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伦理的朴素表达

2015-09-10宸之韬

湖南文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驼子伦理乡土

宸之韬

在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经济竞争、贫富差距等等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与矛盾冲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靠法律的规范,不仅仅靠人们的自觉,更要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传统伦理道德归结为一点,就是人性,就是精神,就是境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要反映时代的特色,不仅要记叙故事的发展,更要剖析人性的轨迹,弘扬伦理的精神。今天,读到阿良老师发表于《湖南文学》2014年第7期的短篇小说《鄢驼子的后事》,并得知又被《中华文学选刊》2014年第10期所选载,欣喜之余,我觉得这正是一部表达了朴素乡土伦理的好小说。

《鄢驼子的后事》故事并不复杂,已经由市农机局副调研员岗位上退休有五年了的“我”(即黎干部),接到了曾经下乡搞工作队时的住户肖三满的电话,因为“鄢驼子的两个崽不蛮懂世事”,鄢驼子死后无人理后事,要“我”回去村上帮助处理鄢驼子的后事。“我”就下乡到了曾经工作过的茅托村,相继走访了肖三满、李正罡、高四和、赵书记,和赵书记喝了几杯酒,“几杯下肚,什么事都说得通。农村工作就有这个特点”,了解到了“鄢驼子的两个崽不蛮懂世事”的真相,在赵书记的出面关照下,鄢驼子的后事也就圆满地解决了。

朴素的乡土伦理精神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反映了中华民族道德上的文明和进步。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些伦理道德旧识,受到了一定的历史、阶级与社会条件的限制,传统人伦关系中维护封建等级关系的糟粕无疑应当予以批判和剔除。但是,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发扬中国人传统的“仁爱”精神,倡导“仁者爱人”“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等等的伦理道德,有益于创造现代生活需要的同情弱者、互助友爱、帮穷济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鄢驼子本就是一个有本事而且与人为善的人,“鄢驼子在茅托村这个林子里算是叫声蛮大的鸟呢”,“他那两手绝活挺让人嘴巴‘啧啧的:一是他的手艺”,“鄢驼子还有一绝就是讲传”,“那时山村没有通电,夜长难熬,一挨到太阳下山,大人小孩、男的女的都结对携伴去鄢驼子家里围着油灯听他讲传。鄢驼子也非常乐意大家去他家。”这样一个有人缘的好人去世了,为什么没有人去帮忙理后事呢?是因为他的两个儿子“不蛮懂世事”,其实,鄢驼子就是因为“听到城里两个儿子被关进去了”的消息而去世的。

那么,鄢驼子的两个儿子怎么个“不蛮懂世事”法呢?比如,鄢驼子的二儿子搞基建发了财,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给鄢驼子看,而“鄢驼子很高兴村上的人到他家里看电视”,于是每天电视机前人头攒动,一次一个小孩不小心“把电视机绊带到了桌下”摔坏了,“电视机摔坏后,其二崽坚持要闯祸的孩子家长赔,鄢驼子硬是不肯,为此二崽冲老子发了一通脾气”。虽然,“不久大崽又给鄢驼子买回了一台十八吋的彩电。彩电比黑白电视机更好看。天不黑,鄢驼子就挨家挨户去喊:‘吃了饭,上我家看彩电哒。还买些零食给孩子们。但村上的人去鄢驼子家看电视的不多了。”这是因为“其二崽坚持要闯祸的孩子家长赔”,让村民觉得有点过了。比如,“鄢驼子家里的七间平房被拆除,建起了一栋别墅。别墅周围建起了一道高高的厚厚的围墙,墙头上还密密麻麻扎着很多玻璃渣,两扇大铁门总是关着。二崽又买回了一条大狼狗,张着嘴,竖着耳,瞪着眼,伸出舌头,露出长牙怪吓人的。渐渐,鄢驼子与墙外村上的人往来就稀疏了。”这是因为随着鄢驼子家里的富裕,与村民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比如,鄢驼子的两个崽邀了一群朋友,开着几辆小车回他的别墅来玩,车子开得急,压死了张三老倌家里的一只鸡,张三老倌骂了一句,“那司机打开车门朝张三老倌吐了一口痰。张三老倌转身就去提锄头要拼命,鄢驼子的二崽就在车里,没有下车,丢了二百元到地下,车子一溜烟跑了。”这就是鄢驼子的二崽为富不仁,看不起乡亲的表现。比如,村上三组的马拐子的女儿患白血病,全村每户都凑了两百块钱,县里电视台还播了他家的困难,要大家伸出援手,村上、组上的人去县城找鄢驼子的大崽鄢局长,他说急着要去开一个重要会议,就掏了两百元,转身上车走了。这就是已经当官了的鄢局长对待困难相邻的态度。比如,村、支两委换届时,推荐了高四和作为村主任人选,可乡领导又不同意,村民心里都清楚,乡里的意见主要是鄢驼子两个崽的想法。这就是鄢驼子两个崽一手遮天的嘴脸。比如,“高四和的二哥,就是高二和,他的大女那年想进县重点高中,希望能通过鄢驼子大崽打招呼,少收一点择校费,高二和堂客一大早提着一篮子鸡蛋敲开了鄢驼子大崽的门。鄢驼子大崽堂客不肯让她进屋,两个女人在门口推来搡去的,结果把一篮子鸡蛋全打在门口。”这就是鄢驼子大崽的当官忘了家乡的丑态。比如,那年村上修水泥路,每家每户要摊派八百块钱。高四和和高一和陪老支书去鄢局长办公室,鄢局长说村上修路他想办法争取县政府支持点经费,村民每户就出三百元算了。他是茅托村长大的,要为村上的建设做点贡献,我们都很高兴。谁知高一和说,鄢局长你家那份呢?原来鄢局长出的是国家的钱,他个人没有捐钱。

