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2015-09-10敖勤
敖勤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都是凭借直觉上的好恶,而非是经过理性分析得来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时而兴趣高涨,听得津津有味、出神入化,时而心不在焉,觉得索然无味,视而不见,时而随机变化,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冷淡。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热火朝天,学生却昏昏欲睡,收效甚微。笔者以为,导致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场景:台上的教师,讲解着句子的含义、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等等,口干舌燥,气喘吁吁;台下的学生,低头看着课本、写写画画、你言我语等等,索然无味,无动于衷。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枯燥的,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要让课堂丰富多彩,首先,教师要先进入角色,绝非是简单的肢解文本,而是拥有自己的特点,能够激活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迷上语文,其教学的效率必然会高。其次,教师要巧妙导入,一方面,能将学生散落在课外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对于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积极的影响。
二、让差异展现多彩光芒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也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尤其应该注重后进生的教学和转化工作。课上要精心地设计问题,难易搭配,不能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课下分层次地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的作业等。
兴趣依赖于成功,只有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他们的兴趣才能不断地被巩固和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失败,饱受斥责,那么他们的兴趣就会日益衰减,甚至丧失。学生的基础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不同,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建立自信,而且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传授知识和技能,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觉得知识和技能是值得学习的,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动力,而且兴趣也会随之大增。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