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思维

2015-09-10陈永斌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建设

文|陈永斌

一、工程行业管理信息化之殇

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工具代表,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在观念传播、硬件普及、软件应用、市场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总体来看,信息化之路任重道远,行业信息化的应用仍需加速推进。表现在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水平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化决策拍脑袋决定、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时有出现;行动第一的理念过于滥用导致巨大投资打水漂,不注意同行借鉴和规律总结,屡战屡败;信息化总体成效不佳,信息化对企业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人才匮乏等。雪上加霜的是,核心主业信息化未具雏形,企业已经被强行带进了新一轮“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科技洪峰之中,裹挟前行。企业商业模式重新思考构建以及加快与信息化的融合应用带来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互动促进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谋求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企业燃眉之急。

二、古往今来看管理信息化

万事万物,皆有其道。道就是事物运行的规律,信息化也不例外。实际上,从历史来看,信息化古已有之。从本质意义上来看信息化,能够加速信息采集并能快速传播、高效利用信息数据助力分析决策之用即为信息化。汉代建武初年长城的烽火制度、明朝的锦衣卫制度、明清时代的钦差大臣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某个领域的信息化。无非信息化的载体不是IT技术,而是某种容易识别的物体来代表,或者通过人作为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的载体,信息化体系的设计者通过制度设计达到快速采集、传递、利用信息的目的。比如明清两朝不设立宰相,中央高度集权更需要信息化体系的支撑才能巩固皇权和政权。从这个意义上看,信息化都围绕便捷达成管理者的目标而设计,包括管理架构、管理程序和配套的机制设计等都是信息化体系设计前思考清楚并与之深度融合的。

不同的时代,信息化的建设都是依赖当时的科技和恰当的载体来达成。现代社会,涌现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云技术等先进科技,由于在信息采集、快速计算、高速传播、海量存储、自动分析等有天然的优势,IT技术就成了现代社会信息化最佳的载体。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容易给人感觉信息化就是IT,IT就是信息化。本质上,IT只是一种工具,一个载体而已,而信息化就是以业务为核心、管理为本质、IT为外壳的系统工程。

三、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系统思维

当今时代,由于信息化融合了业务、管理和IT技术,跨界融合和协同推进就成了信息化实施难的重点和关键。其中的每一条线的精通和熟练足以让一位领域专家全力投入,更需要价值同向的专家成员进行一定的跨界融合,聚集在一把手为信息化成功全力以赴。如果在启动管理信息化之前,对信息化有一个通透的了解和认知,知悉其建设规律,信息化建设就会少走弯路,通过阶段性的成就巩固信息化建设的信心,把信息化建设带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中来。

信息化工程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可用“七为模型”来阐释,即“战略为势,业务为本、模式为基、IT为器、人才为根、文化为境,创新为魂”。只有把信息化放在IT之外,管理之上,才能脱离当局者迷的困惑,全盘透视信息化的实质,为信息化工程的规划、建设、实施、运维等提供思想认识上的启发。

战略为势。不少施工企业的业务板块多,什么赚钱做什么,很多业务板块缺乏长远发展的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靠内部运营效率提升来提升业绩已难见成效。产业结构本身需要优化,企业如果不做战略思考,盲目对这个板块业务进行信息化投资,很可能导致竹篮打水。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业务板块更需要战略思考和规划,为后续的信息化规划奠定基础。因此,信息化的业务板块对象应有所选择,在阶段定位上跟规划匹配,明晰的业务定位为信息化的投资决策提供方向指导。

业务为本。企业信息化的目的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指向目标的,企业目标的实现根本上离不开企业的业务支撑,没有业务,企业就是空壳,企业的战略就是空谈。信息技术与管理都是依附于业务并服务于业务,通过业务思路的理顺、业务流程的改进、业务执行的考核奖惩、业务执行人的素质提升等做好业务,做大、做强、做稳业务,进而实现企业目标。

模式为基。信息化工程中,信息系统固化的是企业的业务模式或管理模式,只有在战略明晰下经过优化调整后的商业模式才能固化到系统中,商业模式所属的组织模式、管控模式及盈利模式等都是通过系列流程呈现出来,流程体系及流程环节上的责权利配置和风险点设置都应体现出企业的商业模式,并指向企业战略。如果信息化在系统规划之前不考虑模式优化及调整,只是在原来的管理基础上加载了IT的外壳而已,信息化对管理的提升作用有限。

