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三篇稿件谈新闻线索的获取

2015-09-10孟洋

新闻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舆论监督校车

孟洋

【摘要】不同于时政记者,一名专职舆论监督记者没有所谓的“口子”,如何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成了关键。我们常常看到新手记者面对“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坐在办公室里空有一肚子抱负,抓耳挠腮等不来线索。事实上,好的线索一定不是“等”来的,而是有一整套发现、发掘的方法。笔者结合自己采写的三篇(组)稿件,浅谈如何获取好的新闻线索。

【关键词】新闻线索舆论监督

笔者2005年大学毕业,2012年起在报社从事夜班编辑工作,在这7年时间里,先后在地市电视台和省级都市报担任记者。7年的记者生涯虽然不算久,但一定是我整个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特别幸运的是,来到报社后,我成为一名“机动”记者,主要从事重大突发事件、舆论监督报道的采写。从暗访诈骗公司时会小腿发抖,到直面黑社会分子威胁时淡定自若,一篇篇报道见证了一名年轻记者的成长。作为专职舆论监督记者,如何获取好的新闻线索?我想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不成熟的见解与大家分享。

一、对新闻热线的筛选

一般来说,通过电话、邮件、网络传达到单位的热线报料,是报社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但对于专职舆论监督记者来说,仅仅跟着线索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一定的筛选、鉴别能力。什么样的线索只能写一篇热线,什么样的线索能写成好稿,从接到热线以后,心中就应该有一个大概的想法。

案例:

《公车撞死两人,开车的到底是谁?》(《新安晚报》2010年12月13日))

新闻梗概:2010年12月11日傍晚5点40分左右,长丰县合水路万岗村路段,两名工人被一辆越野车撞飞身亡。记者赶赴当地调查发现,这辆车车身印有“动物卫生监督”字样,极有可能是长丰县畜牧水产局的公车。有群众表示,开车者是该单位领导,但有关方面讳莫如深。

2010年12月11日晚上11点多,报社的热线部门反馈过来一条线索:家住长丰县下塘镇的一位居民打来电话,说就在当天下午,家门口的合水路上发生一起车祸,一辆黑色越野车把附近工地的两名工人撞飞,导致两人不幸身亡。

虽然我们不愿意听到这样的悲剧,但车祸每天都在发生,对报纸的受众来说,也已经算不上是什么重大事件。然而当地村民报料时的说一句话引起我极大的好奇:“事情发生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但隐约能看到黑色的车身上印有白色的字,可能是公车。”

村民的话隐约让我感到,这并不是一起普通的车祸,因为事发当天是星期六,车身上印着字的公车在路上肇事,是不是涉嫌公车私用?开车的又是谁?由于当天已晚,我决定第二天一大早赶赴当地调查。

12月12日上午,我驱车赶到事发路段,周围村民一听说是采访,都围了上来。村民万师傅告诉记者,事发时天色已暗,他正在路边盖房子,“一男一女由南向北沿马路西侧行走,这时一辆黑色越野车由南往北沿马路东侧开了过来,车速很快,快到弯道时也没转弯,直接驶入逆向车道,从背后把两个行人撞飞了30多米。”村民说,当时就发现,肇事车车型是一辆江淮瑞鹰,车身上写有“动物卫生监督”等字样。

按照村民提供的线索,我从长丰县城各个事故停车场入手,先是找到了肇事车,确定了肇事车就是长丰县畜牧水产局的公车。随后我前往当地各个相关部门采访,尽管各部门都三缄其口不愿配合,最终还是通过蛛丝马迹得知开车的人是该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卞某。此稿最后被报社评为一等好稿,回想起来,如果我错把这条线索归为“普通车祸”而不采访不写稿,也许就与这条好稿失之交臂了。

二、全国热点的本地化

食品安全、电梯安全、危险品存储安全……在國内有重大事件发生以后,随着媒体的步步跟进,某个热点也会现身舆论漩涡的中心。受限于报纸的定位,不可能每件国内热点事件都去现场采访,但作为一名舆论监督记者,必须要思考的是,同样的现象在本地有没有?如何将国内热点进行本地化?

案例:

《孩子坐校车家长心忐忑》(《新安晚报》2011年11月2日)

新闻梗概:记者经多日蹲守调查,发现在合肥市区内校车超载的现象很少见,但一些郊县幼儿园的校车超载比较严重。记者在左店乡直幼儿园暗访时发现,两辆面包车上分别乘坐了12名、15名孩子,属于严重超载。记者亮明身份上前追问时,险些被一辆面包车撞倒。

2011年3月,北京,一辆核定载客49人的客车,载着81名幼儿园师生,以98公里的时速撞上路边的施工围挡,造成一名男童死亡,司机竟有10年吸毒史;2011年7月20日7时10分,大连,一辆载着17个孩子的“黑校车”与迎面而来的奔驰车相撞,车上的17个孩子均不同程度受伤;2011年9月26日,山西省介休市灵石县冷泉村一辆接送学生的微型面包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导致7名初中生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

这一年,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车安全事故在全国范围内频发,成为媒体及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相关舆情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在全部49起影响较大的校园安全类教育舆情事件中,由校车事故引发的舆情事件就有26起,占整体校车安全类舆情事件的53.1%,比2010年多了26.2个百分点。

