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实效的提升途径
2015-09-10鲍丹阳
鲍丹阳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模式化教学”等弊端,限制了小学生思想的自由表达。作文教学要提高实际效果,还须解放思想,端正认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并把写作教学回归到抒发真情的“本源”上来。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教学现状;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当下,作文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教师模式化的教学模式,实则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的写作必须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手,自己的内心,把生活融入到写作中去,充分抒发内心真实情感,以此提高写作水平。
一、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小学生作文一般都是从简单的造句、写话训练到记叙简单的事件一步步开始的。现在语文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文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小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作文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由于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很多教师更倾向于教授成绩提高快的内容。作文教学虽表面受到重视,但实际操作中教师对此投入的时间比例相对较小。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更注重方法的讲解,把作文教成“套路”,往往忽视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三是现在的“小升初”成了学生继续学习的一道门槛,学生由于考试的压力,更为倾向于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很少专门去关注作文练习。
二、小学作文教学实效提升的主要途径
(一)作文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是作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这里的基础知识既包括关于作文的基础知识,如作文的分类、记叙文的六要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等。掌握这些知识是必要的,有助于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把握写作要点。同时,基础知识还包括语文学习中关于字、词、句等的积累和语言素养的积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长期的过程,必须紧紧依托教材,脚踏实地去夯实。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学生可挑选文内重要字词进行深度把握,比如“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枯瘦”等修辞词语,理解其含义,掌握其写法,还应学会懂得如何将此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二)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一大法宝,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意志力相对薄弱,学习中容易转移注意力。作文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更是难上加难。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巨大的进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首先是要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让其知道作文写作并不困难。其次是要让小学生写自己的心里话,记亲历的趣事,勇于表达自己,养成在作文中表达思想的习惯,并让其懂得作文就是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么简单,从而消除其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教学中可以设置这样的对话情节:师:“母亲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给了我们生命,又引导我们健康成长。但现实中母亲对我们的管教又是非常严厉的,我们成绩的好坏她要管,我们做错了事她又会要我们去跟同学道歉,可以说我们对母亲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母亲说呢?请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把要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对母亲都非常熟悉,平时会有很多的误解,这样的作文题能够激发学生内心表达的欲望,提高写作兴趣。
(三)作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学生之所以感觉作文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小学生的生活相对单调,波澜不惊,激不起写作的欲望,且小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还比较低,这样小学生出现畏惧作文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丰富小学生的生活可以让其多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小学生放下书本、放下手机,走出课堂去参加文娱等集体活动。此外,还应鼓励小学生在家中多帮父母做一些事情,多与父母沟通交流,逐渐融入家庭生活。同时,丰富小学生的生活还要提高其感悟生活的能力,如在学习《高山流水》这一课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去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珍惜的事,深刻体悟同桌以及其他同学的真诚内心,加强对友谊的理解。
(四)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
作文写作贵在抒发真情实感,表达丰富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真情的习惯,学会感悟生活,勇于表达内心世界。对此,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写作练习时,若学生没有感情的酝酿,宁愿晚一点动笔,等到感情得到充足的积蓄后再进行写作,到时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情感就会喷薄而出,作文就可以一气呵成。二是教师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积累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多观察父母、教师、朋友对自己的爱,从中寻找感情的源泉。三是在课文的学习中体验情感的表达方法。如学习《飞夺泸定桥》时,让学生体会战士的英勇之情;学习《桂林山水》时,让学生体会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学步》时,感受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真挚的疼爱之情。
(五)作文教学要让学生积累素材
作文写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需要学生有较多的文化知识积累和较好的语言素养,以及丰富的写作素材。素材的积累要让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抓住一切时机丰富自己的知识。如在课文的学习中及时背诵一些优美的语句,尤其是现代教材中很多都是抒情性强的小散文,如《慈母情深》《母亲的谎言》《鸟的天堂》等,里面的一些句子学生可以进行借鉴。学生也可以多看一些新闻报道、课外书籍以及多体验生活来进行素材的积累。大范围的阅读与阅读量对于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提高语言素养具有明显的
效果。
三、结语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即是要学生养成勇于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习惯,多读书、多积累、多观察生活、多增加情感体验,以便其在写作中能用自己的语言素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逐日积累语言素材,提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光军.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吴菊花.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导”[J].海峡科学,2012(0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