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报告中的民生关键词
2015-09-10葛倩吴斌陈磊等
葛倩 吴斌 陈磊 等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突出强调了民生。无论是发展还是改革,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所有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都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得到了回答。
创业:749万毕业生的出路何在
报告: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
解读: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3次提到“就业”,13次提到“创业”。此前,政府已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创业。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释放自主创业利好信号,尝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此外,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指出,本届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创业,除当前经济形势不佳外,主要是由于一直以来中国创业不主动,过去强调就业,但对创业重视不够,创业环境不理想,创业制度不规范,需要改进。
李实认为,创业并非个体创业,目前创业大多和新兴产业有关,契合当前经济发展方向,也能够解决年轻人就业的问题。
居住证:同城同待遇的开始
报告:对已在城镇就业和居住但尚未落户的外来人口,以居住证为载体提供相应基本公共服务,取消居住证收费。
解读: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居住证属于信息采集,本身就应该收费。居住证免费,就是鼓励大家申请居住证,便民化的服务实际上是希望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化,是人才同城同待遇的开始。
此外,杨宜勇表示,以前财政转移支付按户籍人口支付,目前正在试点按照常驻人口进行转移支付,从而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
户口:牵一发而利全身
报告: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市民化挂钩机制,合理分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
解读:当前,全国已有部分城市放开了户口迁移。杨宜勇认为,此举将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外来工子女入学难、春运返乡难等。
目前中国存在2.65亿农民工,大量的异地务工,不仅造成了本地劳动力不足,也出现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杨宜勇认为,放宽户口迁移政策,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户籍问题,不仅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增加百姓的归属感和幸福指数,同时还能解决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
租房:存量房转公租房
报告: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微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而言住宅过剩,供大于求,随着城市化推进,外来人口大量来到城市,而绝大部分人买不起房子,因此多数城市的租赁市场潜力很大。
在部分大城市,已有存量房转为公租房的试点。2013年,上海市便在长宁、嘉定两区试行政府代租存量房源来扩大公租房供应量。
王微认为,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弥补了政府自身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给不足的问题,既能消化房地产市场库存,还能“花小钱办大事”。更为重要的是,从政策面出台这一措施,为无房的外来务工者、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供给入口,住房问题解决后能增强他们在城市的归属感,让人才在城市真正留下来。
买房:工资能不能跑赢房价
报告: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时隔1年,“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重新回归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没有出现具体的房地产调控目标,也没有出现“调控”“抑制”等词语。相比去年,今年的报告中有关房地产的内容增加了“平稳”二字。
王微认为,“平稳”一词再现的原因在于,当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政府希望实现市场可持续发展。
过去一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增速比2013年回落9.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6%,库存量则创历史新高。而今年已经过去的这段时间,地产市场表现更为疲软,下行形势严峻。
与此同时,当前中国经济整体也出现下行态势。《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经济下行压力”,直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
为支持经济增长和对抗通缩,此前三个月,中国两次降息,并于去年9月宣布调降部分买家的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
广东省房协理事赵卓文认为,房地产地区差异大,区域分化和差异明显。北上广深特大城市需求旺盛,地价房价还有所上升,因此一定的调控还有必要。而广大二三线城市,目前市场有效需求则出现不足,需要政府有力引导——引导更多人购房入户等。
不再提及“调控”后的房地产市场,是否会价格激增?多位专家均给出了否定答案。王微认为,对于房价的影响,要区分不同区域。但可以肯定的是,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今后很难再现。
赵卓文也表示,即使政府采取有效方式激活,也难改市场下行态势,当前要防止房地产过快下滑。
看病:药价以后还贵不贵
报告: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
解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表示,取消发改委对药品全国零售最高限价,这个决定将有利于中国整个医药价格机制的形成。地方政府因素、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支付手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够反映药品实际的供需矛盾,反映市场的临床价格,显现各种药品的真实价值,这一点靠政府行政手段是做不到的。
对于老百姓关注的放开药品政府定价药价会不会上涨或者下降,刘国恩表示,在现行定价机制下,以前药效低、价格高的药品以后肯定会降价甚至被市场淘汰,而药效高、价格低的药品也会根据市场的供需出现价格上涨。
“放开药品政府定价并不意味着政府不管了”,刘国恩表示,政府应该建立公共平台发布权威、准确的各地医药价格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让药品供给主体形成良性的竞争,通过竞争淘汰劣质药品,这样也有利于老百姓使用药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