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重在提质增效
2015-09-10刘良维
刘良维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教学中,许多老师由于对课标的理解失当,或对高考导向分析欠准,致使教学不能忠于课标。一部分老师教学中只把入选的文言文当作语言文化知识范例来讲;另一部分老师只强调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其实,这两种教学取向都失之偏颇,而且教学中都存在着高耗低效的情形。本文就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和效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提质增效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的“课程目标”有如下表述: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由此可以看出,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既要求理解鉴赏文理文法,又要求理解掌握词句用法,强调两者兼顾,不可偏废。
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失当,致使许多老师教学不能忠于课标,一部分老师只把入选的文言文当作语言文化知识范例来讲。另一部分老师只强调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结果矫枉过正,走向摒弃工具性,独树人文性的另一个误区,从而把文言文教学变成了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的品德课。其实,这两种教学取向都失之偏颇,姑且不计其理念分歧,但教学中都存在着高耗低效的情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提质增效的策略和措施。
一、注重“翻译”,提升能力
对于文言文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扫除课文理解上的障碍,即解决字、词、句的问题。学生如果字词不通,何谈理解鉴赏?因此,翻译课文无疑是教和学的中心。然而,现实翻译教学中,常常出现老师和学生步调不一之情状,要么是老师牵引学生,要么是学生自己瞎忙活着,其实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是有悖文言文教学规律的,因此,我们发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了那么多古文,可学习能力却难见其长。其实,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于古人遣词造句、构思行文的习惯已经有着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引领并训练高中生运用“翻译”的方法学习文言文。在引导学生翻译课文时,我们要相信学生,大力推崇“翻译”法,即要求学生先在不看课文注释的情况下,自己进行课文翻译。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切实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二是促使老师摒弃一字一句粗放式教学老路,切实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三是规避了学生死抱着参考书不放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现在,很多学生迷信参考书,上课不听老师讲,以为有了参考书所有问题都可解决了。其实不然,他们一翻开参考书,好像什么都懂,一旦关上参考书,就像盲人一样一步也不能动。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使用参考书,只有当自己在翻译中受阻遇难时,才去揭开参考书这锦囊,从中寻求解决之方法和妙计,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翻译古文的能力。
二、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学习古文,应把诵读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引导学生开展多形式的诵读活动,如学生集体朗诵、小组朗诵或单独朗诵课文等等。通过诵读让学生把握诗的音乐美、意境美,以至熟读能背,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因此,教学中还要强化背诵,教材要求背诵的要不折不扣的完成。
三、慎用“多媒体”,品读才是根
传统教学中,教师全靠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节课后,黑板上常常密密麻麻写满了生字注音、一字多义、通假字、倒装句等等这些东西。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枯燥,因此课堂气氛沉闷窒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的宠儿。许多老师由于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认识不准、不深,课堂上盲目运用已成泛滥之灾。对于多媒体教学,许多老师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教什么”和“怎样教”上,而是将大量时间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他们绞尽脑汁通过用声、光、色、图来刺激学生,结果教室成了录像厅。学生看不到教师的生动表情,听不到教师的精彩点拨,自始至终被眼花缭乱的画面和惊心动魄的声音所吸引,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无根的教学。对于古文教学,品读才是根,这是不能丢的。多媒体的应用一定要拿捏好度,即要慎用,而不是乱用、盲目用。
四、适度训练,强化积累
学习文言文,适度的训练必不可少。通过训练一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和积累;二是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三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在进行古文学习时,最好做到“每课一归纳,单元一小结”。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典故、重点语句以及文化常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既可作单项专项训练,也可作综合比较训练,目的是强化积累,提高学生的知识积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参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时空。古诗文阅读虽然重在本身,但不能囿于一篇,教学中通过联类比照阅读训练,既不但可扩大阅读和拓宽视野,而且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无论何种教学方法,一定要合目标,合要求,合规律。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要契合新课程标准,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实效,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基础上,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2]徐忠宪.文言文教学的彻骨之痛[J].中学语文教学,2006(12):17-19.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