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如何写好下水作文

2015-09-10阮秋娜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师写好下水作文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素养,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写作,并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语文教师要写好下水作文首先要做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要经常练笔,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写作。在写作实践中,应注意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真情实感,富有教育意义;主题应深刻,富有创新性;选材内容丰富,语言流畅。写后应注意对于作文成品的处理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下水文的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学生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写作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学生作文写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水平,可以说作文是学生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最佳阵地,同时,作文写作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性能力。所以说语文教师教好学生作文是无可推卸的责任。每个教师都应该以教学生写好作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1]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动手写下水文,写好下水文,才可以避免作文教学中空洞的指导,更好地完成教会学生作文的使命。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语文教师怎样写好下水作文:

一、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首先,做一个喜欢写作的语文教师,才能为了写作而去读更多的书,更细致地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增加作文的品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2]通过勤奋的学习,培养扎实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应该经常动笔写写文章,写作本就不是什么苦差事,而应该是一种表达的延伸,是一种述说的快乐。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学生写作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把自己在写作中的快乐和对于自己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分享给学生。

其次,要有目的性、计划性,避免盲目、随意下水。有充分的计划,方可临危不乱,有条不紊,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计划安排。强烈的目的性、计划性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具备的因素。下水作文必须和教学计划密切联系,应该属于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按照教育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切不可一蹴而就,盲无目的。

再次,归类“下水”,有舍有得。要知道该不该“下水”。我们都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适合游泳,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适合游泳,都是要注意的。写下水作文也是一样,哪些题目该“下水”,哪些题目不该“下水”,也应该有讲究。有的是整篇“下水”,写出一篇相对完整的文章,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文章和老师的文章做一个全面的对比,重新审视作文整体的要求以及写作思路,以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跨越式提高。有的是局部“下水”,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教师便可局部下水,为学生提供示范,让学生改善作文,提高水平。还可以是评改“下水”,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在清楚了解学生作文的基础上,边评改边下水作文,以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让他们扬长避短,明白怎样写好作文。

二、写作过程中要以指导学生为重点

首先,写作应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真情实感,富有教育意义。教师写下水作文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写作,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写下水作文,这样一来可以引导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也要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人生的喜与悲并从中发现真实情感的流露,揭露和发现社会的各方面现象,记录人生中感动的时刻,在不断的积累观察中逐渐培养自身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自身的观察力和评价能力在观察和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教师在下水作文中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健康科学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创新合作精神。教师下水作文的教育意义是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生心理的“向师性”潜在地指引学生不断向教师学习,发挥教师下水作文的教育性功能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其次,作文主题应深刻,富有哲理性,并且运用发散思维,力图创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写出更有哲理性、积极向上的文章。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要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就必须教会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当然这也需要老师身先士卒,只有教师本人是创新型的,他才会发现、重视并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再次,选材丰富多彩,并在写作中注重文字功底,行文流畅。“要解决作文材料来源问题,就必须学会观察。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3]语文教师在下水作文时就应该充分挖掘生活素材,选取一些学生平时常见常接触却不敢、不会用的材料,合理加工运用。只要平时多观察多积累材料,在作文写作时只要符合作文主旨,尽可大胆地去用,即使是错误的,老师指导以后及时改正,这都是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的。行文流畅,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遣词造句信手拈来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始终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是知识的化身。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能写一手洋洋洒洒的文章,是获得学生尊敬的好方法。这就可能感染学生,会让学生无形中以自己为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努力进取。

三、写作后对待下水作文的态度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

首先,切忌把“下水文”当做学生的“摹写”样品。很多学生和语文教师都认为老师所写的下水文就是让学生去模仿的。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对很多教师而言,学生只要模仿出好的文章,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就算完成任务,功得圆满了。教师的下水作文一定要遵循指导性原则。在下水作文之后,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去写,避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成为“下水文”的仿写文。教师要力图开拓学生思路,争取让学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上探索出新的写作模式。

其次,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切忌引导学生评析下水文时教师“一览无余”。《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评析语文教师下水文时,应当坚持民主性原则,师生互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来评析下水文。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一次彻底的学习,明白老师的文章好在哪里,从而明白自己的文章不好在那里,让学生汲取教师文章中的精华,为己所用。当然,人无完人,如果学生指出老师文章中的不足,老师不应摆出一副我是权威的姿态,高高在上,而应对学生加以表扬,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下水作文评析时,切忌教师一人滔滔不绝的讲,什么开头结尾,内容用例而完全脱离实际,置学生于不顾。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这样,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必将让下水作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得到极大的提高。

总而言之,“下水文”是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有效措施。“只有教师及自己也下水作文,才能真正了解作文的思维过程,进而理解学生作文中的困难,体验到学生不愿写作甚至逃避写作的自然心理。”[4]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表达能力在交流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作文是一个人文字表达能力的最好体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任义不容辞地落在了语文教师的肩上,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写好下水作文,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架起坚实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96.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5.

[3]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96.

[4]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4:247.

作者简介:阮秋娜,女,1991年生,河南驻马店人,重庆师范大学2014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多一点素质教育 少一点功利色彩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