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四季美景品四方美食

2015-09-10李娜

食品与健康 2015年4期
关键词:茶餐厅

李娜

寻觅、品味当地美食,实为旅行中的一大乐事。出门前,或是买本目的地旅行指南,或是在网上查找热门游记,我们大多会提前做好“吃”的攻略。那些关于当地特产、著名食肆的资讯,点评再多、再繁杂,看起来也总让人感觉津津有味。毕竟,众多专门接待“外地人”的饭店都颇有些迷惑性,他们往往名声在外、地点绝佳,用雕龙画栋来标榜历史传承,乍一看好不正宗。倘若没能慧眼甄别剔除,就只得花大价钱对味蕾进行一场自杀式袭击了。一趟旅行寥寥数天,为了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时间表被安排得密不透风。食物,成了我们在短暂行程中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一条快速通道。气候、风景、文化、历史、民风,会借由那些特别具有地域归属感的食物,传递到我们的口中,从舌尖编织出立体而深刻的记忆。回忆起时,当地美食的味道会于口中、心间弥漫开来,引得我们想再次去远方。

初春,去往全年无冬的昆明,寻滇池畔红嘴海鸥,观山水间千百只大鸟嬉水翱翔。这远道来自西伯利亚的空中精灵,因着昆明市民的友善,与人十分亲近。低飞时,会撒娇乞食,衔到一角面包便满意而归。高飞时,远远看着游人拍照就恶作剧般掠过吓人,顽皮有趣。日落时分,阳光却并不惨淡,以西山为幕反倒热闹了起来,薄云后金光灿烂,洒在了湖中星星点点的游船上,反增几分生机。晚饭时分,觅一间当地食客爆棚的小饭馆。用几束通胃气、提精神的香茅草提味,以木炭燃小火,烤两条鲜嫩少刺的罗非鱼。虽气温不低,也点上一例建水特产的汽锅鸡,用一团皑皑水汽来裹挟草果、葱姜、鸡肉的混合香味儿,对味蕾进行温暖轰炸。泡一壶十年的普洱来化解油腻,三五盏后,茶香徐徐从腹中回甘至舌尖。昏昏的脑袋啪嗒一声通了窍,连同大自然中的草长、花开都能听得到,整个世界开始摇曳生姿。

夏天,选一个多雨的时节北上哈尔滨。当央视天气预报不断播报着华北、华南、西南等地的橙色高温预警时,行在雨中的哈尔滨街头,还需披一件薄外套。中央大街上满眼的俄式风情建筑中最显眼的莫过马迭尔宾馆。在《夜幕下的哈尔滨》里,这里是敌我斗争的第一线,而现在的宾馆尽显和平年代里旅游胜地的繁华。二楼是西餐厅,供应红菜汤、罐焖牛肉等俄式经典菜,是不是饭点儿都人声鼎沸,算是游客旅行体验的一处选择。在这里并不久作停留,尚志大街上的道里菜市场才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市场布局有点上世纪90年代风格,除了蔬菜、水果,更是满布各种副食品柜台,因管理规范十分整齐干净。既有哈尔滨本地的老鼎丰、秋林这样的老字号,又有全国连锁的品牌美食。和那些为家人准备晚餐而采购的阿姨们一道,精心挑选起琳琅满目的红肠、烟熏马哈鱼、列巴、格瓦斯、黏豆包儿、渍菜、大拉皮儿。看颜色、闻味道,甚至上手掐一掐、掂一掂,学着小品演员的发音,用不大地道的东北话和老板讨价还价一番,“大哥,讲究银儿,便宜点儿呗”。咦,一个鲜活而生动的哈尔滨。

