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古蜀巴笔墨逐山水

2015-09-10薛晶

文史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青城蜀道古镇

薛晶

冬日的成都洛带古镇已有浓浓的过年气氛,广场上许多游人聚在一幅长5.2米,高1.2米的画前驻足欣赏。“凤梧书院里,老师带着学生猜灯谜;洛带广东会馆戏台上,川剧《秋江》正在上演;洛带公园里,镇长接过‘捍卫乡梓’匾额……”千人闹元宵的一幅幅场景定格在这幅由画家何青城创作的《洛带古镇元宵图》里。

何青城,四川成都人,幼年习画,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成都市美术学校,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从事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研究,参加过国内外许多专业画展,获得过多种奖项。其美术作品曾为中国人民大会堂、中国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四川中日友好会馆等单位收藏。其艺术传略和山水画作品为《跨世纪著名书画家经典》《中国美术选集》《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中国西部美术作品选》等专业书籍收录。

1986年,他创作的《凉山彩虹》参加全国漆画展,后由文化部选送到前苏联莫斯科展出。

一、古镇元宵图

2013年,青城先生受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委托,历时一年绘制出了《洛带古镇元宵图》。作品以白描手法复原了上世纪40年代洛带古镇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刻画有各式人物800余人。画中所有人物形象的着装和动作刻画得细致生动。画中,洛带古镇自东向西雁形分布有柴市巷、凤仪巷、北巷子,主街以江西巷为界,东西各为上场和下场。全画有民房上千间,现已消失的三青庙、凤梧书院等建筑也如实还原成当年的建筑风貌和建筑格局。

先生曾对我说道,“我小的时候就曾去过洛带,对于那里的建筑和生活场景都有印象。这不同于一般的山水画创作。平时一幅山水画,最多十天半月就画完,但是这类画作却要费时很多。”这些勾起回忆的场景,每一个都有出处。而画上的景致,大到一条街道,小到一棵槐树,都是经过先生多次考证后再画上去的。在花了数月翻阅史料,走访当地老住户后,先生还多次爬到古镇几处房顶和燃灯寺的山头上,对老街的地形地貌一一分析考察,仔细推敲洛带古镇的整体布局,可谓苦心孤诣,终于完成了这一幅人物众多、身份各异、情趣盎然的大型风俗民情画。

除了《洛带古镇元宵图》,先生还接受过安仁镇“刘氏庄园”博物馆的委托,创作了《安仁古镇》《刘氏庄园》等同类型的古城旧貌画作。按青城先生的说法,驱使他画这类写实画作只因他个人的一种怀旧情愫。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建筑“旧貌换新颜”,这使他愈发思念儿时生活的古镇。他认为,“用笔墨‘复原’古镇原来的风土人情,记住古镇旧貌,是作为一名画家和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的历史担当”。

2013年9月,龙泉驿区电视台因《洛带古镇元宵图》而对先生进行了专门采访,制作了一期《洛带记忆——洛带古镇元宵图创作始末》的新闻专题。

二、蜀道古柏情

先生主攻中国山水画,其画艺先后得益于蜀中名画家冯灌父、周抡园、岑学恭诸位老师的教诲。他的画笔,多表现四川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山川。山水画家大多爱写名山大川、奇松怪石、崇山峻岭,竭力创造一种博大精深、气势恢弘的画境。而先生选择的却是他熟悉和热爱的金牛古蜀道。在对其长期不懈的写生、考察艺术实践中,青城先生体验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坚韧的民族精神。他从这里找到了艺术生活之源。他在艺术中探索寻求自由,在笔墨中品尝快乐,淡泊名利,耐住寂寞,不停歇地跋涉在古蜀道之中。苍劲有力的古柏精神,滋养了他的艺术。2009年11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写生画作《走进古蜀道》。

