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辞》神祇的华美外形与丰满人性由此而生

2015-09-10俸洁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楚辞形象人性

【摘要】中国古代最初神文化在上古之民之间只是用于表达他们对于长寿以及飞升的向往与追求,所谓的神仙神兽也大多是面目狰狞、无情无欲、颇具威严。但到了屈原的楚辞之中,神祇的形象开始变得华美且具有了人的情感。本文选用了《楚辞》中的少数篇目来简析神祗形象在其中的演变。

【关键词】楚辞;神祇;形象;人性

【中图分类号】G654 【文献标识码】A

一、早期神文化简览

神文化,向来是世界各地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的神文化更是从上古洪荒年代一直延绵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早在思无邪那个年代的上古之民早已知晓生如舜华,美丽而短暂,他们有了生命的意识,便有了对死亡的恐惧,也正是因此他们开始有了对长生不老的朦胧憧憬与热烈渴望。慢慢地,在“万寿无疆”与“永锡难老”的声声祝颂中,以长生不死与自由飞升两大追求为主的神仙思想在上古劳动人民的脑海里出现了。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

那时候,上古初开,蔓草荒烟,人们对神的认识也就大抵是这样的了:有不死之躯,有奇妙之容,有特异之能,高高在上,司命万物,虚无缥缈,无情无爱,只可远观。

二、《楚辞》中的神祇形象

然而,那些被上古先祖所崇拜的神祇,在《楚辞》一书中开始变得华美,开始有了人的血肉、人的打扮与人的情感。神,在这里,开始变得不再那么的虚幻、不可触碰,而是演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人的性情。它们不再是仅仅代表了凡人对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一种渴望,更代表了一种对宣扬人性、追求理想的美好愿望。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予慕予兮善窈窕。”

山鬼,活动与山川之间的神灵。在闪烁飘忽之间,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她身着自然馈赠的衣裳,枝叶交错,枝条之上盛开着野性的花朵;她披挂着一身幽香蔓草,迎风带来山林的气息;长发随风起舞,眉目间倒映着山中清流;她把嘴角轻轻上扬,用微笑拨开了浓雾;窈窕的身姿在迷雾中摆动,若隐若现,好不美丽。一个迷路男子一不小心误入了这片山林,然后一不小心在迷雾里看见了她的身影、爱慕上了她的美丽,又一不小心将这爱慕流露了出来让她知晓。

在这终年只有野兽草木、岩石青苔、阴晴雨晦陪伴的茫茫青山里,孤独的山鬼百年如一日地走在情感沙漠之上。但所幸,沙漠里还是会有海市蜃楼的出现。她的挚爱,终于是出现在了她漫长的修行之中。她走进那一名误入山林的男子心里,那名男子也同样走进了山鬼的眼与心中,牵出了她深埋于心底之渊的、久未觉醒的情感。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细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她骑在赤豹之上,身后跟着文狸,带着辛夷制成的车子,把桂枝编成旗子,披戴上香草,把一切山林中美好的事物都带在身旁,把自己打扮得比以往都要俏皮美丽。她手里捧着刚摘下的一束美丽而馨香的鲜花,想要把这束送给心上的那名男子。山鬼,在这里,愈发的具体化、人性化,愈发的美丽、脱俗。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她想把心上君子留下让他乐而忘返,可她又恐惧时间,哀韶华易逝,叹朱颜难留。她为美独留,渴求一人,并坚信他终将在她的渴求里出现,但她又怨恨那个人迟迟不见踪影。她会像人间女子一样,在望眼欲穿的等待中,聊以自慰地想象着对方也像自己一样的渴念着自己,只是没有空闲之时罢了。她也会像《关雎》《汉水》里苦苦追求着心上人的那些凡人一样因害相思而寤寐难眠,辗转

反侧。

《山鬼》里的那位神灵,被屈原描绘成了一个脱俗且有情的神。在这里,神祇不再是青面獠牙、威武庄严;在这里,神祇不再只是司命万物、虚无缥缈。她有人的形态、婀娜与柔弱,也有人的爱、恨、嗔、痴。神,从高高的天上飘到了人性的泥土上。

还有唱着“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的少司命、低吟着“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的湘君、望着江水那头“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的湘夫人……这里的每一个神,大多都有血有泪,每一个精灵,大多都至诚至真。这正是《楚辞》中诗歌辞赋想要带着我们去感受去领悟的。

此外,诗人还尝试着去把神祇人形化具体化,尝试着把那些只是漂浮在浩渺银宇中或是游离于深山迷雾里的神祇带到世人的眼前。于是,神祇们,穿上华彩之衣,披戴上美玉香草,腾云驾雾,降临到人间,让凡人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神、感受到了神。

三、结语

屈原经历了人世的种种阴晴圆缺,情感的种种起伏波折,然后再冲破上古观念的罗网与隔膜,把神仙思想与楚地神话、人世经历结合起来,让神祇穿上了凡人最华美的装扮,把凡人身上的血肉情感安置在了神的心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华美真实的神祇。从此,神不再只是一种无形的长生飞天追求,而是一种庄严却真实的人化崇拜。

《楚辞》之后,世人方有了更多的对神的美化与幻想。敦煌壁画里手捧琵琶翩飞的仙女、历代诗词中种种对神灵的刻画描写以及牛郎织女、宝莲灯等一切有关于仙人有情的神话传说等后世对神的具体描绘,大多源于《楚辞》里那些“惊采绝艳”的骚体诗。

参考文献

[1]张炜.楚辞笔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

[2]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08.

[3]刘勇强.中国神话与小说[M].大象出版社,2009,09.

作者简介:俸洁,学历:本科(文学),在校职务: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侯桂新教授。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楚辞形象人性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逼近人性
屈原和楚辞
秋夜读《楚辞》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