那段时间,翻开报纸、打开微博,铺天盖地都是有关校车的新闻。当时我就在想,尽管这些校车安全事故并没有发生在合肥或我省其他地区,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身边的校车完全规范?有没有一些可以整改的安全隐患?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前后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在兼顾其他采访任务的同时,对合肥市内、郊县数十个幼儿园进行了蹲守暗访,查看校车运行是否规范,最主要就是看是否超载。记者发现,市区幼儿园校车大多有明显涂色和标识,而且运行比较正规,没有发现超载现象。在潜山路一幼儿园,核载18人的金杯面包车,一般只载11名孩子;全椒路一幼儿园,尽管家长反映校车“乱糟糟”,但我蹲守发现,核载30人的中巴车上一般只乘坐不到20个孩子。

视线转移到郊县时,情况开始不同。2011年10月14日下午3点半左右,我来到长丰县左店乡直幼儿园暗访,一辆褐色微型面包车开到幼儿园门口,随后幼儿园老师开始带着孩子上车,记者看到该车至少搭载了12名孩子后驶离幼儿园。20分钟后,另一辆银色微型面包车又开到门口,这辆车至少搭载了15名孩子。

“你这个车带这么多小孩,安全吗?”眼看这辆车就要离开,我赶忙上前亮明身份并追问道。该车驾驶员和后排乘坐的一位幼儿园女老师显得很意外,但两人并没有回应,女老师直接把车门关上,随后司机强行启动,猛踩油门快速离开,险些撞到分别站在车头和右前方的我和几位学生家长。

当天下午,记者将相关情况反映至左店乡政府,乡里也专门开会研究了改进措施。这篇报道后来被报社评为一等好稿。

三、用一双慧眼看生活

好的新闻线索可能是“选”出来的,可能是“想”出来的,但绝对不可能是“等”出来的。真的到了新闻线索的“空窗期”,又没有好的策划,好的热点可以抓,我的建议是别再坐在办公室发呆了,出去走走吧。作为舆论监督记者,吃饭、旅行哪怕是闲逛的过程,都可以成为发现线索,甚至是好线索的过程。

案例:

《校园又见“黑心棉”》《如此黑心棉,竟叫“好运来”》《利益链不斩,黑心棉难绝》系列报道(《新安晚报》2011年8月31日)

新闻梗概:在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不良商家又忍不住出来“坑人”了。近日,一些高校设立的检查点发现不少用“黑心棉”做成的床上用品。这些“黑心棉”究竟从何而来?为何屡禁不绝呢?记者经过多日暗访,不仅找到了黑心棉的销售点,还挖出一个黑心棉生产作坊,揭开了合肥市场上黑心棉的黑色利益链条。

2011年8月,即将开学的日子,省城高校陆续迎来新生。那时候恰好我有一个表弟考上了合肥的一所高校,我手头也没什么重要的采访,就陪着他一起去办理入学手续。在高校门口,不少小店招呼着大学新生兜售棉被,最便宜的一床才二三十块钱。“这么便宜,恐怕连种棉花的成本都不够呢。”表弟的一句话提醒了我:这棉被里装的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黑心棉?

随后的几天,我一直“游荡”在省城几个高校,一是了解棉被的价格,二是试图找到调查黑心棉的突破口。8月27日,我在安徽大学新区桃园宿舍楼下看到,学校设置了一个寝具检查点,一位工作人员随机拿出一床被沒收的被褥向大伙演示:被褥外面是迷彩色的被套,打开后的“内容”却让人大吃一惊,所有的棉絮都呈黑褐色,中间还掺杂着各种废旧线头,一拍打还有大量灰尘,这一幕震惊了我和围观的学生。

“‘黑心棉’制品并不难买到,在安徽大市场里都是公开出售的,好多商贩就是去那里进的货。”得到这样一条线索后,我来到安徽大市场进行暗访,多家专门批发零售棉花制品、床上用品的店铺老板坦言,黑心棉制品有售:“这种20多块钱一斤的棉被是纯棉花的,这种5块钱一斤的就不是了。”

我掏出25元买了一床这样的棉絮,走到市场门口撕开一看,棉絮中间是黄褐色的旧棉花,夹杂着黑色的霉斑,同时散发着呛人的味道。8月26日下午,记者将棉絮带到安徽省纤维检验局,该局监督科两位工作人员查看了这床棉絮:“这个质量太差了,都不用做什么检测,我们肉眼一看就确定是‘黑心棉’。”

市场上这些“黑心棉”制品是哪里生产的呢?我顺藤摸瓜,在一位“线人”的帮助下,终于在肥西县高店乡一座废弃的小学校园内发现一个“黑心棉”加工厂,设法进入场内后,我拍下了全部生产流程的图片,取得大量第一手暗访素材。

这组报道不仅被评为当日好稿,后来还荣获报社月度一等好稿。报道刊发的当天,肥西县有关部门就上门端掉了那个黑心棉生产窝点。回头想想,如果不是陪表弟报道的时候留了个心眼,就不可能诞生这一些列报道。

(作者:新安晚报社要闻编辑部编辑)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舆论监督校车
浅谈基层媒体记者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双峰:校车集体“体检”
第一个上校车的人
坐校车
记者新闻线索发现与新闻采访技巧阐释
新闻线索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