对古柏蜀道的热爱,也是缘起于青城先生的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先生供职于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任《中国戏曲志·四川卷》常务编辑,承担舞台美术、文物古迹、演出场所三个部类的撰写和编辑。在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中,他身上始终揣着一本写生本,武陵山区的乌江畔、剑门山区的嘉陵江畔留下了老师的许多脚印。他调查古老的乡镇、古老的戏台、古戏曲雕刻和面具,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自己热爱的山水画也收获颇丰。2002年在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和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的支持下,先生编辑撰写的《四川民间戏曲雕刻选》由巴蜀书社出版。2003年该书获四川省优秀社会科研成果二等奖。

在近9年里,先生花了大量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和野外写生。《古寨秋色》《早春图》是先生数次到川西马尔康藏区调查藏戏时,感悟所得。作品中那些用石头砌成的碉楼、奔跑的牦牛群为我们展现了浓浓的川西藏区风情。《酉水情深》《武陵秋色》是先生游历川东南武陵山区所得,丛林、苍岩、峰峦和土家乡民的吊脚木楼总是给人生动和亲切的感觉。

先生和我谈过他的写生之路是何等有趣。那时候,条件艰苦,几乎全靠步行;荒郊野外,时常总是一去就要一个月。在创作《西寻拦马墙》时,剑阁县条件艰苦,住宿条件很差。先生与一些游贩同住旅店,有次差点被拉进派出所。先生每次出去写生的时候,既要带着速写本也要带着相机,有需要的时候他就会用相机把它记录下来。先生认为写生的意义在于感受,更多的时候是将形象、情态背后自己的感受表现在画面中,要表现内涵丰富的画作不仅是停留在画家笔墨情趣上的自我陶醉。只有亲身去感悟那里自然的民俗状态和深沉的历史文化背景,你的笔墨才是有据而发,不是凭空涂抹。先生作画正是出于他对生活的熟知和对绘画的挚爱,用他的画笔饱蘸深情描绘山川。

从青城先生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又有新颖的艺术风格。他变换着笔墨技法去表现那些千秋古柏、残损荒芜的古道、简陋的农舍——正是因为他受这些物象的刺激太强烈,才能够将这些物象所积淀的岁月历史表现出来,从而达成他一直努力追求的画意境界。

三、生活多韵味

会摄影的人不一定会绘画,但是学绘画的人一定会拍出很好的摄影作品,感受绘画的精髓,感受绘画与摄影的微妙关系。青城先生爱好摄影,每次出门写生都背着相机。在他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照片,照片中的先生蹲在一块残缺的石碑上,头戴“烂草帽”,端着相机,猫着身子……为了留存古代墓门上的雕刻纹饰,他以极其高难度的姿势,一丝不苟地进行拍摄。从照片中看出,那时候的先生有着年轻人对所喜爱事物的狂热。先生从小耳濡目染而喜爱四川戏剧。他每每说到兴浓处,还时不时地哼唱几句川剧。他说,“中国的文化艺术是丰富而多元的”。先生认为山水画与川剧的折子戏在艺术的技巧处理上也有相似之处。

他创作过漆画,搞过木雕,当过编辑,从事过戏曲研究,又钟情于山水画创作。他的画作乃得力于他丰富的生活情趣和广博的生活知识,这使他的作品流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

先生曾自己总结道:“回顾我的绘画生涯,留下的是一行乱七八糟的脚印,时而紧凑迫切,时而又拖沓散乱,毫无章法可言。悲哀的是我还将如此走下去,欣慰的是我还没有完全停滞下来,仅此。”

我所了解的先生,酷爱写生,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山水画,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古柏蜀道。他的画作构图饱满,设色淡雅,不仅注重对崇山峻岭、苍松翠柏等自然景观的审美观照,而且着意于画作一定要传递地域特色和浓浓乡情的审美感悟。

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猜你喜欢

青城蜀道古镇
蜀道行
蜀道向天开
青城秋色
我爱家乡青城美
咏青城
古镇之旅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青城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