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文化背景下的软装设计课程改革

2015-09-10乔国玲

中国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软装岭南文化岭南

乔国玲/文

岭南文化背景下的软装设计课程改革

乔国玲/文

近年来,软装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室内装饰领域的专业化变革,软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就业岗位。软装设计不仅成为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方向。本文探讨软装设计课程改革,是立足于构建新学科体系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研究。由于软装设计领域的宽泛性特点,本文也探讨区域文化背景下,课程改革如何与地方行业相接轨。

软装设计 岭南文化 课程改革 室内装饰

如果将软装设计定位成一个学科方向,由于其专业性介于装饰艺术与室内空间设计之间,可以将该学科定位成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交叉性学科。随着人们对室内软环境需求的不断提升,促使了软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成熟,软装设计具备了成为独立学科的市场因素。然而,软装设计对象所涉及的领域众多,如:家具、绘画、雕塑、工艺品、布艺、灯光、绿化等,其宽泛性特征又意味着开设独立学科的难度。笔者通过多年的软装教学与实践探索,感悟到广东地区软装课程如能积极地融合岭南文化和区域市场因素,就能够有效解决课程中的诸多困难,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和市场敏锐性,使软装课程的开展更具实效性。

一、岭南文化背景下的软装艺术

1.岭南文化的本质内涵

岭南地区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历史因素促成了岭南文化的产生。自秦汉以来,战争、迁徙、贸易等外因使得岭南地区先后经历了汉越文化、中原与土著文化、农耕与沿海文化、本土与殖民文化的多重大融合,逐步形成了“勤劳务实、多元并存、兼容并蓄、创新开放”的岭南文化内涵。

2.岭南传统艺术的特点

岭南地区的丰富物产资源,从古至今的沿海贸易,形成了众多具有典型岭南特色的工艺门类,如:潮汕木雕、石湾陶塑、石雕砖雕、灰塑嵌瓷、螺钿漆画、广彩广绣、广式家具等,在形式上兼具中西艺术的美感。岭南传统艺术门类众多,风格独特,但都有共同的特点:艺术写实、装饰华丽、多重工艺、寓意丰富。

3.岭南文化下的软装资源

首先,岭南传统工艺给现代软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典型性也为室内软装营造岭南风格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资源。其次,本土企业软装艺术新品的再造,给传统软装带来新鲜血液,如融入现代生活需求,对传统岭南艺术的再创新,或者应用本土化材质的工艺品制造等。再次,广东地区大型而成熟的商贸交易平台,使得软装产品多样化、国际化,为软装设计师创造简约风格、混搭风格、异域风格提供了丰富的选材和资源便利。从这三方面来看,岭南文化背景下的软装资源,并不意味着单一而陈旧的传统风格,相反,传统文化借助室内空间的软装陈列得到了传播与创新,这种设计现象恰好与岭南文化的精神内涵相吻合。

二、岭南文化背景下的软装教学实践

1.课程增加的限定因素

“岭南文化背景”是给软装教学实践增加的限定性因素,为什么要增加限定因素?一方面为了避免学生陷入不着边际的概念化设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关注本土文化、市场需求、资源现状,使软装课程与本地区的行业相结合。

2.开展多重调研

多重调研包括文化调研、市场调研和趋势调研。文化调研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为了营造岭南传统风格,而是着重调研本地区人群的需求,软装课程参与家居、办公、商业等不同空间案例,对人的调研要有不同的侧重,最好把文化需求、商业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综合起来考虑。另一重要内容是实地文化调研,如考察广东古建筑客家围屋、竹筒屋、西关大屋、祠堂、骑楼、碉楼、花园洋房等,对这些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建筑装饰实地调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岭南文化的理解。市场调研即是对软装行业现状的调研,广东地区市场上有什么具体的资源,学生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软装资源的门类、风格、价格、厂家等因素,涉及到高端定制,应与软装艺术家(工作室)共同开展专门调研。趋势调研并不是简单的市场调研,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不代表未来趋势,要用流行的眼光观察市场现象,把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现象等纳入调研内容中。

