新闻中最常见的会议新闻、硬新闻报道和主题宣传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实践与探索
电视新闻一直是地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重头戏,对本台的收视率和传播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形势下,地方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可谓“危机重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海量的信息和惊人的时效令传统的电视新闻风光不再;二是单就电视而言,各类栏目越办越多,卫视节目纷纷落地,中央台、省级台频道重重覆盖,本地观众的收看视野日益开阔;三是地方台存在会议新闻多、报道手法老套陈旧、内容模式化等问题,自身吸引力不强,致使观众流失。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和提高地方台电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如何革新报道内容和形式,做到有声有色有看头,成为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珠海广播电视台从电视新闻中最常见的会议新闻、硬新闻报道和主题宣传三个方面入手,对此进行了探索。
一、突破常规报道模式,让会议新闻更有活力
会议新闻是地方台新闻节目的重要题材之一,这类新闻政策性很强,与社会公众也有很大的关联性。但由于地方台采编力量有限,在采写这类新闻时,记者编辑往往采用“照葫芦画瓢”的方式,照搬会议文件、照读领导讲话,造成时间冗长、信息量小,大量有价值的、群众关心关注的新闻点却没能有效地报道出来。为了让时政新闻更有看点,珠海广播电视台对其最重要的新闻节目《珠海新闻》进行了创新,给枯燥的会议新闻注入了活水。比如,在2015年珠海市“两会”期间,《珠海新闻》栏目围绕“大民生”理念,切实提高信息量,进一步突出互动色彩,推出了三大板块的“两会”报道。一是集纳“两会”重要动态新闻的《直通两会》板块,以记者现场见闻、代表委员发言等方式,突出时效性和权威性;二是《两会观察》板块,以调查报道、专家解读方式,着眼珠海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珠海发展的大政方针,以及老百姓关心的涉及民生福祉的热点话题;三是互动板块《两会微声音》,把论坛、微博、微信上市民对珠海“两会”的关注和热议收集起来,反映出来。五天时间里,新闻播出量达到200多分钟,其报道规模和信息含量创下本台单项会议新闻的峰值。特别是首次推出的《两会微声音》板块,每天策划一个互动话题引导网友讨论,从“您对代表和委员的履职能力满意吗”,“您对横琴的自贸区建设有何建议”等政策“大”话题,到“对于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您还有什么好点子”,“对于解决烂尾楼问题,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等生活“小”话题,栏目共收集到了市民的留言1000多条,除了编辑摘播,其余留言在栏目网站滚动播发,不仅有效反映了市民的意见建议,也给参与“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提供了资讯参考,有市民留言赞誉栏目是“两会微声音,声小能量大”。由此可见,把群众想知、应知的政策信息、热点问题解读清楚,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会议新闻也可以充满活力。
二、立足珠海本土实际,让硬新闻更有竞争力
如果说会议新闻考量的是电视新闻栏目捞“干货”,用民生化的手法把“软”新闻立起来的能力,那么在设备、专业技术手段、采编人才储备无法比拟中央、省级电视台的前提下,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硬新闻的报道,更多考量的则是地方台找准角度,奇兵制胜的水平。
以举世闻名的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为例,每两年一次在珠海举办的航展,可以说是中央、省,以及国内其他城市各级各类媒体比拼的竞技场。中央电视台在直播飞行表演、采访航空航天专家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广东卫视、凤凰卫视等知名电视台的专业性显然也比珠海广播电视台高出一筹,并且具有卫星覆盖的优势。网络媒体的发稿和传播速度远远走在前面。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立足本土、另辟蹊径是地方台电视新闻的唯一出路。在2014年11月第十届中国航展前后,除了制作专题节目之外,珠海广播电视台在《珠海新闻》、《新闻121》等新闻栏目中,设置了多个航展板块。比如“跟我看航展”,发挥本土作战、人手相对充足的优势,以记者走马航展开展体验式报道的形式,逐个展示航展上好看好玩的亮点,在可视性、趣味性方面进行开掘,吸引了一部分不能亲临现场观展的观众。比如“航展·面孔”,立足本土,在珠海挖掘采访了一大批亲历十届航展的有特色、有特点、有新闻价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叙述展现航展十届以来的不易和成就,讲述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以人叙事,以事传情,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比如“微‘观’航展”,首次通过电视新闻官方微信与微友互动,将精彩的航展视频、最新的航展资讯,及时进行推送。在航展最后一天的《珠海新闻》中,记者制作了一条新闻花絮,标题为:“航展记者充(zhe)实(teng)的一天”,通过记者们的工作照片反映在航展现场的种种忙碌,整条新闻风趣幽默,获得众多微友点赞转发。通过以上种种手段,在这场航展新闻大战中,《珠海新闻》收视率平均保持在4.5以上,最高达到5.22。
第十届中国航展的事例说明,要让硬新闻更有竞争力,关键是认清优势,找准角度。电视新闻原有的“短平快”如今已被网络媒体超越,但在深度挖掘方面,网络媒体暂难企及。电视新聞可以将相关新闻构成板块的方式进行全方位报道,可以充分发挥直播、连线等手段,以专业技术、专业播报达到网络媒体所达不到的效果。同时,更要牢记并发挥好本土优势,从本地观众最关心的角度入手,让观众感觉电视台记者“始终在关注我想知道什么,始终在现场为我播报”。
三、带着情感做新闻,让主题宣传更有故事性
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主题宣传是各级电视台最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也是其展示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主题宣传却越来越难以引起社会的共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闻媒体在开展主题宣传时没有遵循新闻规律,回归受众本位,而是从宣传中心出发,推出神化失真或政治色彩较浓的报道,结果遭遇漠视,甚至产生了文化批判学者霍尔所言的“对抗解读”现象。
要做好主题宣传,关键是以受众为本、情感为真,确保每一个选题都做到有情、有用、有趣。比如在建党90周年前后,珠海广播电视台《珠海新闻》在7月1日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因为有您……》,获得了当年广东省新闻奖三等奖。节目设立了两个演播室,首先从空间上形成了二元互动。在编排上,打破传统新闻以消息为主的方式,把消息和革命历史短片有机结合,形成“包裹式”编排。在现场设置上,打破传统播音员播报的形式,而是把记者党小组活动设在演播室,让党员记者参与主持,把所采访的身边党员默默奉献的故事讲述出来。整个节目的重点则落在“情”上,既有“红色记忆”历史回顾的激情,又有身边党员故事细腻刻画的温情;既有珠海在建重大项目七一献礼的热情,又有网民送祝福互动以及特殊党日活动的真情,内容丰富,故事性强,情感充沛,让“建党90周年”的宣传主题更加突出,传播效果更加明显,爱党爱国的情怀更深入人心,做到了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所说的“传播的意义就是分享、参与和共同拥有信仰。”
地方台虽然面临央视、省台、各卫视台以及新媒体的重重夹击,但依然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与央视、省台、各卫视台相比,具有定位更清晰、受众更集中的地缘优势,而地方台通过长期努力,在区域范围内培育了忠实的受众群、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收视习惯,观众忠诚度较高;其次,与本地新媒体相比,地方台具有发布更权威、制作更精良的专业优势。虽然新媒体有获取信息广、传播快的特点,但受众在甄别信息真伪的时候,往往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体。地方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具有新媒体难以超越的优势。因此,在新形势下做好地方台电视新闻并非束手无策,关键在于找准问题,扬长避短,通过不断的改变和创新让新闻更加有看头,更有竞争力。这是地方电视新闻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观众最乐意看到的。
(作者单位:珠海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