如此趾高气扬、为富不仁、无同情心、自私自利、不肯帮忙、不关心乡亲的鄢氏两兄弟,难怪得不到乡亲的喜欢,难怪“被关进去了”也无人关心,难怪鄢驼子去世了后事都无人理睬。

可是,我们的老百姓还是淳朴善良的,胸襟还是宽阔的,在“我”主动出面解释后,他们表现出了莫大的包容和大度,宽容与理解,赵书记说得好:“他的两个崽,年轻,不懂世事,村上的人都有看法。但与鄢驼子没得关系,鄢驼子活到八十多岁,做人冇得闲话给别人讲,他后来老了,也管不住两个崽了,不能怨他。总之桥归桥,路归路,两码事。慢说你黎干部今天登门,就是在市里冲个电话给我,我也是当年那个赵耕农,说一不二的,会买账的,这个你放心。”“老赵的意思是要向组织反映一下情况,把鄢驼子的两个崽放出来,报丧办鄢驼子的后事。”多么令人钦佩的朴素的乡邻感情和乡土伦理啊!

鲜明的乡土地方特色

因为城市的环境污染严重,乡下的空气好、水好、菜好,不要说现在城里的人喜欢去乡下走走,甚至有的还想拥有乡里的房子。像我们本来就是乡里来的,退休后一定会回乡下住的。农村有农村的好处,乡下有乡下的特色。《鄢驼子的后事》的乡土特色就更重了。比如,村民喜欢听鄢驼子讲传,一方面是说明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另一方面是说明鄢驼子的传讲得好,“我记得第一次和村民见面,就是在鄢驼子家里,在他讲传之前,我打了个插空把来意和大家讲了。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讲话满屋子像蜜蜂窝,嗡嗡嗡的。可到鄢驼子讲传时,满屋子鸦雀无声,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到。偶尔有‘啊‘啧啧的感叹声。”比如,农村人的待客之道是那么的热情与周到,“我刚进屋,还没有落座,三满的堂客就把一杯热气腾腾带烟熏味的新茶递到了手上。三满堂客是那种冷茶经她的手送出会冒热气的女人,待人很实在。在她家住一天两天有这份热情,住一月两月有这份热情,住上一年半载的,她依然还有这份热情。”比如,讲到目前农村的现状,也很有特色,一个‘3861部队道出了农村留守者的艰辛与不易,“现在村上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在农村留守屋场的大都是‘3861部队。一个村民组难得邀拢抬一副棺材的壮劳力,需要把村上其他村民组的劳力喊拢来才行。”比如,说到鄢驼子的待人为人,寥寥数语就刻画得很逼真,“鄢驼子很高兴村上的人到他家里看电视,他驼着背,忙进忙出,递烟倒水的。他婆婆死得早,一个人孤单,从电视机前的人头攒动中,鄢驼子似乎得到了某种满足和享受。”比如,说到赵书记的会做基层工作,处理纠纷矛盾既看眼下,更看今后长远,写得很传神,“赵书记做基层工作有自己的特点,讲话幽默、风趣,乡俚俗语随口出。村上各类矛盾,邻里、父子、兄弟、姑嫂之间闹纠纷,他跑过去这边附耳悄悄讲几句,那边贴脸细语一番,然后把矛盾双方喊在一块,几句搞笑的赵氏语言一讲,双方都笑,和好如初,矛盾化解了。”比如,说到农村工作的特点,“我”是深有体会,“在村上家家户户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我喝上几杯。几杯下肚,什么事都说得通。农村工作就有这个特点。”

在阿良老师的描述里,我们既看到了下乡工作过曾经与村民打成一片的“我”的真诚老练,看到了村上党员村民都拥护支持的赵书记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也看到了乡下人待人接物的热情大方,看到了农村人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朴素伦理。

