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本为本”让学生轻松作文

2015-09-10王晓琼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续写改写仿写

王晓琼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本为本”,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以本为本;新课标;仿写;改写;续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应做到:“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具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就意味着学生写作的素材应从自身感受、体验中获得,教师如果没有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正面引导势必使学生绕弯路,更甚者会使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写结合。现行小学教材入选的课文,大多出于名家之手,其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如何“以本为本”,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仿写

仿写是模仿课文中描写精彩的部分进行作文片段练习。教师可根据训练目标侧重某种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有目的地辅导训练。

(一)仿写心理活动

写记叙文一般离不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作者用很大的篇幅写了“我”看到火烧到邱少云身上后的心理活动,真实地表达了“我”当时矛盾的内心世界。于是,我以《当我……时候》为题进行仿写训练。要求要把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真实地表达出来。多进行这种单项训练,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把文章内容写具体都有很大帮助。

(二)仿写对话

学生作文中写对话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不能把人物对话的动作,神态表现出来,只简单地写“我说”“他说”“某某说”,也不会用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这三种基本形式。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仿写对话练习。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后,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朗读“我”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后和老班长的对话,体会这部分对话为什么写得那么生动、感人。然后进行仿写训练,要求联系说话人的外表与内心,把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写出来,并适当运用三种对话基本形式。多进行这方面的专项训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会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仿写场面和环境

场面和环境描写是使文章内容具体、中心突出的必要手段,应加强训练。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作者先具体描述泸定桥的险恶环境,接着具体描写红军战士激烈夺桥的战斗场面,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教学时教师应有目的地侧重指导,让学生体会这部分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课后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运动会”,让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赛场上的激烈场面,观众的反应,操场周围的环境,并结合当时自己的感受等进行仿写,这样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让学生易于动笔,有话可写。

(四)篇章结构仿写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写作相关的篇章进行详细的写法指导。如:《桂林山水》这课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表达的。上完课后,可用《我们的校园》之类的题目进行仿写。指导时,要求学生总写校园的美丽,再选择两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最后总结写校园美如画。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有顺序,详略也得当。

二、改写

改写是改变原文表现形式的一种写法,表现形式非常自由,可以对作品的题材、结构、人称、描述方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改写,改写的时候要认真阅读原文,准确地把握原文进行合理的改写,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所创新,结构要完整,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改写的训练形式多种多样,小学阶段可进行以下几种训练。

(一)改变人称

在学生作文中,人称很容易发生混乱,尤其要求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作文,学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改用第三人称来叙述。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完课文后经常利用课文内容把第一人称叙述改用第三人称叙述,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后,要求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气改写(4-8自然段),同时多出一些要求用第三人称来写的作文题来加以巩固训练。

(二)改变中心

改变文章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按照不同的中心进行选材的能力。如:《落花生》一文其中心是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这一道理。因此,作者把写作重点放在议论花生上。如果改成表现孩子们热爱劳动这个主题,那文章的重点应是哪些材料?该如何详写?让学生讨论,围绕新的中心,把种花生这一材料作为重点进行改写。

(三)改变题材

诗歌语言精练,包含内容和感情都很丰富。像《我的自白书》中第一节,作者用凝练的诗句表达了革命烈士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教师可在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这一节改写为记叙文。通过描写敌人毒刑逼供的场面来表现革命先烈的高尚气节。通过这种改写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续写

续写就是根据原文的内容,把故事继续编下去。有的时候,有了故事的起因,顺着这个故事的思路通过想象续写出它的经过和结果,有的时候,告诉你故事的结尾,倒叙故事的起因和经过,有的时候,给你一个故事,要求续写的文章与原文成转折关系,这叫逆向续写。总之,续写要根据原材料提供的线索、范围、语言、心理、表情等,使原文的情节能够合理地发展。构成完整的故事。续写和提供材料,看图作文一样,都属于想象作文范畴。想象能力在学生写作中是不可缺少的。这种训练有助于我们提高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应经常加以训练。

如《穷人》这课,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怎样关心、抚养他们?渔夫一家以后生活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文中余意未尽的内容续写出来。续写也可以另定中心把文中次要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

总之,学生的习作指导必然要和学生的学习文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课堂中学会表达方法,再从生活中找到习作题材,用心感受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写起来就不会无话可写。我相信,在老师的指引下,用心感受,轻松作文。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续写改写仿写
《馨香与金箔》中的另类“蝴蝶”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创译的本质与创译在霍姆斯、图里翻译结构图中的定位
《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史
续写,点亮课堂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基于兴趣培养的续写和改写方法探研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创新小学作文教学形式的有效手段
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