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特勒身边的“布鲁图斯”

2015-09-10麦青

文史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暗堡佩尔希特勒

麦青

阿尔贝特·施佩尔(1905-1981)在希特勒上台前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建筑师。1933年秋,他在参与柏林旧帝国首相府的整修和布置期间被希特勒看中,很快便被接纳为希特勒私交圈内的一员。1937年,他被委以“德国首都建筑总监”头衔;1942年,又爬上了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部长的高座;在纳粹政权中曾一度是仅次于希特勒的第二号人物。他同当时大多数的技术治国论者一样,“曾经长久地生活在谋杀者之中而毫无感觉”。作为现代工业第一流的组织者及效率专家,他将德国军备生产从1941年的平均指数98增加到1944年7月的322这个最高点。希特勒的战争机器在那些个灾难年月中之所以能达到令人惊恐的高速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的这位“天才的建筑师”。

不过,施佩尔毕竟不同于那些死心塌地的纳粹党徒:在他身上还残留着早年德国理想主义青年运动所独有的气质与色彩,虽说他晚出生十年而未能赶上。他不幸像浮士德与魔鬼梅靡斯特订立契约一样去依附希特勒,是以为这个人可以为他充分提供施展才干与抱负的舞台,并带领他们去挣脱凡尔赛和约的羁绊,进而推动德国的复兴和强盛。然而,当这个人在不断玩弄、蹂躏了千百万人的感情之后,还准备不顾一切地摧毁德意志民族的生存基础时,施佩尔似乎才如梦初醒。建筑师的职业本能及蕴蓄深沉的爱国情愫使他铤而走险,迅速作出了类似施道芬堡上校那样的决定;尽管希特勒的“知遇之恩”使他缺乏直面手刃的勇气。

1945年2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施佩尔只身驱车前往寒冷而凄凉的柏林威廉广场,视察了希特勒藏身的总理府暗堡的整个通风系统。他计划利用希特勒晚间的定时聚会,往通风口输入毒气,消灭暗堡主人及其三位死党:马丁·鲍曼、约瑟夫·戈培尔及罗伯特·莱伊。他对挚友、他的弹药司司长迪特尔·施塔尔说:“这是结束战争的唯一出路。”他打算使用的毒气叫“塔布恩”,是一种十分厉害的神经毒瓦斯新产品——即便在露天中洒上几滴也能毒死一个排。后来,由于预见到可能出现的某些技术障碍,他又拟另用一种叫芥子气的常规毒气——1918年10月13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场,当时的希特勒下士就曾中过这种毒气造成双目暂时失明。但是,在施塔尔提供给施佩尔的芥子气还未运抵时,希特勒已命令警卫队在通风口安装了一支大约十英尺高的金属烟囱,并让它牢牢控制在武装人员操纵着的数台探照灯的强烈光柱下。当施佩尔3月初发觉时,惊得简直瞠目结舌。下毒的通道被有力地扼住了,他以为自己已被发现。然而在以后的数月中竟什么事也未发生。原来这是希特勒作为预防毒气而下令采取的一项正常措施。乖戾古怪的希特勒凭借奇异的第六感官,曾鬼使神差地多次躲过地下抵抗运动精心策划的暗杀;他十分乐道的“神意”这次又让他避开了施佩尔已绷在弦上的死亡的箭矢。

暗杀失败后,施佩尔便集中全副精力加紧他在此之前的活动——近乎公开地破坏希特勒的焦土政策。早在德军从苏联、法国以及德国西部前线地区撤退之际,希特勒就曾陆续下令执行此政策。1944年9月7日,纳粹党的《人民观察家报》根据希特勒口授,将这种汪达尔式(按:汪达尔式或汪达尔主义的内涵是对物质、文化的极具毁灭性的破坏。汪达尔人是古罗马时生活在北欧的游牧民族——日尔曼民族之一,罗马人视之为“蛮族”)的大破坏概括成:“不让敌人吃到一粒德国小麦,没有一个德国人会向敌人提供情报,没有一个德国人会帮助敌人。敌人会发现每座桥梁都破坏了,每条道路被封锁了——迎接他的唯有死亡、毁灭和仇恨。”

