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2015-09-10苏咏喜

博览群书 2015年3期
关键词:问卷主体党员

苏咏喜

党的十八大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正式写入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党员主体地位”得到了党内最高法规的确定。“党员主体地位”的概念从初步提出,即2006年6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到2012年正式写入党章仅用了6年时间。总体来看,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党员主体地位”是个全新的命题。目前,学术界对党内民主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直接以党员主体地位及其实现途径为研究对象的显然所见不多。中共湖北省委党校郭群英副教授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及其实现途径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直接将“党员主体地位”作为研究对象,系统阐释了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与实践,这也是其申报的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

该著作共分为绪论、正文十章、结束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关于党员主体地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并简要介绍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和创新点。正文部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结构,分三部分对党员主体地位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从第一章到第四章,着重从理论角度分析党员主体地位,包括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总结中国共产党和国外政党在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第二部分是从第五章到第六章,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展开分析,通过大量的实证考察(调查问卷、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分析目前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目前党员主体地位实现不够充分的问题,深入剖析阻碍党员主体地位实现的两大难关——“组织本位”和“官本位”。第三部分是从第七章到第十章,围绕当前党员主体地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推进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包括阐释了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必须坚持的原则、必须理清的若干关系、必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等,最后按照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的要求,提出了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途径。结束语部分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前景进行展望:随着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逐步推进,党内民主氛围会更加浓厚,党员主体意识会得到显著提升,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会越来越充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党就能够永葆生机和活力。具体而言,该著作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点:

一是研究视角比较新颖。以往对党员主体地位的界定主要是从活动主体、权利主体这个角度来界定,该著作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权力主体和价值主体的角度界定党员主体地位,并且明确提出“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人,党的权力来自于党员”的观点。对“党员主体地位”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指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人,党的权力来自于党员,党员在党内活动中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在党内生活及党的实践活动中居于主导的、积极的、决定的地位。

二是研究视野比较开阔。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只有有开阔的视野才能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该著作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古今中外”的原则,“古”主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影响,“今”主要通过实证考察分析当前党员主体地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中”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外”主要是借鉴和吸取国外政党在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三是研究内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该著作敢于直面当前制约党员主体地位实现的两大障碍——“组织本位”和“官本位”。目前,“党员主体地位”的命题虽然已经提出,但离党员主体地位的真正实现还存在较大差距。长期以来,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存在“组织本位”倾向,普通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存在“官本位”倾向,而这两种倾向的存在,显然不利于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该著作通过列举这两大本位倾向的主要表现,分析它们形成和存在的原因以及对党员主体地位建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并积极探索寻找解决这两大难题的途径和方法。

四是研究方法多元。该著作综合运用了党史党建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将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社会调查法、实证考察法、系统分析法等有机结合,拓展了党员主体地位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充分运用社会调查法和定量分析法,在各行业和各领域发放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现状》的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3份,问卷涉及党员人群包括:农村党员、国企及事业单位党员、党政机关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其他领域的党员以及党外人士等。调查问卷所收集的这些数据,为深入了解现阶段党员主体地位建设的实际状况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为青年学者,作者能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并且顺利通过结项,确属不易,值得高兴。但这毕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看到关于党员主体地位及其实现途径的研究还有很多有待深入和拓展的地方,比如,关于党员主体地位实现程度的评价体系研究,关于不同领域的党员主体地位的分类研究,关于党员主体地位建设过程中应把握的规律研究等,这些都有待作者今后进行深入研究。从总体来看,这是一部视角独特、富有新意的党建研究著作,对于深化和拓展党内民主研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问卷主体党员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党员标准是什么?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