《鄢驼子的后事》是一部很接地气的小说,这在社会浮躁的今天,在追求轰动效应的文学界,实在是很难得。

幽默的乡土诙谐语言

我是湖南人,喜欢听湖南乡音,喜欢读湖南文学作品。湖南人的语言有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泼辣的特点。这种幽默诙谐的语言,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让文学作品生色不少。在《鄢驼子的后事》里,随处可见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比如,一句“三钓干部”,将那种“工作时钓(调)研,晚饭后钓骰(打麻将),双休日钓鱼”的调研员工作形容得惟妙惟肖。比如,“村上有辣手的事(村上的人总把棘手都叫辣手),硬是要你来一趟。没有你这尊菩萨到场,这个卦恐怕打不转呢”,一个“辣手”将湖南人的坚韧与执着写得那么传神,一个“菩萨到场”将主人公的重要说得那么得体。比如,“三满哥这话是在将我的军,也像是逗我的把”,一个“逗我的把”将三满哥与“我”的熟悉与亲近写得就那么贴切。比如,“鄢驼子昨天晚上走哒,现在还摊在床上呢,村上的人不大拢边”,一句“不大拢边”就将鄢驼子后事的麻烦说到了极致。比如,“这么些年了,我还冇看见三满哥这么霸蛮的”,一个“霸蛮”的词就将三满哥的着急与坚持写得那么逼真。比如,一句“小孩子听得鼻涕流进口里不晓得擦,男人听得烟蒂烧着手不晓得烫,妇女抱的孩子尿湿裤子不想换”,将鄢驼子的讲传形容得那么夸张,说明了那时文学生活的匮乏,也说明了鄢驼子的传的确讲得很好。比如,一个“3861部队”的词将农村留守妇女与儿童的生活现状形容得很幽默也很有特色。比如,一句“喜事闹的节目越多,看热闹的人越多,说明主人家的人缘关系越好”,说出了人缘关系很重要的朴素乡土伦理。比如,一句“鄢驼子的两个崽不蛮懂世事”就将鄢驼子的两个儿子的有权、有钱、有势与不仁、不义、不帮的嘴脸写得很贴切。比如,一句“鄢驼子背驼,但他心里不驼;可他那两个崽,背不驼但心里蛮驼的”,不仅将鄢驼子与两个儿子的为人处世写得那么对比传神,更写出了乡土伦理的朴素哲理与精神。

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让文学作品有了灵气,有了生动、有了活泼,更让作品接地气,有感情,有活力。

美好的乡土人文情怀

我是农村人,从小在乡里长大,对农村的一些生活场景、生活习惯、人文伦理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怀着深深的眷恋。我们在乡下生活时的那种宽容、热情、淳朴、温馨的场面还历历在目。所以,读《鄢驼子的后事》这部小说,我好像又回到了家乡,好像又回到了那个难忘的童年时代。

如今,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反而没有以前那么融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反而更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帮忙反而成为了稀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反而更加疏远。有时,我在想,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吗,仅仅是为官不正为富不仁的结果吗,仅仅是金钱利益至上而造成的吗,仅仅是整个民族的素质没有跟上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全是。在《鄢驼子的后事》里,阿良老师就对社会、对乡下的这种现象进行了有益的思考:连鄢驼子人缘关系那么好的人,死后都没有人理后事;连鄢驼子两个有出息的儿子,曾经的风光也成为回忆,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对美好的乡土人文情怀的怀恋,对和谐的乡土精神生活的留恋,对火辣的乡土特色语言的回味,构成了《鄢驼子的后事》的全部精神寄托与期望。

如果不是鄢驼子的为人处世好,如果不是“我”的热心与联络,如果不是赵书记等人的大度与宽容,鄢驼子的后事是办不下去的。所以,我们说,为人在世要与人为善,要多做好人好事,要讲究仁义道德,要记住厚德载物,才会得到好报。

鄢驼子的两个儿子,与鄢驼子有着鲜明的对照,称得上是一个反面教材,可确实是现在社会一部分人的代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了,可是一部分人的精神境界没有跟得上,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以为钱能买到一切。其实,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如真诚、善良、仁义、友爱、帮助等等都不是钱能买来的。我相信,通过这次鄢驼子的后事这个事件,得到经验教训的,不仅仅是鄢驼子的两个儿子,更是这个浮躁的社会,更是生活在当下的我们自己。

人文伦理道德是国民精神的一面镜子。一个国家民众的普遍道德精神面貌,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今天和明天。文学作品所起到的作用,恰恰是传递文明、弘扬伦理、提高境界,鼓励进步。

在今天,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增多,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增多,城市化发展重重包围,空村现象逐渐显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与多元化,就涌现着更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乡土伦理道德更要坚守,为人处世精神不能忘记。

《鄢驼子的后事》,不仅写出了农村的生活现状,不仅写出了农民的淳朴心理,不仅写出了社会的矛盾冲突,更表达了朴素的乡土伦理精神。

猜你喜欢

驼子伦理乡土
驼 子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乡土分外妖娆
大寒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爱无残疾
剃头匠和镇长(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