表1:软装设计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对照表

3.组织软装项目的实践教学

(1)项目课题来源

软装项目可以直接来源于市场,也可以是虚拟项目。真实项目往往受制于合同限制,有具体条例的要求,项目能否与课程时间结合起来是个问题,能否履行合同避免风险也是个问题。虚拟项目则没有各种限制,课程开展起来比较从容,但是虚拟项目最好是源于已经完成的真实项目。一方面课题具有真实模拟性,有市场的各种限定因素;另一方面,学生作业成果与项目实际成果可以形成比对。

(2)课程实施

首先,教师要设定软装项目实践的前提因素和系统程序。软装设计可以说是室内设计后期的内容,它是在室内设计的整体创意下深入具体的扩充设计,教师要明确作业的限定性条件,包括一般性设计程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优秀软装项目案例欣赏,可以是图片欣赏与实地体验相结合,也可以是鉴赏与批判相结合,要求学生撰写体验报告或项目改造设计方案。教师要把鉴赏案例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优秀案例最好能有项目要求、成本、周期、方案文本、实际效果、客户评价等系统内容。这个欣赏环节非常重要,教师要借鉴一些教学技巧,融入人文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软装设计的基本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艺术修养与品味。再次,结合项目课题,开展多重调研。按照文中“多重调研”的要求来做,形成与项目有关的调研报告,个别课题可以不做趋势调研。最后,项目实施与指导。软装项目实施一般分为:方案阶段、设计表现、制作施工、项目验收、维护和更新几个阶段。教师要全程跟踪指导,方案设计要有明确的风格定位;设计表现要结合市场调查资源,不能天马行空;施工素材最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项目验收要遵循合同要求,绘制完工图纸,注明项目后续的维护与更新。

(3)课程评价与反馈

软装项目课程评价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性评价,以市场的商业目的为准绳,有没有达到市场的价值需求,甲方或消费者的反馈是否积极;另一方面是艺术性评价,根据作品本身的定位,有没有形成空间意境,有没有文化价值,有没有艺术品味,在造型创新上有没有突破等。课程结束最终产生成绩,但教师的分数评价不代表最有意义的反馈,要让学生理解项目课题背后的市场行为,以及作品本身所创造出的艺术价值,教师主导的课程评价可以偏向于后者。

三、探讨软装课程体系的构建

1.探讨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如果软装课程作为室内设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课程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室内设计后期,装饰制作环节的室内设计师;若软装设计作为独立学科,则是培养具有一定人文艺术修养、能够整合多门类艺术资源,服务于室内空间艺术的软装设计师。软装设计师应该是一个综合性设计人才,“了解艺术风格、熟悉市场、整合资源、营造空间氛围、设计表达与制作”是其主要的工作职责。

2.探讨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软装设计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住宅空间、餐饮空间等专题课程紧密关联,是丰富与完善室内空间后续设计的重要课程。同时,软装设计也可以独立于空间设计范畴,与装饰艺术专业形成交叉,与家纺艺术、装饰绘画、浮雕壁画、公共艺术等专题课程关联,是服务于空间设计的综合艺术课程。从这两个课程体系的角度来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其不同体系下构建软装设计课程都有合理性的一面。

结语

广东地区软装资源丰富,软装市场发展比较成熟,软装设计师已经成为独立的专门人才,其收入已经普遍高于同等地位的室内设计师。目前,软装设计课程是我国环境艺术学科体系中相对较新的专业课程,在很多高校的室内设计和家纺设计专业中开设了该门课程,但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门类。由于软装课程的综合性特点,课程开设并不容易,最好能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本文强调的岭南文化背景下的软装项目课程,实际上是强调了区域文化的限定性因素,希望培养具有本土意识,尊重本土文化面貌,同时熟悉本地区资源特点的软装设计师。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1]黄明同.《岭南文化的三次大兼容与三个大高峰》[J].《学术研究》.2000年第9期.第98—99页

[2]袁忠.《岭南艺术的人文精神初论》[J].《岭南学刊》.2008年第4期.第109—110页

[3]王洪、刘杰.《软装设计文化传达的传播学思考》[J].《设计艺术》.2012年第2期.第4—5页

[4]乔国玲.《陈设艺术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年4月

CURRICULUM REFORM OF SOFT FURNISHING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LINGNAN CULTURE

猜你喜欢

软装岭南文化岭南
忆岭南
岭南文化名家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对新时代岭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空间语境设定下的软装设计
不辞长作岭南人
浅谈色调及色调搭配在民宿软装中的情感意义
关于硬装与软装搭配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