IT为器。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工具的革新,工具代表先进生产力。信息时代,IT技术当仁不让的成为社会发展的最佳工具,体现为计算工具、传输工具、开发工具、统计工具、存储工具等等。企业信息化工程中的各种信息系统也是信息化社会中的工具之一,无非是嫁接了业务及管理的思想和模式,但是利用了工具的高效、准确、快速、自动化等成就了企业降本增效控风险的目标实现,并以工具导入为契机,倒逼企业管理升级。

人才为根。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为业务管理嫁接IT系统的融合工程,实施信息化工程必须有精业务、懂管理、熟悉IT的人才团队,无论企业内部拥有还是借用外脑,聚集在信息化一把手身边,价值同向、利益同向的团队才是信息化工程的保护伞。这在国企和民企都存在天然缺陷,国企精业务、懂管理及专业的IT人才济济一堂,但价值同向、利益同向的要求是一道门槛,企业政治色彩浓厚;民企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信息化的认同度上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对信息化建设规律的认知和落地执行离不开人,缺乏合适的人才主导信息化的开展是信息化之殇。山东有一家民营施工企业,董事长对信息化建设认识到位,由于难觅信息化领军人才,信息化工作不敢贸然启动。

文化为境。信息化是全员工程,信息化从规划、建设、实施、运维开始就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的贯彻执行,信息化又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甚至有较大的人事动荡。如果从开始不注意积极培育信息化变革的价值观,仅靠制度强力推行,必将对信息化的推行产生相当的阻碍。如果能够恰当把制度与文化组合运用,软硬并举,用文化的柔去感召中间派,建立信息化工程的推进统一战线,最大化的团结企业全体员工,信息化之路将会越走越平坦。

创新为魂。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终归要回归到企业生存与发展本身,即在市场竞争中谋求优势,提升竞争能力。如果建设的信息化都是标准化的,没有个性化的东西彰显差异,企业靠什么弯道超车,拿什么脱颖而出?企业在构建商业模式,梳理业务竞争策略,用人的理念,资源的整合,文化建设,组织流程优化、执行力建设等方面不落俗套,积极拥抱最新科技,迎合“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借助信息化契机,把管理的本质和最新科技互动融合,构建听说过、看不懂,看得懂、做不来,做得来、效果异的领先优势。如果企业没有创新的基因,一旦市场风云变化,行业重新洗牌,这些企业可能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信息化的业务管理IT融合特性注定了信息化建设将是一场持久战,也注定了信息化是一场资源耗费的、呕心沥血、痛苦磨合的系统工程,是一场管理变革和管理升级。没有强有力的团队,没有足够的资源保障,没有恰当的策略,没有把信息化与企业实践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没有变革的勇气和智慧等,信息化可能就会成了形式的作秀,抑或成为虎头蛇尾的游戏,甚至成了烂尾楼工程。

四、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感悟

首先,经验辨识先于经验借鉴。由于工程建设行业的信息化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信息化对很多企业来说虽有了理念推广阶段的熏陶,但是熟知其规律的仍不容乐观,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匆匆上马,被信息化的浪潮裹挟前进,在试错机制的强行洗礼下完成对信息化建设规律的重新认识。这些经验沉淀是社会的财富,为其他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支持,少走很多弯路。然而,经验丛林中,每种经验都是当事企业在特定环境下信息化的摸索与实践,都有适用范围和背景,如何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环境契合的经验,或者化整为零,找到某一高度相似的经验以供借鉴,需要一定的眼光和辨识能力,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其次,系统思维才能驾驭系统工程。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意向开始,到项目立项,到规划、设计、研发、测试、上线、运维等;从战略定位,到业务策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到具体的表单文档等;从变革管理危机意识的灌输,到组织结构优化、人事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统一战线建立、展示阶段性成果到变革文化培育、传播、落地生根;从信息化上线的微观内部环境、到市场环境、到行业趋势研判直至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的解读等等。诸如此类,作为工程企业管理信息化决策一把手或者高层团队,在启动管理信息化之前,需要系统思考。所谓看远做细,抓大放小,不仅仅看懂每个模块,也要都懂模块之间的关系,拥有系统的思维才具备驾驭系统的工程。“七为模型”或许为信息化系统思考提供一种认识上的框架。

最后,树立信息化工程的信心。工程行业信息化虽然复杂,但只要认识其规律之后,智慧与坚持就成了信息化工程成功的不二法门。信息化工程的信心来自于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律认识和资源掌控。多与同行交流,多向同行借鉴,善于聚集资源,信息化之路剩下的就是坚持,遇到信息化工程过程中的阵痛,不回头、不观望、不动摇、不放弃,终究会迎来信息化建设的雨后彩虹。

猜你喜欢

信息化工程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