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报道的多角度思维

2015-09-10栗亮

新闻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徽商多角度

栗亮

【摘要】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扬长避短,把做好深度报道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突破口。运用多角度思維创新报道方式,让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关注度、可读性。本文以《安徽经济报》关于徽商的报道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关键词】徽商深度报道多角度

信息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自媒体等各类媒体获取海量的新闻,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信息传播的主体地位受到强烈的冲击。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在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得以生存乃至更好地发展,成为传统媒体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下,人们已不满足于获取一般的客观动态消息,而是迫切需要媒体对各类信息进行选择、梳理与解读,以便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的前因后果、内涵意义和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深度报道应运而生。因此,传统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扬长避短,把做好深度报道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突破口。精心策划选题,报道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深入采访调查,抓取具有震撼力的事实,理性分析思考,使报道体现出理性的自觉,创新报道方式,让深度报道生动可读。

笔者作为一名经济记者,对深度报道有较好的认知和实践,以《安徽经济报》关于徽商品牌的塑造为例,运用多角度思维的策划实施,发挥了经济报的平台优势,循序渐进的推出徽商系列报道,多角度策划徽商宣传深度报道,推进了徽商品牌的影响力。徽商,成为安徽一个响亮的品牌。徽商大会,更是安徽著名的经贸盛会。徽商商会,实现了组织遍天下的愿望。

对于徽商的宣传报道,力求在深度上下功夫。通过对徽商这一商人群体的商业理念、经营思想等进行比较深层次的思考分析,将人们的关注点聚焦起来,形成强烈的新闻视点。以其思想的深度,多角度、多侧面的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探讨和解释。也正是从这个角度上看,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对受众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因而更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力。

深度报道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方位的全面解读,如安徽经济报关于新徽商的系统宣传,特别是新徽商创业的思想理念和经营模式的报道,展示了新徽商的时代特点,弘扬和继承古徽商精神;一种是多角度的深入调查,如我们走遍全国各地安徽商会,了解各地徽商是如何建起自己的“家”,凝聚徽商力量,传递大爱徽商的正能量。这些系列报道的出炉,颇受社会广泛关注,彰显了徽商商帮特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谈谈《安徽经济报》近年来多角度策划新徽商深度报道的具体做法和实践。

做好深度报道,就是要形成立体的,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我们每天都面对大量纷繁复杂的财经信息,摆在我们面前的看似有很多选择,但我们必须选择关注人的活动,人是经济现象的主角。

首先,多角度思维打开人们的问号。行走在皖南古村落,穿行青砖灰瓦马头墙间,油然想起曾风骚几百年的徽商。然而这个名词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被温州人取代,甚至许多在外地的安徽人也谎称自己是江浙人。徽商没有远去,徽商精神在各地生根开花。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审慎20的解读“无徽不成镇”的神话。于是策划采写了一组《走读徽商》的报道,聚焦杭州、苏州、扬州等古徽商的足迹,追寻徽商后代的脉动。这就是徽商,这就是辉煌的徽州,这就是灿烂的徽文化。我们如此解读徽商。

其次,多角度思维展示新徽商的形象。要诠释新徽商,必须有生动的例证,我们有效地选择天南地北安徽人创业的故事,讲述徽商的精彩人生。为了更好地宣传徽商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本报开辟《天下徽商》专栏,该系列报道将以“徽商精神”为主题,图文并茂地为徽商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比如陆续推出《秦升益:抓住沙子的人》、《杨桂生:比钢还硬的塑料梦》、《王传福:比亚迪的车神话》、《王文银:铜的帝国》等人物报道,追寻徽商的足迹,全方位、多角度地揭示徽商在外创业的曲折经历以及成长故事,展现徽商魅力、升华徽商形象、弘扬徽商精神。

最后,多角度思维聚焦一个群体状态。这种递进式的挖掘,立体地呈现给人们一个群体的形象。在短短的几年间,各地徽商企业家纷纷建起了自己的家——商会。徽商社团如何建?建了之后怎么做?做什么让商会牌子响起来?这一系列问题正成为全国几十家商会的重点工作。我们的视野更广更远,东西南北走进商会,对商会进行大调研。很快推出一组调查报道《商会的力量》,全方位、多角度探寻商会建设。许多商会规范运作,会员凝聚力强,商会在当地社团中脱颖而出,成为有影响力的商会。架起了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企业与企业的纽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些商会还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小商会的大功效》、《商会的品牌力量》、《商会,徽商温暖的家》等系列报道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徽商群体的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天下徽商的美誉度提高。

我们推出的一系列新徽商深度报道,循序渐进的把握好尺度,多角度的视角,递进式的思维,全面解读徽商和徽商精神,也充分体现做好新闻深度报道之路径。思想上勇于创新,融入了创新性思维,深度报道才会振聋发聩反响强烈,才能多侧面、多角度、超时空、深层次,生动反映和剖释重大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选题上独具慧眼,对于非事件性系列报道,注重抓住新闻由头,展示鲜活的情感故事;采访上多接“地气”,记者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打开心灵,多方位深度采访,把受众从具体事件引向广阔的社会空间。

总结起来,做好深度报道,就是要形成立体的,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深度报道的多角度能力包含的要素和有效运用,使新徽商宣传独树一帜,徽商品牌传播独具匠心。

经济新闻的深度,不仅仅是对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发掘,还需要将事件升华到本源思考的层面上,以及深度报道给当事各方带来的建设性思考。建设性的批判才是深度报道的点睛之处,也是经济新闻深度的独创性和功效。

我们在关注徽商创业成功者的同时,将目光投向千千万万背井离乡的农民工。他们没有创业,却在不同的领域和岗位兢兢业业,他们将孩子带在身边,在城市里面临求学的困难。于是敢于创新的安徽人,在安徽老乡密集地创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在上海,本世纪初陆续兴办了几十所这样的学校,也的确解决了老乡的燃眉之急。但是参差不齐的办学条件和质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难题,甚至还存在许多隐患。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有的干脆要取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组织记者深入上海,召集了30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座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奔赴一些学校实地调查,问学生,访家长,走进这片特殊的教育领地。首先推出一组《我的农民工子弟学校》12篇稿件,真实报道这些学校的创办过程和办学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创办者的困惑。这组报道给上海市教育部门很大的震动,审慎看待这些学校,不能随意一刀切。这给当地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上海市出台收编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决定。我们的报道是政策出台的解读,也是这一政策落地的缓冲剂,促使投资和办学分开,规范办学。于是一些办学者成了投资者,成了投资教育的儒商。

深度报道采写,建设性批判的灵感和思考从何而来呢?取决于我们对现象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随着各地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家乡纷纷向“南飞的大雁”投去橄榄枝,请求徽商回家乡投资兴业回报乡梓。我们广泛收集资料,走访相关部门,以“巢已搭好,凤可以回”为题,推出徽商“凤还巢”专题,用独特的视角,展示安徽良好的投资环境。

近年来有很多徽商凤还巢,投资实业,从事新兴产业,为安徽经济发展助一臂之力。于是,我们策划采写一组《我心目中的徽商》,将视角聚焦优秀徽商,彰显徽商精神典范。

多角度思维的有效运用,对深度报道的分寸有了把握,是我们对新徽商系列报道有效性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①叶子、赵叔平:《新闻采访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②杨振武,《抓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J].《新闻战线》,2008(4)

③蔡宁涛,《新形势下做好深度报道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4(1)

(作者单位:安徽经济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徽商多角度
报纸系列报道的新闻策划研究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徽商怎样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
央广推出“一带一路”五周年系列报道 精雕细琢正当时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
对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的分析研究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