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出去”更需人文关怀
2015-09-10张苏华
张苏华
近几年,马来西亚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其中包括大量吸引中国企业在内的中、美、日等能源巨头在马投资建厂,合作开发本国能源产业。今年5月份,马来西亚总理在中国某能源企业马来西亚工厂落成仪式上说,2014年全年,马中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1020亿美元,其中182个中国企业对马进行投资,涉及总额近106.4亿美元。马中两国在未来各个方面的长期合作将不可估量。
该企业在助力马来西亚能源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近1400个就业机会。因此,从它建立伊始,就受到马来西亚领导人、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极大重视。这本是一件可喜、圆满之事,但随着工厂的建设也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一些担忧。马来西亚最主要官方报业之一的《信使报》在今年6月刊登的一则报道中指出:由于该企业主要工厂临近海边,当地居民担心它可能对相关海域的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并提出一系列问题。譬如,如果工厂废料流入海中,那么随即带来的污染将危害当地居民的健康。为此,一旦发生泄漏,那么公司是否拥有相应的紧急措施……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针对当地政府,也是针对企业而发。笔者撰文时,尚未看到马来西亚媒体继续报道相关企业或当地政府对此事的说明或解释。
另外举一个例子,马来西亚柔佛州南部的柔南经济特区,效仿中国的“深圳—香港”模式,希望在促进与新加坡关系的同时,加速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自2010年之后,中国很多知名地产企业,纷纷在此购地,开发住宅及商业地产。在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后,由于马来西亚政府对海外客户进入马投资的门槛提高,同时受去年马航事件的影响,海外投资者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客户逐渐减少。从这一两年开始,投资者(包括自住房屋购买者)的比例也在悄然发生變化。一名相关企业员工称,如今投资者的组成已逐渐变为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中国人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对于马来西亚本土购买者的平稳增长,相信跟这些地产企业在当地营造的企业文化形象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在当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节日庆典、赈灾行动及对慈善机构进行捐款,这些举动当然可以看作是房地产业的营销策略,但因为其中包含的人文关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增加了当地投资者对企业的好感与信任。
从上述实例中不难看出,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与否,不仅要顺应对象国本身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也应与当地民生息息相关。企业“走出去”,带到对象国的不应仅仅是人员、公司或工厂设备,还应带去企业自身文化和对对象国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企业投资海外,不管是文中提到的能源企业、房地产公司还是其他企业形式,如果能在获得企业利益的同时,给对象国的经济、社会带去积极影响,以诚信拉近与当地人民关系,相信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更加迅速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