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自然保持敬畏
2015-09-10莫方华
莫方华
在我负责编辑“一线手记”栏目稿件的工作中,每次收到户外旅行者发来的稿子的同时,还会收到一些特别的叮嘱,比如不能使用“征服”、“挑战”等字眼,或某些数据、位置信息不能公开……最初,我以为这是出于某种爱好或利益关系,但深入交流之后我才明白,这些要求是出于对自然的敬畏。
我采访过一位常年活跃于青藏高原,曾数十次带队登顶5000米级以上雪峰的专业领队,他的话让我感触很深。每一次攀登前,他们都会在大本营举行拜山仪式——这当然不是“香烛纸钱”那种祭拜,而是如同藏民朝圣一般,长揖、叩首、五体投地;攀登途中,如遇暴风雪、冰雹等骤变的天气,只要超过一定时间,他们就会果断下撤,而不是扎营等待;成功登顶之后,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不能留下任何私人物品或垃圾——攀登途中也如此;安全下撤后,还要再次拜山告别……他还说:“来参与攀登的,时常会有新手对这些行为不以为然,甚至有人会骄傲地宣称‘我是来挑战并征服雪山的’,遇到这种人,我会拒绝领队上山。在我看来,没有敬畏之心的人,不配欣赏神山的美丽和壮观。”
在中国,敬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传统,在青藏高原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几乎每一座有名字的雪峰,都有相对应的传说和地位,深受虔诚的高原居民崇拜。在专业登山运动的圈子里,大家都早已形成了一个共识:能够站在雪峰之巅,并非是“战胜”了雪峰,而是它给了登山者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因此他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对雪山要保持敬畏心”。
后来,有位洞穴探险队队长在采访中告诉我,在洞穴探险领域,这种“敬畏心”更显重要。因为洞穴探险的危险性,远远高于徒步、穿越、登山、漂流等运动,并且更加考验人的意志——在黑暗、幽闭的地下世界,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勇气。他们每次深入陌生的洞穴,都是一场危机四伏的冒险,不能大声说话,不能破坏环境,还要随时防备氧气缺乏、二氧化碳过多,甚至穴居生物的袭击等意外……因此他总结说:“洞穴探险绝对不能得意忘形,必须保持敬畏,当条件不允许继续深入的时候,就要坦然撤出;不要强行挖取洞穴中的矿石,那样很可能发生预料之外的危险……”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背起行囊,亲近自然”的户外运动。随着各条线路的成熟、各种装备技术的完善,大多数户外运动都变得简单和随意,“门槛”降低了,人们的心态也就放松了,“挑战”、“征服”等念头一发不可收拾,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却被嗤之以鼻。然而,那些看似可笑的“拜山仪式”所代表的行为,却正是如今所缺少的敬畏——他们拜的并不是鬼神,而是自然本身。
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我们要记住,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我们还要记住,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各个虔信的民族都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
所以,无论你是户外旅行者还是一般游客,都请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敬畏并非畏惧,而是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保持谦逊和尊重,不要破坏了自然完整、和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