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脉脉打通中国人的职场人脉

2015-09-10

新财富 2015年4期
关键词:脉脉人脉职场

公司全称:北京淘友天下技术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2013年10月

主营业务:职场社交软件

管理团队介绍:创始人、CEO 林凡

融资情况:晨兴资本A轮和A+轮共计500万美元融资;IDG和晨兴创投2000万美元B轮资

脉脉主打职场社交,走的是一条在巨头林立下抢细分市场的道路。在江南春为其拍摄的广告片里,一句“我用脉脉,打通职场人脉”充分表达了其主打用户的核心诉求。

与海外市场Facebook一家独大不同,中国的社交媒体比较特殊,十多年来,从PC到移动端,腾讯都是无可撼动的王者,不过随着2014年11月移动社交网站陌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这一格局似乎有了小小的变数。巨头垄断之下,垂直细分领域仍有创业者舞动的空间,定位于职场社交的移动App脉脉也是其中之一。

脉脉主要功能包括两大板块:工具和社交。社交部分主要包括实名动态、匿名吐槽和管理人脉,工具部分则为即时通讯、看职位、抢人才、聚会、找投资等功能。因为脉脉会导入手机通讯录,使得新人进来就能看到很多朋友,再通过算法发现朋友的朋友即二度人脉,帮助用户挖掘出隐藏的人际关系。

这些功能的实现,借助的是移动社交的“大势”,即中国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形态成熟;互联网人群的社交行为逐渐成成熟;技术上则实现了通讯录关系链导入等。

在国外,早就有基于移动端的职业社交应用领英(LinkedIn)。国内跟随模仿者众多,但大多过得艰难。职场+社交是最能体现中外文化差异的地方,忽视文化差异,一味模仿领英注定难成功。林凡的思路,不是精确地模仿,而是适时创新。

林凡在设计脉脉时,在很多细节上做了调整,让中国人用起来有一种熟悉感,这也使得脉脉看起来像是一款全新的产品。例如脉脉采用即时通讯(IM)连接用户,而非领英及其模仿者惯用的站内信连接电子邮件模式。“国外的职场是邮件文化,国内的职场是IM文化,所以我们选择的是聊天、群聊这样的沟通场景,更符合国情也更符合移动场景。”

脉脉的另一大特点是引入了“匿名吐槽”。林凡表示,“中国人的职场更多还是为了生计,工作并不开心,不像国外为兴趣工作者多,造成中国的职场人压力大。社交网络可以为其提供发泄出口。”脉脉的匿名吐槽区一直是最活跃的板块,充斥着各种对薪水、办公室、领导、产品乃至行业环境的吐槽。

通过职场+人脉,脉脉很好地为用户营造了一种“半生不熟”的气场。招聘功能被顺势导入。“美国人都很直接,互相看完简历这事就可以直接办了。但中国人会更希望中间人可以把大家拉在一起吃个饭。”脉脉鼓励用户通过一度社交关系去发展构建更广泛的人脉,直接与其他人发起对话,将自己的才华、能力和经验直接在脉脉里展示出来。迎合了国内习惯通过熟人介绍工作的职场文化,并吸引大批猎头入驻。在脉脉找工作通常不用主动投简历,而是被联系。求职者只要填写简单的资料如工作经历、求职意向等,就可以利用人脉圈被动求职。求职者前期和前来招聘的公司都是匿名沟通。

有了招聘、职场等关键元素,脉脉未来变现能力强于普通社交软件。不过林凡并不想走得那么快,也不急于将脉脉瞬间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产品。脉脉的400万注册用户中有一半来自互联网从业人员,包括BAT,小米、京东、赶集、58、美团、迅雷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其中几家大公司的日活能达到30%。林凡计划将脉脉从互联网圈子向其他行业扩散。2015年开始,脉脉砸下6000万元在一二线城市进行新一轮广告轰炸,效果尚待检验。脉脉计划在2015年四季度启动C轮融资。

猜你喜欢

脉脉人脉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邱秉源
秋夜
绣娘
朋友不是人脉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真正的人脉构筑方式
何为人脉
职场首页
疯狂的职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