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学生作文看关键词拟题
2015-09-10侯平栓
侯平栓
之所以写作别人写烂的题材,是因为从作文实际看学生大多还没有切实掌握作文拟题的方法和技巧,而且情况还相当糟糕。本文从一次作文拟题实际出发,找出学生在作文拟题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正确拟题。
本次作文原题呈现如下:
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
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注意】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仔细研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则“以事喻理”的哲理故事,材料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马车越空,噪音越大。”材料最后一段,点明“空马车”是指那些才能低,内涵少,知识贫乏而喜欢夸夸其谈,自我吹嘘的人;一个人越是高尚,越是有修养,也就越明白自己的不足,因此就会更谦和、低调、稳重,犹如深水无声。
要想成为充实、稳重的“马车”,就要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学问、本领,给车子“加载”,优化气质,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境界,除此别无选择。
审题之后,明确作文的立意,拟写标题,而作文的标题最好能反映作文的中心,阅卷者一眼就能看出文章是否切合题意,对文章中心一目了然,而且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从而使标题具有一种力度美。
一、切合题意的标题
“满而不骄”“实者静,虚者噪”“愚者声响,智者无言”“君子寡言,小人多言”“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成熟的麦穗不抬头”。
单从标题看,以上所拟标题是切合题意的。不但简洁醒目,而且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原因有两个:
(一)每一个标题都扣紧了本次作文的两个关键词“马车”和“声音”
上面几个好标题,其中“满”“实者”“虚者”“愚者”“智者”“君子”“小人”“美男子”“麦穗”等对应第一个关键词“马车”,其中“不骄”“静”“噪”“声响”“无言”“寡言”“多言”“安静”“不抬头”等对应另一个关键词“声音”。这六个标题不但紧扣两个关键词,而且标题很好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显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此可见,作文拟题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提炼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然后拟出切合题意的好标题。
(二)每一个标题都简洁凝练、新颖别致
标题“成熟的麦穗不抬头”运用形象的比喻,把那些学识渊博、才能卓越、品德高尚的人比作“成熟的麦穗”,很贴切;把这些人的谦和、低调、稳重的态度具象化为“不抬头”。
标题“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颇具时代气息。这里的“美男子”并非指外在形象,而是指内在的知识和素养。而“安静”是指一种谦逊的态度,一种低调、稳重的品位。
由此可见,一个切合题意的好标题不但要把关键词嵌入标题中,而且要使标题达到“五性”:新颖性、醒目性、点睛性、文采性、丰富性等。至于如何拟出具备上述“五性”的好标题,介绍相关方法与技巧的文章多如牛毛,在此不再赘述。
二、偏离题意的标题
“谦虚是成功的前奏”“隐者处世哲学”这一类标题一般而言题目内不会嵌入关键词,即使嵌入,完整的含义也是错误的。
标题1“谦虚是成功的前奏”关涉的是“谦虚”与“成功”的关系,而不是像材料所要求的那样需要把握“马车”和“声音”的关系。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标题2“隐者处世哲学”中“隐者”和材料中关键词“马车”所喻指的并不完全相符,即把材料中的写作对象搞错了。
(一)从所拟标题看,文章偏离题意一般有下面两种情况
1.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作者完全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更没有挖掘出材料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洋洋洒洒却不知所云。这类文章在考试作文评分标准中属于第四等,赋分24—0分。
2.把握住了材料中的部分关键词,但把关键词的内涵理解错误
这种情况的出现,虽说比第一种情况有所好转,但缺乏对材料深入细致的研究,以致不能准确把握关键词的正确内涵。所以,仍然是偏离题意。
无论属于以上哪种情况,一般都会被判为第四等作文,24分以下。
(二)避免偏离题意的方法
1.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就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是我们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关键句是评价议论性总结观点的句子,亦是我们审题立意的着眼点。本次作文的关键句就是“马车越空,噪声越大”,我们又从中分析出两个关键词“马车”和“声音”,在此基础上立意为文肯定会避免偏离题意。
2.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例如,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通过分析可知材料的关键词是“随随便便”,由此概括材料的中心: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拟题:做人不应随随便便。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