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卫生领域的人物通讯
2015-09-10崔志芳
崔志芳
【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领域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先进人物通讯报道也是健康类行业报纸常见的新闻体裁。本文从时代特色、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事迹再现等方面对如何写好卫生领域先进人物通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卫生领域先进人物通讯
一、报道人物要紧扣时代脉搏
著名记者南振中在《记者的发现力》一文中要求记者“善于发现和表现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当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呈现倒金字塔形态,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薄弱,医疗人才匮乏。导致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都涌向大医院,一定程度上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强基层、建机制,实现分级诊疗成为目前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而如何解决基层人才短缺是当前医改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当前基层医疗人才难引进、留不住、结构断层的形式下。挖掘、报道一批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扎根乡村、服务乡亲的优秀乡村医生,对社会群众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医学学生们将起到教育、鼓舞、引领、激励的作用,对于当今处于“深水区”的医疗改革具有重要时代意义。记者于2013年深入运城、临汾、晋城、晋中等地走访了多位优秀乡村医生,采写了《刘彩连——乡亲们离不开的好村医》《郭玉芬——村民眼中的好郎中》《生死边缘的坚守》等乡村医生人物通讯,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透过先进事迹揭示人物内心
著名记者郭梅尼在讲到人物通讯采写时提出:写人物,主要是反映他们的精神面貌。对一些做出成绩的人物,要写出他们之所以能做出这项成绩或事件的思想根源。
因此,我们在采写先进医务工作者时,既要下功夫捕捉、挖掘典型事实,又不仅仅着眼于报道事实本身,通过事迹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根源、精神动力和人生轨迹。要写出人物面对事件时,内心的喜悦、愤怒、悲哀、纠结以及挣扎和斗争的过程。因为,人与人的心灵是最容易沟通的,只有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于读者,才能引起共鸣,打动读者,起到感化、引领作用。通过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抢救生命、待患如亲的先进事迹,挖掘出他们做出这些事迹、取得一些成就的精神动力和内心成长的历程。
如新华社记者张严平、陈辉、白瑞雪采写的人物通讯《大医有魂——记著名医学专家华益慰》一文中写到:
在医院存放的关于华益慰的一份材料里,我们读到了他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做医生,没有一个到什么时候不能做了,除非你是身体顶不住了,才能停下来。否则,总要做这个事,这就是医生的天职。”
透过这段朴素的话语,让读者感受到华益慰内心的阳光。体会到一个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人,他的爱是发自灵魂的。正是这种发自灵魂的爱,让他炽热而灿烂地燃烧了一生。
华益慰坚持自己的原则:“生病本来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很多人有病治不起,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住院的。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这段话让读者体会到,华益慰是一名把职业操守看得比命重的人,他以高洁的德行一辈子恪守着一名医生的本分。而这正是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高贵品德。
由于华益慰医术精湛,常有人称他是“华一刀”。他对这个称呼很不认同。他曾对肿瘤科主任刘瑞祺说,外科医生应该是对疾病全过程了如指掌,对疾病转归有正确意见,对病人心理和生活状态充满人文关怀的學者,千万不能把自己降低为“一把刀吃遍天”的手术匠。他还开玩笑说:“你看那个‘匠’字,就这么一斤东西,却连自己的口都糊不住。”
大医至精,体现了华益慰对医术永无止境的追求,诠释了医学大家对生命的尊重。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医学事业源于灵魂的热爱和对患者发自内心的深情厚爱。
三、采用细节描写展现典型事件
“观人于微而知其著”。细微之处见人心,细微之处见真情,细微之处能看到人性的光彩。美国知名记者修·马利曾说:“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们的心灵上,渗透到人们情感中去。”穆青曾讲道:“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将最能突出主题,表现人物个性、凸显人物精神的典型事件讲述给读者,再现人物外貌、行为、语言、神态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等。”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将一幅逼真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典型环境、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升华文章主题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例如:《大医有魂——记著名医学专家华益慰》一文中写到:
