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实践探讨
2015-09-10滕海蓉
滕海蓉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标标准的改革,对语文的阅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探讨,针对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方式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多元解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育有了很明确的规定:课堂中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文本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看重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有效价值和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的自我思考,运用语文阅读来对学生进行精神熏陶。在实际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符号论美学的方式开始,促使学生能从多个方向对文本进行自我个性和创新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
素养。
一、多元解读要体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课堂中,教师要保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间的交流,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作者及文章的心灵和精神交流场所。在实践这一教学过程时,教师应该作为学生语文阅读的正确引导者,把学生对文本的想法往正确积极的方向引导,与此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主要位置,切不可将自己的思维和理解强制性地灌输到学生脑中,而是要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将文字进行组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句子整合的逻辑方式和文本包含的文学性的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独立阅读、思考和联想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翱翔,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会碰到许多带有不确定因素的文本,学生在对这类文本进行阅读鉴赏时,有很大的思维发散空间,使学生将文本与自己的思维相结合,产生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体特征,由于每个学生所经历的事情、生活环境、储存的知识量及个人心理都不一样,所以在进行文本阅读时采用的思维方式和兴趣方向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多元解读所具有的真实特性能提高学生文本阅读效果从文本阅读中获得各方面的提高。现在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值得去阅读品味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人文方面涉猎较深还在科学方面也有较深的涉足[2]。所以,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学性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及人文精神都得到升华,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在多元解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开放的阅读态度
在语文阅读中,如果学生对文本有很大的兴趣和强烈想要阅读的欲望,那么多元解读就会产生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要合理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学习的欲望。相比于其他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对文本的阅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使得语文教学所产生的结果对不同的学生很不一样。文本中所提及的某个生活场景,对不同生活环境和不同性格的学生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更有甚者,会产生两个极不一样的想法。在我国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并没有重视这种差异性的结果,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一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手中有对文本思想、句子的解析的标准答案,并将“唯一”的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完全没有将个性解读表现出来。
从符号论的角度去看语文阅读过程,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享受过程,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到语文阅读中,并从中得到心灵的熏陶。我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时,有些文章的表达会有很多不同的意义,学生会表达自己的独有想法和意见,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客观评论,不能用死板的“标准”答案去否认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要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满兴趣和多元理解。
三、多元解读应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理解“非文本”的含义
从符号论美学角度出发,一个文本的创作者并没有将所有的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而是将感情寄托在“文本”与“非文本”中,所谓“非文本”就是指作者在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发展现状。在对同一个文本进行语文阅读时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这就是阅读具有的个性化特点。文本在于社会背景相融合后会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不能忽视文章的意向而自己随意的去想象理解,应该将文本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相结合,把握作者想表达的感情与思想与自身的阅读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合理的理解。“非文本”包含“文本”写作时的社会背景、观念、文学背景以及创作风格等。“非文本”对文本的阅读有一个引导作用。在不同的时代,文学创作的传统、观念和文学表达风格的方式都不一样,这些综合因素对作者当时的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学生在对文本进行阅读时一定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如果对当时作者创作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创作风格和观念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不能有效地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了。
四、结束语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从符号论美学角度出发,根据文本内容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的多样性。这种多元性的阅读方式在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和引导学生的阅读,使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由发散自己的思维,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从而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多元解读效率得到提高,保证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陈幼梅.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元解读的实践与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264.
[2]蒋荣魁.多元解读视角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0,12(2):164-165.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