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表散热与散热调节的关系与辨析

2015-09-10秦智超

新课程·中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体表外界环境温度

秦智超

在讨论“体表散热”与“散热调节”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道题:

如下图表示某正常人在休息时体温调节中血液相对流量变化曲线,(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其中B选项为“在BC段时间内,室温下降,散热加快,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体温相对恒定”,此选项为错误,部分学生提出B选项中“室温下降,散热加快”与教材中关于寒冷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散热减少”相矛盾。那么,在这道题中是不是真的有所矛盾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分析清楚身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热传递过程与体内体温调节机制的作用。

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等方式进行散热。但是热量到底是从人体向外界环境传递,还是从外界向人体传递,完全取决于人体体表温度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

当体表温度大于外界环境温度,热量从体表向外界环境传递;

当体表温度小于外界环境温度,热量从外界环境向体表传递。

那么如题,“室温下降到15℃时,体表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所以机体通过皮肤向外界环境进行热量传递,且这个过程是不受人体控制的。但是人是恒温动物,向外界环境进行了热量传递后,皮肤温度下降,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对体温进行了调节,这就是人体对散热的调节——调节散热。

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感受到外界环境温度低于皮肤,且皮肤大量失去热量后,会开启机体的体温调节。此时通过“分级调节”产生甲状腺激素,刺激组织细胞增加产热,同时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这时候,机体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调节使个体散热的总量减少,最终通过增加产热达到体温平衡。

所以,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并非是使机体总体散热减少,而是指在机体大量散失热量的时候进行调节,使过度散失的热量尽量减少,以便更好地维持体温的恒定。

综上所述,体表散热是皮肤与外界接触时,机体无法控制的热量传递;而在体表散热的前提条件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对散热量和产热量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体温的恒定。由此可见本题中的B选项“室温下降,散热加快”并没有错误,也并没有和教材相矛盾。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体表外界环境温度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为什么动物可以甩动身体把自己甩干,人类却不能?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Review of a new bone tumor therapy strategy based on bifunctional biomaterials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雷克萨斯CT200h车环境温度显示异常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环境温度对连续刚构桥模态频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