金秋,走进地处南疆的库尔勒,溯孔雀河向上游去,于雪山、绿洲、沙漠的环映下畅游博斯腾湖。湖水既广且深,水域百万亩,深达数丈。风静时,金黄芦苇间飞雁惊鸿,可赏如江南水乡般的潋滟波光。风起时,则自成一派别样的西北风光画卷,水天处化身沧海一隅,惊涛连天。南岸沙丘随风起舞,金沙蔓延,华丽至极。乘兴而回,吃上两个连外皮儿、果核儿都香甜脆爽能一起嚼咽的奶西姆提(香梨)开开胃口。再到火车北站的馕坑烤肉一条街,看眼缘随意走进一家。推门便是羊肉混合着孜然等辛香料的扑鼻儿香。新疆天地开阔,生就了大气而豪迈的民风。最简单的表现是这里用公斤而非市斤计量食物。寻常人家市场上买羊肉一般都是带上五公斤的,买一斤肉真可能会遭到老板的白眼。馕坑里的肉串身形循例厚壮,小指粗的铁签子,串起五大块六七厘米见长、肥瘦相间的羊腿肉。在这里,要享受美食带来的原始刺激,就得先放下文雅礼仪。这么大块头儿的肉串,非大口用力咬下才行。馕坑肚大口小,能炮制的除了羊肉串还有烤羊杂、烤羊排、烤鸡、烤包子、烤馕等。与明炉烤肉不同,馕坑下有炭火,周遭是坑壁的高温,加热特别均匀,食物不需翻面,温度便能360度无死角地服务于食材。羊肉油脂经过焖烤的洗礼,从蛋液、胡椒、孜然的包裹中满溢而出,成就了泛着油亮金光的姜黄色。羊肉香而不膻,表皮焦脆,肉质嫩滑却仍有嚼劲儿,拌上一盘爽口的老虎菜,再配上块由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油馕,幸福感充满全身。让人不由自主就从心里唱了出来:我们新疆好地方啊。

冬日,去香港过一个五光十色的春节。旅游旺季,为了行程顺利兼着经济的考量,早早购置下机票、酒店和热门景点的门票。购物天堂的服务业发达,买什么都方便、便宜,除了身份证、港澳通行证、信用卡是必备的,其他行李可以尽量简单。春节期间营业的花市对于北方游客最具吸引力。蝴蝶兰、水仙、金橘、桃花、剑兰、银柳争芳吐艳,热闹喜人。随着人潮,我们也行一步“花开富贵”的好运。除了花档,还有各式快餐、南北货、玩具摊铺,有的逛,有的吃,有的买,年味儿十足。除了逛花市,来香港也必得找一处港剧里标配模样的茶餐厅体验一番。这样的茶餐厅大多父子相承,开业二三十载,寸土寸金。茶餐厅鲜见大门面,尤其黄金地段,通常是刚够紧簇簇摆下十几张四人餐桌。菜单以毛笔书写贴于墙上,单价几十块上下。侍者多年长,能用不大标准的普通话点单。虽没什么笑容,但诚信,会推荐出经济、实惠的一餐招牌菜。茶餐厅是颇具港人精神的所在,似乎永远都在营业,不论是乘坐红眼航班清早抵达,又或是游玩到半夜三更去,没有你吃不到东西的时候。连带食客的作息时间也受了感染,夜里十一点去仍得拼桌。对面像是一位年轻妈妈在细嚼慢咽,旁边跟了菲律宾女佣用口音挺重的英语唱着歌谣,哄孩子睡觉。泛青的日光灯下,皮薄、透明,荡漾着一条金鱼尾巴的港式云吞;满是虾子,略带碱水香味的竹升面;叉烧蜜汁晶莹、烧肉皮脆肉弹、烧鹅柔嫩鲜甜的烧味三拼;连着一份寓意步步高升的萝卜糕,给小小餐桌造成了临时的交通堵塞。临别前和对面食客互道一句“恭喜发财”。这个春节真是特别。

四季皆好,四方皆美。如今春日已至,请带上爱人,收拾好行囊,或远或近,觅个心仪的去处,走一走,看一看,品味一番当地的美好食物。食在旅途,切莫辜负了当下。

猜你喜欢

茶餐厅
悠闲茶餐厅
悠闲茶餐厅
悠闲茶餐厅(10)
悠闲茶餐厅(9)
悠闲茶餐厅(8)
悠闲茶餐厅(7)
悠闲茶餐厅(6)
悠闲茶餐厅(5)
悠闲茶餐厅(4)
悠闲茶餐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