希特勒的命令加深了他自己与施佩尔及其他稍具理智的德军军官们自斯大林格勒之役败北以来就日渐显露的裂痕。希特勒并非没有觉察到这种裂痕。1944年3—5月间,他曾向他的副官尼·冯·贝洛透露:虽然施佩尔对胜利缺乏信心,但是唯有他才能驾驭错综复杂的军火部门。因此他不准备追究他对战争所持的怀疑态度。施佩尔当然深谙此理,才敢于有恃无恐地对抗希特勒。不过这毕竟不是一件儿戏。1945年3月10日,他在贝尔瑙召集他的工业界的同事们开会,向他们表示了甘愿丢性命去保护工业设施的决心。3月15日,施佩尔起草了他向希特勒的最后一份工作报告。在这份长达22页的文件中,他极为坦率地认为德国经济行将彻底崩溃,战争实无继续进行的必要。他直斥希特勒说;“任何人都无权持这种观点,即德国人民的命运系于他个人的命运。”“我们无权在战争的这个阶段上,由我们采取针对人民生存的破坏措施。”他第一次不加掩饰地宣称:“即使无望再收复,也必须保留民族的生存基础。”3月18日,德国国防军公报公布了四名军官因未及时炸毁雷马根附近的莱茵河桥而被处死的消息。当晚,希特勒正式颁布撤退莱茵河以西800万德国人的野蛮命令。翌日凌晨,施佩尔在柏林暗堡向希特勒面交了他15日起草的这份反对焦土政策的备忘录。希特勒并未震怒,他缓慢却是执拗地回答他的这位“艺术家同僚”的指责:“如果战争打输了,人民也被输掉了。没有必要为德国人民基本生存将来需要什么而操心了。相反,对我们来说,甚至连这些都被破坏掉反倒是上策。……不管怎样,在这场斗争之后,只有劣等人会留下来,因为优等人已经被杀死了。” 希特勒那残忍而又冷漠的态度使施佩尔事隔25年后想起还不寒而栗。曾经的希特勒偶像连同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理想在他心中已被击得粉碎了。

在第三帝国剩下不多的日子里,施佩尔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全国各地,使尽浑身解数去说服当地的军事首脑、大区区长及市长们,去发动自己所有朋友和工业界的同事,利用全部能够利用的关系,从而结成一个十分广泛与强大的联盟以对抗来自希特勒及鲍曼的尼禄式的命令。在鲁尔区,他们将可用作毁坏煤田的一切炸药、雷管和导火线全部扔进了矿井水仓,甚至向电厂工人和警察分发轻机枪,以对付鲍曼的特别爆破队。在巴登,他们竟将希特勒要求炸毁所有自来水厂与公共设施的命令轻蔑地丢进即将放弃地区的邮筒。在柏林,他们还取走了安置在交通要道上的炸药,使950座桥梁中的866座保持完好……差不多同时,施佩尔又接连从他的军备和战时生产部向各地发出与柏林暗堡希特勒相左的命令(仅在3月18日至4月7日的19天中,两种命令已不下12道),故意制造出指挥混乱,让人无所适从的局面。经过施佩尔和他的朋友的一致努力,希特勒的焦土政策始未及推行。以鲁尔区为首的各工业区在战时尚存的价值1000亿英镑的工业设备历经千辛万苦,终被保留下来。

施佩尔在前半生的大部分时间,特别是在希特勒上台后的十余年内,在抹画德国历史最黑暗的篇章中,曾扮演过可憎复可悲的角色。但是,作为一个带着技术救国愿望投入法西斯怀抱的知识分子,他到底良知未泯。他在德意志的工业文明就要充当行将就木的第三帝国的殉葬品之际挺身而出,替战后德国的基本生存与重建,争取到最起码的条件。无论他当时是从德国实业界、即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考虑,抑或是以罪己忏悔之心去做这些事,这对历史的进步终归是起了好的作用。 1946年9月30 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在处以他20年监禁的判决书中也认为:“在战争最后阶段,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他们有勇气告诉希特勒战争已经打败,并采取步骤保护德国和占领区的生产设施,使之免遭毫无意义的破坏。”施佩尔是德国那种有过不堪回首经历的较多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最终能多少有些反抗希特勒的表示,是很需要一番勇气的。施佩尔在垂暮之年出版回忆录——《第三帝国内幕》,为战后人们对那段特定时期的历史反思提交了一份苦涩的记录。

参考文献:

1.〔德〕阿尔贝特·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中文本,邓蜀生译,三联书店1982年版。

2.〔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中文本下册,董乐山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版。

3.朱忠武等编著《德国现代史(1918—1945)》,山东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德〕斯文·费利克斯·克勒霍夫:《纳粹军备部长阻止希特勒“毁灭德国”》(原题《希特勒在地堡中判了德国死刑》),载《参考消息》2015年3月26日第12版。

猜你喜欢

暗堡佩尔希特勒
我最崇敬的英雄2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何西阿书》对《傻瓜吉姆佩尔》的原型意义
哈斯佩尔成为美国中情局首位女局长
祖国在我心中
法国民法学说演进中对立法者认识的变迁——以惹尼、莱维、里佩尔为例
刺杀希特勒
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战略决策初探
英国曾计划劫持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