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脚步中缅怀罗马的辉煌

2015-09-10蔡利华

环球人文地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斗兽场雇佣兵西尔

蔡利华

诗人、作家、高级工程师,北美东西方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 80 年代,与李亚伟、胡东、万夏、马松、二毛、梁乐等创立了莽汉主义诗歌流派。出版有诗集《重金属的梦魇》、诗合集《秋语》。

从书中,我知道了罗马斗兽场、帝国大街。那些记忆像刀刻一样,任凭时间的磨砺、岁月的蹉跎,40年后依然历历在目……当我进入圣彼得大教堂,见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真迹,以及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的教堂内饰,我虔诚地弯下腰来……第一个着迷于加尔达湖的人当属古罗马四大诗人之一的卡图鲁斯,他在这里有过一幢别墅,其遗址至今犹存。

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罗马。到达罗马城外的小镇时,已经是当地时间傍晚9点,天色还未全黑,辽远的天边残留着最后一抹霞光。从国内北京时间上午6点起床,到机场乘飞机至罗马,足有二十多个小时,一路上未成合眼,人很疲惫,住进小镇的宾馆,我倒头便睡,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罗马斗兽场:记忆与现实

第二天,阳光明媚,碧空如洗。我们来到罗马街头,昨天的疲惫被一夜睡眠撵走。此时,我站在罗马斗兽场外,沉静的思绪被拉开,一些往事与我一起走进了罗马。

记得那是在文革时期,我从别人那里借来一本书,书的封面没有了,而且无头无尾,破破烂烂,如果不是朋友告诉我那本破书的书名,我还真不知道它就叫做《斯巴达克斯》。

我对意大利的了解就起源于这本书。从书中,我知道了罗马斗兽场、帝国大街。那些记忆像刀刻一样,固执地盘踞在我心里,任凭时间的磨砺、岁月的蹉跎,40年之后依然历历在目。当然,那不是故意,因为那个时候我幼稚的心里没有故意,也没有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比中国的亮,只是在阅读那本书的时候,历史老师正在给我们讲历史课,内容正是斯巴达克斯奴隶起义,因此记忆深刻。

前些年,我又读了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对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更是喜爱。如果让我在浩瀚的罗马史迹中选择,相对于凯撒,我更倾慕于奥古斯都,这位美男子把罗马带进了最辉煌的时代,写作《诗学》的贺拉斯就存在于这个时代。奥古斯都在罗马建立了帝制,他本人成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记得年轻时读过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就知道奥古斯都是位美男子,也是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这位处于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文化皇帝。

我怀揣阅读经验,前来亲历阅读中的城邦,求证心里的国度。

穿过一座规模不大的凯旋门,就可以走近罗马斗兽场了,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断垣残壁的缺口上,站满了不同肤色的游客。我用手触摸城墙,看上去,那些石头已经严重风化。面对帝国大街的那一面,人们正在对风化严重的城墙进行维修,半个罗马斗兽场被脚手架管和

安全护栏围住。斗兽场大门与凯旋门之间有一片广场,广场没有硬化,全是用像海边沙滩上的那种沙子铺成。斗兽场的形状与我在书中读到的别无二致。我在书和图片中没有发现的事,到了现场才发现——原来罗马斗兽场与罗马凯旋门、帝国大街连成一片。帝国大街正对着斗兽场大门,街面用青砖铺成,笔直而宽敞,街道两边没有建筑物,更显其磅礴气势。

站在帝国大街上,久久地凝望罗马斗兽场。这里,已经听不到古代角斗士的吼叫,也看不见血雨腥风的厮杀;那些饱食终日、杀人取乐的贵族,也在时间的消逝中成为历史,只留下一片断垣残壁,告诉你曾经的罗马帝国。我穿越时空的缝隙,站在曾经显赫一时的帝王宝座,遥想古代的凯撒和奥古斯都,心里有了一种满足,一种可以与历史并行的满足。

