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遭遇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怎么办

2015-09-10李存国

新课程·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错误学会意识

李存国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越是强调“不可为”的事情越是有学生“故意为”,虽然也知道孩子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但面对这么多孩子,很难拿出太多的精力用在他们身上!面对这一难题,我也经常向老教师请教经验,不断尝试,探索方法,总结出了一套“三问一分享”的方法来应对这一难题。

一问:你现在的感受如何?孩子虽然还小,但基本的道理还是明白,很多时候他们都能够认识到自身犯下的错误。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孩子们更是答非所问,强调客观原因多,强调自身原因少。比如,学生之间的争吵打闹,大多时候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都是在强调对方如何先招惹的自己,这个时候我会积极地引导,引领孩子自己学会分析出现这一结果后自己内心的感受。又如,对于一些课堂故意调皮捣蛋的孩子,当让他分析自己的感受的时候他有时候感觉良好,这个时候我就会把我的感受分享给他,让他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然后再询问他此时内心的感受。这一轮下来,几乎孩子们都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当然,老师的引导直接决定孩子的价值观。

二问:你认为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并不是目的,让孩子知道如何克服这一错误,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才是目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孩子自己许下的承诺要比我帮他制订的措施有效的多,也就是说,当孩子表达下一步自己如何改正时,老师的聆听十分重要,我可以从孩子的改正措施中更多地了解孩子,“是发自内心的决心还是应付老师的言辞”?对于孩子们一些不着边际的改正措施,我更是沉心静气,实践告诉我,绝不能帮着孩子制订措施,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制订改正措施,这对今后同一问题的说服教育会有很大的帮助。需要说明的一点,孩子身上一些不良习惯有时候是长期养成的结果,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求过于苛刻,很可能适得其反,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反而让孩子的逆反心理变本加厉。切记:“改变是一个过程,不能立竿见影。”

三问:你需要老师帮你做些什么?我认为这是三问中最关键的一问,它可以有效拉近孩子与老师的距离,让孩子意识到老师和他是统一战线上的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犯了错而改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同时还可以让孩子意识到改正自己的不足并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还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有效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决心。当然,孩子还小,前面说过的话后面可能就忘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用心,充分了解自己班内的孩子,孩子可以忘记自己的承诺,但老师不能忘,因为你还要真心帮助他、提醒他,帮他不断地绕过同一块绊倒他的石头,直到他能自己学会绕过。

分享一名同学的优点。经过前面的三步骤,孩子们在脑海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形态,但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理想的状态。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会仔细观察班内孩子们的举动,发现他们的优点,每天都会面向全体同学表扬一位同学不经意间的小举动。比如,某某同学提醒某某同学鞋带开了,让他避免了摔倒,然后让这位同学走上讲台接受老师的小红花和同学的掌声。当然,你的表扬如果能和犯错的同学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样效果会更好。当然,“三问”要在私下进行,“分享”要公开进行。

我想说:“孩子犯错是一件好事,这会让孩子学会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完善自我。”而老师更应该学会正视学生的小错误,引导学生,尊重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总会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帮助孩子绕过叛逆期。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错误学会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在错误中成长
学会分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不犯同样错误
学会分享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