他深深地陷在洁白的病榻里,身上插满了管子,说话吃力,不能侧身,甚至连一口唾沫都不能吞咽,唯有一双眼睛凝视着天花板,目光深沉而坚毅。……
这段文字刻画了病危之际的华益慰医生,一位一生救治了数以千计病人的外科专家,一位让病人愿意将生命相托的良医,一位死后做遗体解剖以为后人积累经验的晚期胃癌患者,临终前虽已病体缠身,却有着为医学献身的高洁灵魂,这种强烈的画面感,让读者为华益慰深受如此折磨而痛心、落泪,同时又为大医之魂感召、动容。
又如《“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一文写道:
一次出诊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盖重重磕在石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坚持走到大山深处完成接种。他的左腿从此落下毛病,不能弯、不能蹲,天一凉就疼。
简短的文字描述了乡村卫生防疫员王元林37年工作中的一次经历。从摔倒了挣扎地爬起来到一瘸一拐坚持前行,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次疼痛的忍受,都如画面般生动真实地浮现于读者眼前。这无不让读者看到他心中将接种防疫当成天大的事的信仰,看到他不畏艰难的执着,看到一位默默无闻坚守于平凡岗位的基层公卫人员的伟大。
再如《山村医生周月华:在丈夫肩上“行走”》中写道:
暴雨即将来临,周月华要去为住在山上的93岁老太太席国珍巡诊。跟着周月华夫妇俩的摩托车走了半个多小时,离席国珍家还有500米的地方没路了,摩托车上不去。丈夫艾起很熟练地将周月华背起就往上“爬”,背一段,歇会儿又背一段。……
山区下大雨是经常的事,但村民只要有需求,总能看到周月华从雨中走来的身影。周月华说:“有一次出诊,给村民杨光照家的儿媳接生。凌晨3点多,艾起背着我在山路上行走时突然滑倒,我被摔了下来,借着微弱的手电光,我一看,吓了一大跳,差点掉下十几米高的山崖。当然,最后顺利地接生出一个新生命,看到大人小孩都平安,我们也就忘记了惊吓和疲惫。”……
透过这两段对周月华出诊艰难经历的细节描述,让读者看到一位身残志坚的乡村医生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大小山岭的身影,让人不禁对她及其丈夫的壮举而惊叹、折服。
四、锤炼文字,用精美语言表现人物
《文心雕龙·情采》中指出:“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孔子讲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会吸引人看,更不能传之久远。司马迁的历史巨作《史记》更是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而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同样不仅要有深刻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更应该文采飞扬。因此要下功夫锤炼文字,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令人爱不释手。
如《“索道医生”邓前堆:平凡医者仁心路》:
一个孤独的身影,背着药箱,在崎岖的山路上默默地走了28年。
28个寒来暑往,过溜索、翻垭口、穿云雾、经雨雪,年复一年,他就这样经历着,用对善良、对职业、对信念的坚守,换来了乡亲们的健康。
他,就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怒族乡村医生邓前堆。
28个春夏秋冬,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留下了他一个个坚实的足迹,也留下了一个乡村医生的伟大传奇……
怒江湍流咆哮,江风刺骨。江对面的村民小组在云雾间隐隐约约。一条晃晃悠悠的溜索横跨在峡谷的江面上,这条100多米长的溜索,就是来往村庄两岸的桥梁。索道距离江面有30米,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仅靠溜梆和一根绳子通过100多米长的溜索,其艰险毋庸置疑,一旦出现意外将是九死一生。……
上述文采飛扬的文字,艺术地再现了“索道医生”邓前堆28年工作的艰难险阻。在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让读者感受到这位“最美乡村医生”的崇高与伟大。在医疗卫生领域树立了一个可敬可佩、可学可比的乡村医生典型形象。
五、人物形象塑造要真实可信
人物通讯写作要尊重客观实际,做到真实可信。切忌刻意拔高、美化,包装,避免人物形象“高大全”。把白衣天使写成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令人望洋兴叹的“圣人”,这样的报道偏离客观实际,难以令人信服。起不到正面宣传报道作用,反而有弄虚作假嫌疑,令人反感。卫生领域先进人物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从事平凡岗位的医生、护士。他们也同常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遇到烦恼、困惑和磨难。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就,正是因为他们少了几分抱怨和计较,付出克服了更多的困难,付出更多的艰辛。因此要真实再现人物的所思、所讲、所感、所做。唯有这样才令读者见贤思齐、真学真信。
总之,卫生领域先进人物通讯写作要深挖人物内心、选用典型事例、注重细节刻画,忠于人物实际。塑造人物形象要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感人。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的当下,正确地宣传先进医务工作者真实感人的事迹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①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②《为了健康山西》[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山西省健康教育中心编辑)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