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教师说题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2015-09-10李俊红
李俊红
摘 要:开展教师说题,是教师加强试题研究的有效教研活动。从初三化学教师说题的模型建构、说题的流程示例、说题后的实践感受等几方面阐述开展教师说题教研的探索和体会。
关键词:教师说题;说题模型;说题流程;说题体会
对于年年教初三的化学教师而言,年年面对中考,要想取得好成绩,加强试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开展教师说题是加强试题研究的有效教研形式。说题是一种深层次的备课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试题功能及其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教师更有效地把握教材,把握命题的趋势与方向。说题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一、说题模型的建构
说题是教师在命题基础上或针对试题,向同行、专家,比较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即指出考核的意图、考点,解题的要领、方法、步骤;表述自己教学的设想、方法、策略以及命题(试题)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同行进行评说的一种教研形式。说题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说题的模型
二、说题流程的示例
下面以2013年厦门市中考化学17题的第(5)小题(下表)为例,阐述说题的流程。
1.原题再现
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反应过程中,用前10 min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比较反应的快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下表四组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①比较实验a和实验b,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②为了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需比较实验___和实验___。
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
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表
2.命题立意
本题来自于2013年厦门市中考化学第三大题实验与探究题17小题(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科学探究主题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学习目标指出:“能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结论。”本题的考点是化学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和过程,考点中渗透的学科思想是处理图表、分析信息、控制变量以及对比实验。
3.解题思路
(1)学生答题障碍
第①空,不明确本实验的目的,仅仅从字面上断章取义,表达上词不达意,如,“含杂质的锌比纯锌收集到氢气的量多”;表达不完整,如,“锌的纯度影响其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没有说清怎么影响,没有强调其他条件相同;“含杂质的锌和稀硫酸反应比纯锌能收集到更多的氢气”,没有强调在相同时间、相同条件下。
第②空,不会转换,不知道前10 min内产生氢气体积的多少可以转换成反应速率的快慢;不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盲目选择变量;
第③空,“控制其他条件相同”不懂什么意思,写成:锌的纯度、硫酸的浓度或体积;控制实验条件意识差。
(2)解题思路
第①空,首先审题,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而且反应快慢是通过前10 min内收集氢气体积的多少来实现的,通过比较上表中实验a和实验b的信息,可以得出:前10分钟内,含杂质的锌和稀硫酸反应比纯锌收集到的氢气多,即含杂质的锌和稀硫酸反应比纯锌快,实验a和实验b的变量是锌的纯度,其他条件相同,回答时最好加上“在相同条件下”。答题时需要注意的是:实验a和实验b的变量是锌的纯度,即锌的纯度是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要答清楚锌的纯度怎么影响反应快慢,同时强调其他条件相同。
第②空,研究的是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变量是硫酸浓度,其他条件要相同。分析上面表格内容,变量硫酸的浓度分别是30%和20%,20%只有1个数据,30%有3个数据,因此,以20%的其他实验条件为参照,30%的其他条件与之相同,即硫酸的体积控制在30 mL,锌必须是纯锌,故排除实验d和实验b,答案为a和c。答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明确本题中变量是什么,不变的量是什么,不变的量就是其他条件。
第③空,首先要审题,明确“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指什么,指的是除题目中提到的“锌的纯度、稀硫酸体积和浓度”之外的条件,所以,答题时,这三个条件不能写。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需控制的其他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反应物如锌的质量、形状、或硫酸的质量;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环境等;反应装置等。答题要注意的是:明确本题中变量是什么,那么不变的量就是其他条件。
4.说题反思
(1)学生
2013年厦门市中考化学试卷17小题的(5),全市得分率为0.5441,是全卷得分率排第二低的题目。得分率低,反映出学生分析图表、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有待提高;反映出学生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差,不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反映出学生用化学语言规范表述的能力有待加强;反映出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薄弱。
(2)试题
本小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中的“解释与结论”和“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答案的开放性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些都符合新课程理念。但如果分析题中表格实验a和d的数据,可得出:相同条件下,锌和稀硫酸反应,硫酸体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即影响锌和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硫酸的体积,这显然是错误的。还有,笔者在实验室对实验编号a进行了多次实验,收集前10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数据均没有超过100 mL,因此,表格中数据的科学性尚待重新斟酌。
(3)教学
此题得分率偏低,给教学上什么启示?首先,教师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等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其次,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实验怎么做,怎么让学生规范地完成,而忽视了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通过说题等形式能提高教师研究试题的水平,尤其在中考总复习阶段,通过少而精的题目,变式、拓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减负增效的精神真正落实到课堂,避免题海战术。
三、说题教研的体会
1.促进了教师对试题的研究
日常教学中教师拿到试题,一般是自己先做,觉得好就拿给学生做,学生做错就开始讲评,如此循环,这样的做法有时产生的结果是,教师讲评多遍的错题,过段时间再拿出来考,学生仍然会重复原来的错误,于是教师感到茫然,甚至觉得讲评出力不讨好,埋怨学生越来越难教了。通过说题,教师对试题不仅仅停留在“做”的层面,深入研究,提升了理论水平。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教师单打独斗永远难抵集体的智慧,通过说题,同行之间对同一问题多角度地认识、切磋,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思维碰撞,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相长,教师通过说题教研,对教材、课标、学生有了深入研究,提升了习题讲评课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了题海战术,促进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解题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克龙.高中化学课堂开展说题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06).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