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坐标架构回忆性散文解读框架

2015-09-10张衍标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摘要】用时空坐标来架构回忆性散文的解读框架是散文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尝试。本文以《忆白石老人》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关键词】教学设计;《忆白石老人》;回忆性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时空,时间与空间的简略集合名词,而“坐标”则将同为抽象概念的“时间”“空间”的交叉点确定,为人们寻找自我存在意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因此,用时空坐标来架构回忆性散文的解读框架是散文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尝试。现以《忆白石老人》教学设计为例,阐释如下。

1984年1月21日《光明日报》副刊发表了艾青的《忆白石老人》,此文是艾青在齐白石诞辰120周年时所写的饱含挚情的纪念文章。众所周知,九十多岁时的白石老人,曾求艾青为之作传,艾青以白石老人已有胡适等人为之撰写的年谱为由,婉拒了老人。白石老人1957年与世长辞,艾青也正是在这一年因仗义执言,替丁玲“陈企霞辩诬而被打成”右派,进而发配北大荒,以致连齐白石老人的隆重葬礼都无缘参加。如魏建宽老师所言,遗憾经时间这位奇妙的魔法师兼酿酒师的酿制与窖藏,却往往能为后世捧出一坛美酒。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围绕白石老人的画与白石老人的情谊;2.熟读精思,感知作者情愫——如话家常的回忆饱含作者淡淡的愁绪;3.有疑正心,体认编者意图——在时空坐标与人际关系中来确立自我。

二、教学重点

感知作者娓娓道来中的情绪;体认自我存在形式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难点

1.深入解读看似平常朴素的“回忆”实则内蕴深厚的情谊与审美取向;2.细致剖析以“画作”为媒介连接起来的“我”和“你”的典型性。

四、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陈子昂有一首传唱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很好地呈现了身处古往今来、上下四方的“宇宙”之中的人的深沉“孤独感”。其实,今天的我们需要一个个具体实在的时间节点来确证我们的村子。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就是最好的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探讨艾青《忆白石老人》带给我们那些关于存在的启示吧。

(二)通读全文,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情感基调

1.速读全文,查找不了解的字词句段。明确:“雅正”,敬辞,指将自己的诗文字画请他人指教;“润格”,为人做诗文书画所定的报酬;“册页”,分页装裱的书画。2.通读全文后,你认为此文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明确: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如话家常的闲适背后略显的淡淡的哀伤,淡淡的哀伤背后也有冷静而深邃的哲思。

(三)熟读精思,把握时空界限在文中的体现

找出文中所有标示“时间”的词,疏通其脉络(顺叙)。

明确:

“1983年12月”,作者写作时间的意义:白石老人仙逝已26年,上了年纪的作者愈发思念白石老人,也愈发领受白石老人的画意诗情和情怀境界。

“1949年进城不久,看望老画家”开篇:对于白石老人的敬仰与向往,也预示二人忘年情谊的重要性。

“1937年,七十五岁的白石老人‘瞒天过海”:俏皮天真中的莫大诚意。

“居京师八年”“居京华第十一年”:时间留下的印记就是我们来过的证据。

“最后一次”我去看他:没有标注时间,恰恰作者情感上不愿意记得但理智又必须记得的纠结心绪;“永诀”的时代背景又有着莫大的难以言表的哀痛与惋惜。

(四)找出文中所有标示“空间”的词,疏通其脉络(表里)

明确:

“北京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白石老人的地理坐标,也是二人情谊的关节点,更是回忆的归属地。

“上海朵云轩”与“北京伦池斋”:白石老人画作频繁出现地,艺术作品流转的中介点,更是情谊的催化剂。

“八尺大画”“茅檐矮矮”“空白处”:尺幅千里蕴藉诗情。色彩可谓多姿、形状惟妙惟肖,神韵点人佳口。

(五)有疑正心,体认《忆白石老人》的典型性

1.白石老人创作了大量满含诗情的画作,我们从作者的回忆中还能感知白石老人的哪些特点。明确:勤奋,年事已高仍笔耕不辍;务实谦逊,“我年轻时护花多么用心啊”;生活朴素;崇文尚雅,有情有义,“亲自送画”“转送印字”“先生雅正”到“青也吾弟”直至“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艾青”——提携关爱后生。

2.岁月流逝,空间轮换,32年之后的“我们”能从文中领受哪些呢?明确:时光匆匆去,我只在乎你。

鲁迅赠瞿秋白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海德格尔录荷尔德林诗:寻找在那明媚湛蓝之中的“诗意栖居”

(六)结语设计

艾青有句传唱不衰也被拿来命题的“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想必这块土地上也留下了白石老人的一个个厚重的脚印吧,同学们,每当我们仰观宇宙之大时白石老人般璀璨耀眼的星会为我们指引方向,每当我们俯察品类之盛时那些诗文书画足以让我们感念,当然,我们身边还有朝气蓬勃的同学,和蔼可亲的师长。闭上眼,你我不会孤独,也不曾孤独。我们把“孤独”留给饱满人生之后再想吧。有所追忆势必也会缓释“孤独”,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境,白石老人的虾在跳呢。

五、板书设计

忆白石老人

艾青

观其画作:尺幅千里蕴诗情

想其为人:务实勤奋爱创新

忆其情怀:白石山翁灯未昏

作者简介:张衍标,男,山东郯城人,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