圣彼得大教堂和雇佣兵

我们穿行于罗马的大街小巷,目睹这个依然保留着古罗马风范的城市,内心不由得发出一阵叹息。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多么重要,能够建立起一种文化传统,更是在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份量。罗马继承了希腊文化,虽然没有把希腊的科学继承下来,却把希腊的文学艺术,特别是建筑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今天在罗马城看到的建筑,不管是老的,还是新近建设的,都可以看出古罗马在建筑上的艺术成就。不信,你可以去看圣彼得大教堂,那就是可以目睹的文化。它所涵盖的人文价值,远比你想象的要厚重,那种无声就可以淹没你、溶解你,那些积淀了人类智慧的艺术,以不可亵渎的气势,直逼你的内心,让你的自大没有丝毫的藏身之地。

穿过罗马圣天使古堡,我们进入了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在罗马西北角的一块高地上,一个独立于罗马城的主权国家,它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这座教堂的建筑风格应该属于罗马与巴洛克式的结合。我们来到圣彼得广场时,参观的人已经在广场上排成了长龙,足有两百多米长。当我进入圣彼得大教堂,见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真迹,以及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的教堂内饰时,我被那些伟大的艺术品所深深地折服,虔诚地弯下腰来。

从教堂侧门出来,看到身着古典军服的瑞士雇佣兵——从瑞士雇佣而来保卫教皇的武士。这个雇佣传统从15世纪起一直沿袭至今,这些卫士成了梵蒂冈的重要保卫者。他们从瑞士各个州被征集而来,队伍共有100人,每隔两年调换一次。上岗前,他们必须宣誓效忠教皇。而最有意思的是,这些雇佣兵身着的军服,是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当然,当年的雇佣兵的真实含义已经载入瑞士的史册,今天在这里做守卫的瑞士雇佣兵,只是一种文化符号被搁置在梵蒂冈。正如此时的我,被搁在真实的罗马城邦一样。

加尔达湖畔的西尔米奥奈

在前往米兰的路上,我们途经西尔米奥奈小镇,同行者说此处是绝佳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区之一,因此让人心向往之。到了小镇,刚一下车,就知道名不虚传。

西尔米奥奈是欧洲人休闲度假的胜地,距米兰105公里,来这里度假的客人都是欧洲人,鲜有华人来此观光,其原因是,这里不属于开放的旅游地。

这个小镇确实十分迷人。它位于加尔达湖边上,蓝色的湖水犹如水晶一样纯净透明,美轮美奂,和瓦蓝的天空一个色调。进入小镇要跨过一座古老的石桥,走过石桥就到了一座城堡。城堡的基础坐落在湖水里,四周开有水渠,够深、够宽,与湖水相连,水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游鱼,整个建筑古香古色,精致绝妙,从被风雨剥蚀的花岗石来看,这座城堡足有几百年的历史。

进入小镇,才知道这里的人文厚重。那些花岗岩砌筑的房屋,虽然历经岁月的风霜,却看不出岁月蹉跎的痕迹。也就是说,岁月那把杀猪刀,没有在小镇的面庞上雕刻岁月的皱纹,让我们隐隐感觉到了小镇的慢生活——那是多么恬淡、舒适的日子,漫不经心的日子。

其实西尔米奥奈不只有美景,更让人瞩目的是,曾有一大批世界名家曾经倾心于此地。第一个着迷于加尔达湖的人当属古罗马四大诗人之一的卡图鲁斯,他在这里有过一幢别墅,其遗址至今犹存。此后,这里就成了各个时代的诗人和作家所钟情之地:但丁把加尔达湖写进了《神曲·地狱篇》的第 20 章;歌德、拜伦、司汤达曾在湖边沉吟;意大利诗人加布里埃莱·邓南遮在这里度过了他最后的17年;小说家乔伊斯和诗人庞德,也爱上了这里的湖岸。至于卡夫卡,则在1909-1913年间曾居住在加尔达湖边……

西尔米奥奈,群星灿烂之所在!我想,也只有这么美丽的地方,才会群星集聚,才会产生出美丽的诗句和华章。

猜你喜欢

斗兽场雇佣兵西尔
罗马斗兽场
意大利罗马斗兽场
用生命铸就诚信品牌
赢得诚信
罗马斗兽场
瑞士银行的名头
骁勇引争议 冷血雇佣兵
白苍鹭
法斗兽场用奇招防自杀
贺瑞和西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