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气候问题的合作共赢费尽心思

2015-09-10陈丹

新民周刊 2015年38期
关键词:利马气候变化声明

陈丹

去年11月12日中美共同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作为两国元首“瀛台共步”重要的、突破性的成果之一,举世关注、普遍赞赏。

重磅级的《声明》亮点之一就是两国明确提出了未来的碳减排目标。有《纽约时报》内幕消息称,中美为达成《声明》已“密谋”长达9个月之久。而《声明》的发布,无疑给当时正在筹备中的利马气候大会注入了“兴奋剂”。各国都在盘算如何在国际博弈中,尽可能地“占便宜、少负责”,而《声明》则树立了一个榜样,试图在气候问题上打小算盘的各国,开始正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根据去年《声明》的协议内容,今年9月15日至16日,即距离习近平访美只剩一周的时间,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洛杉矶召开。为期两天的峰会,围绕着低碳城市规划、碳市场、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能源和适应气候变化等6个主题举办了6个分论坛,做了务实的探讨。

美国副总统拜登在会上肯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方面,中美两国没理由成为对手,可以凭借中美关系对全球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他说:“我们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节省资金,创造就业……是时候结束争论、采取行动了。”

此次“峰会”及“习奥会”,为今年11月30日将在巴黎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做好充足准备。

美国欲成为全球气候问题的领导者

在去年《声明》发布不久后的利马气候大会上,利马会议欧盟代表团团长埃利娜·巴德玛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中美发表的《声明》可谓一针“催化剂”,对其他国家进一步宣布减排计划有示范效应,并对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新协议有积极促进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利马气候大会上发现,大国之间的气候问题博弈,已不再是简单的气候问题,它事关领导力,以及背后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预期和资源的再分配问题!

美国已经明确表达要成为气候问题的领导者。

今年1月17日,奥巴马发表以“中产阶级经济学”为核心的国情咨文,明确表示,在任期最后两年推进税收、能源、移民等“硬骨头”改革的决心,力图巩固美国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实力基础。同时,奥巴马在今年的每周电台节目里,发表了两期与气候相关的演讲内容。一则是在4月18日作了题为《不能再忽视气候变化问题了》的简短演讲,强调了中美《声明》协议,并声称希望今年能够在美国的带领下,世界各国就气候问题达成最终协议;另一则为8月29日《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威胁》的演讲,再次提及中美双方以身作则签署的《声明》,明确表示希望美国能够成为全球气候变化上的领导者。

此外,美国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行动。4月中旬,美国商务部长、能源部常务副部长就以“深化气候变化和智慧城市双边合作”为目的来华进行沟通。6月30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负责奥巴马环境和能源政策的高级顾问布赖恩·德泽当天就积极发表声明,肯定了中方在推动今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方面提供了“持续动力”。

近日奥巴马在接受一个美国电视访谈节目时又再次提到,在他任期最后的18月内,气候问题将是他主要的目标之一。

9月15日,为落实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推进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第一届中美气候智慧型 低碳城市峰会(简称“中美气候领袖峰会”)在洛杉矶开幕。

事实上,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一举两得:一方面,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缓解空气污染;另一方面,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资源的重新再分配。随着页岩气的发掘、开发和应用,更多新能源领域技术的发展,由此带动的新兴领域的经济合作,似乎成为了推动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身体力行

今年3月在京召开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2015年会”上,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就指出,今年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变化会议将会是气候变化谈判领域重要的机遇,中国作为主要的大国、重要的创新国家和排放国家,在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重要性已在去年利马气候大会上有所表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中国在气候谈判中发挥了领导力。解振华则在会后说:“在气候变化领域,我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多。在讨论跟气候有关的所有问题时,很多国家都提出来愿意听听中国的意见,了解中国是怎么想的、中国赞成不赞成。”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创始人马丁·里斯说:“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领导者。南南合作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因为转型速度快、自身表现好,成为这个组织的领导者,对其他国家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今年,中国政府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s),更是表现了中国在气候问题治理上的决心。从具体方案上看:

首先是推动经济低碳转型,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根据经合组织的预测分析,考虑到发展阶段可比性,美国和欧洲的下降幅度都是低于中国的。

其次是加快能源低碳转型,以极大力度部署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最后是提升有限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的综合生态服务能力,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目前少数几个提出量化碳汇目标的国家,到2030年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预计森林碳储量将增加25.5亿吨。

通过上述三大支撑目标,据有关专家初步测算,从2005到2030年中国累计相对减排量将占全球累计相对减排量的50%以上。初步分析计算,中国通过努力将实现比发达国家阶段更早、水平更低的排放峰值,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

除了理念和目标上的积极促进,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已经在努力身体力行。比如,中国政府在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从公共交通系统到私家车领域,从法例条规上都进行了优惠,不仅从价格上进行补贴,也在不断完美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基建基础——充电桩的铺设和电网建设改造。

2015年,尽管传统汽车进入“寒冬期”,但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绩斐然,逆势“井喷”成为最大亮点:8月份的产销数据更是超出市场预期,新能源汽车市场风生水起。

猜你喜欢

利马气候变化声明
本刊声明
本刊声明
利马老城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本刊声明
本刊声明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阿德里亚娜·利马 祖师级天使
菲律宾“倒杜”女议员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