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信

2015-09-10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张蕾甜品零食

年度魅力榜再度揭晓了。

持续十年以上的魅力榜,俨然已成为文化体育艺术界一个文明与进步的测温计,及外界观察、衡量文明与进步的坐标。

魅力榜每年评选的魅力人物,都被赋予各具个性的定义,或跨界,或颠覆,或知性、任性、人本、辟土、狂放、澄怀,还有沉稳、执着、忠诚、沟通、专注、无畏、神实、求真、巍然,至于暖心、倔强、活力、专业、良知,不一而足,却是时代精神的折射。

尽管生活中难免存在雾霾,但我们的魅力依然,我们的创造力依然,我们争取自己的思想呼吸和创意畅想的步伐更加坚定,也更加稳健。因为我们坚信,窗户打开之后,阳光总要洒进来。

继续守望和坚持,我们的魅力无限,这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杨锦麟

(香港资深媒体人,锦绣麒麟传媒创办人)

——Nicky

张明萌:“赞”已经够满足我了。发朋友圈是给想让看到的人看,看到了就好了嘛,“赞”跟“阅”的意思差不多。

冯寅杰:“点赞”这个产品最早由视频网站Youtube发明,2009年被Facebook引入,最终在微信朋友圈发扬光大。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点赞”无疑是个伟大的创新,因为其中包含了巨大的胜似无言以及暧昧拉扯。

全世界除了毒品以外最让人欲罢不能且需求巨大的产品大概就是“赞”了吧。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Larry Rosen甚至为其写了一本专著《点赞的力量:我们喜欢被关注》,有兴趣可以找来看。言归正传,事实上在社交网络的设计上已经容纳不了更多的情感选项,微博的尝试已经被证明失败。归根结底,“赞”已经包含了一切情感,文字的力量相比之下真的太弱了。

“点赞”这个产品的发明是基于大数据的。Youtube发明“点赞”之前,有一个五星点评的选项,后来发现收到1星的拍客情绪都很低落,但只有一个“赞”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收到“赞”的人分析不出其中的好恶,只凭数量来判断,他觉得数量越多就越好,但其实其中大部分“赞”是无所谓或者讨厌也未可知……

彭苏:回答已在提问中——开放,既然是开放的,一个“赞”当然不会满足。添加的态度么,我能想到是“独想”(独立思考与想象)。我觉得,这样或许让人不致盲目“点赞”,也能提炼出有价值的干货。

崔晓火:微信不仅承担了我们大部分的日常会话,也继承了我们大部分的日常误会。对建立在“赞”的数量体系上的社交网络,我常常焦虑。如果说一定要添加一个可以用来平衡“赞”的情绪,我希望是“呵呵”或者“走开”,例如我很想对最近朋友圈里的某马广告说一声“走开”。

张蕾:我觉得社交工具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所以没有不满了……#自闭症患者的肺腑之言#

王小祥:添加一个匿名的“不赞”比较好,避免尴尬

——大条

张明萌:睡到中午,买菜煲汤,等待的过程中思考稿件,同时吃掉零食若干,炒俩菜,继续吃,写几段,可以喝汤了,顺便煮甜品,继续写,吃甜品,买水果,继续写,洗个澡,差不多该宵夜了,吃完继续写,找找还剩什么,继续吃……如此直到写完……一般写完稿子,桌面会以电脑为中心顺时针摆满各种食物残骸……#论我是怎么变胖的#

冯寅杰:我用一个同行朋友的遭遇来回答吧。这位同行的邻居把房子装修完后直接租给了4个大三来央视实习的软妹子,因为租客人没到行李先到了,这位朋友就帮她们留了快递,这也是搬到小区两年来她第一次跟邻居打招呼。见面后妹子问她是干嘛的,她回答说,你想想大白天还能穿着睡衣赖在家里的……当然是同行了。

彭苏:每人情况各异,有人享受,有人感觉焦头烂额。总之,不是心态上在“赶”,就是行动上在“赶”。

赵佳月:蓬头垢面,不事梳洗,以前是不食不睡先完成稿子,现在一般凌晨起,绝不熬夜。交稿后通常大买零食,逛花鸟市场,看猫猫狗狗。

张蕾:生不如死……

曹林华:没有生,只想着活——怕交不了稿,被狠心的编辑打死。

猜你喜欢

张蕾甜品零食
每天吃出一道彩虹
美味午餐搭配四则
零食知识知多少
My Dream Life
张蕾作品
来自马来西亚胡传统甜品
零食不能乱吃!
甜蜜的1+1一杯甜饮+一道甜品
将那些爱 用甜品给我的朋友
找找身边的健康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