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

2015-09-10赖婉茹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赖婉茹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就是以美的规律来规范和优化语言实践行为,要求教师遵循教学审美化原则,运用审美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促进其审美能力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本文充分肯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缺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就是以美的规律来规范和优化语言实践行为,要求教师遵循教学审美化原则,运用审美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要求用审美的眼光来纵观教学活动,用审美的理想来全盘考虑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具有深入挖掘和提炼文本所蕴含的美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提高其文化品位。但是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教学活动美的属性。

审美在当前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的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现状,如何落实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审美

教学内容的审美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也关系到其审美能力的发展,是教学审美化的基础。由此可见,对于教学内容的审美把握,我们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能敏感地捕捉到文本中美的因素,美的内涵。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要求教师具有独特的审美技巧和方法,能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学设计、创造性地实施审美教学、创造性地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来进行教学。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积极的审美对象,从而获得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促进其审美能力和心理能力的发展。

(一)解读文本发现美

纵观我们所有学科的教材,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都蕴含丰富的美的因素,小学语文更是如此。这对语文教材的正确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对文本有了正确、准确的解读,才能充分发现、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从教师层面来讲,文本解读无疑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钱梦龙老师说:“解读文本是一件最能体现教师功力的活儿……一篇课文教什么,怎么教,能否教到点子上,能否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

(二)多管齐下实现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化,需要我们老师通过灵活的教学环节和匠心独运的教学结构,合理安排、使用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使思想受到启发,享受到了审美的情趣。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要遵循教学审美化的原则,除了利用好教材这一载体之外,还包括精妙的教学设计、审美化的教学语言、审美化的板书、恰到好处相得益彰的多媒体的运用等等。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的实践

教学过程审美化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动态美、创造美。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是其中的关键,也是灵魂。因为如果没有过程的审美化,再美的教学内容学生也不为所动,更无从感知、体验、积累、表达。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进行了实践和尝试。

(一)品读语言感受美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要让朗朗的书声成为孩子们精神律动的音符。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如教学《草原》时为了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草原的辽阔、壮美、奇丽。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读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审美认知。学生们或浅吟,或轻颂,或抑扬顿挫豪情万丈。各种在朗读上的不同处理均出自内心真实的美的感悟,此时课堂审美氛围达到了最动人的情景。五十个学生,就呈现了五十种草原风貌。就这样,经过个性化的美读,学生的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体验探究发现美

在小学语文阅读审美化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极具创造性,力求以多样性的、形象性的、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感受和需求。让他们得到自我探究的机会,积极地投入到语言实践的活动中去。如在教学《触摸春天》时,教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模仿安静的状态,去体验感受双眼一片漆黑,什么都不看的体验。学生们热情参与,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此时,孩子们既感受到了盲人的世界,也对“触摸”二字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知道了盲人终日处于黑暗的状态下,他们认识、感知世界的方式很有限,很多时候借助于他们的双手感觉触摸。虽然“春天”不是具体的物品,无法通过直接的触摸来感知。但是通过闻,通过听,通过花和蝴蝶,安静感受到了春天,触摸到了春天。就是在这样看似“玩”的氛围下,学生们对语言文字有了更活生生的感受,对安静的行为美、心灵美有了更深的认同和了解。

(三)创设情境体验美

现代情境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有学习情境的帮助,将有助于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在特定的审美情境中,由境生情,触及心灵,师生与文本间,师生间,生生间均产生了共鸣,收获了审美体验。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字字含情,但学生们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他们对残酷的战争场景更是无从知晓。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了精心收集、剪接的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介绍短片。其中还包含了黄继光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震撼场景,以及1958年志愿军回国时,朝鲜人民深情送别的动人情境。课中,教师把反映当时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对抗美国侵略者,一起聚餐,一起劳动、生活的感人场面;最后,是在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的临别赠言中结束这节课。就是这样,教师通过成功地创设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体验审美的情趣中感知了学习的内容。

(四)合理拓展充实美

如何让学生及时地把审美体会转换成文字,读写的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是一个可以值得尝试的做法。从美育意义上来看这个时候的练笔应该是建立在学生激动的状态中的,必须是他们有所感,有所想,才能有所写。教师要敏锐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处,合理安排小练笔、续写、扩写。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学生被老人与海鸥的深情所感动,对老人给海鸥喂食、与海鸥交流的场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精妙设计,针对课文对老人与海鸥说话的情景写得比较简略这一空白,设计小练笔:“同学们,请你结合文中海鸥的名字和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老人还可能怎样呼唤海鸥?还可能怎样与海鸥说话?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注意把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这样的小练笔,练在文本的空白点上,练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最终落在单元的训练点上。这样的拓展练笔,满足了学生审美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充实,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陶冶性灵的过程,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找准契合孩子身心发育的审美点,精心美化每一个环节,唤醒孩子纯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始终拥有一双慧眼——发现美、追求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参考文献

[1]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陈菊先.语文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卢家媚.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5]杨九俊.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刘影)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