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新常态”务实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2015-09-10孙璐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20期
关键词:建筑业新常态升级

文|本刊记者 孙璐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长期以来,业内反复提及建筑工业化、住宅工业化,现在提到建筑产业现代化。那么究竟何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呢?建筑产业现代化具有三大核心指标:一是经济因素,二是现代因素,三是科技因素。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发挥支柱产业作用的真正抉择。

“新常态”主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从过去依靠规模扩张、低价劳动成本、低价土地政策、不注重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向依靠质量提高效益型转变。“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建设正处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稳定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向从规模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三是经济发展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四是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样一个“大转换时期”。总的来说,“新常态”的核心就是将经济发展动力从依靠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规模投入驱动切换到创新驱动上来,提高发展质量和生产效率。

面对“新常态”,我国的建筑业也要积极务实,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行业竞争力。当然,在整个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前,需要明晰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目前建筑业存在的问题,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总结到:“一是建筑业生产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严重存在‘三低一高’的现象(产值利润率低、劳动生产率低、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交易成本高)。二是建筑业生产方式落后。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源浪费大、污染物排放多。三是近年来国家财政基本上没有给建筑业资金投入,致使建筑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四是职业教育严重滞后,操作工人业务素质低下。”

面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价值链深化带来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像建筑业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和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要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急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产业方向转变。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大多数行业内骨干企业来说,基本形成了没有规模不大、没有主业不稳、没有投资不富、没有专业不优、没有海外不亮、没有品牌(实力)不强的五大板块,已经比较好的实现了人才强企、科技兴企、主业固企、多元利企、品牌亮企的发展战略,为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领军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建筑业要实现转型升级,还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国家层面来看,下一轮企业改革的重点一是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三者责、权、利对称,实现“适度集权、合理分权、系统监控”。二是要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以混合所有制为主流模式的非公有经济、职工股权与国有经济和央企股权互渗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市场化的经营机制,真正形成现代企业制度。

对于建筑业而言,则更应该在混合制的模式下进行改制。吴涛具体解释到:“从行业主管部门层面,要通过市场准入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定不同企业资质的门槛设置,实行不同企业资质的市场划分。通过新一轮企业资质就业,进一步提高行业产业集中度,使不同类型企业按不同条件上升到新的市场竞争层次和高度,实施差别化发展,防止产业结构盲目雷同,统筹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从企业层面来讲,重点是实现以资产经营带动生产经营,资本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建筑业要想在混合制模式下进行改制,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大建筑业的概念,依靠大市场,谋求大发展。其次要有“智慧大脑”的思维,超前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打造智慧企业。三是紧扣“一带一路”经济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除此之外,建筑业还要深化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实施多化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坚持主营一体化发展。就是要依托工程总承包的优势,从勘察、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管理、项目调试方面,做强、做优主业。其次,行业内有条件的企业还要加强多元化发展,在做强、做优主业的同时,可以向非建筑领域渗透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加强资本运营。第三,要积极应对“营改增”挑战,行业内各个企业要练好内功,超前研究、全面准备、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其中包括管理体制、材料供应方式、财务管理等多方面。最后,要坚持经营总量控制,以稳增长、控风险、调结构、促发展为原则,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控制产能过剩、无限扩张、管理跨度失控等。形成多化经营,信息化管理,工厂化生产,现代化建造,集团化发展,国际化跨越。吴涛总结到:“下一阶段,建筑业改革的挑战一是要强调思路之变;二要把握主动之机;三要共议破题之举;四要探求创新之道。”

坚持科技领航 支撑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迅猛发展,科技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产业更新换代日趋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将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于建筑业而言,实现新时期企业转型升级最根本要素是依靠科技创新领航,最关键要素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针对建筑业实际,提出“完善以工法和专有技术成功示范构成为抓手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机制”。相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先后有1500多项优秀项目管理成果发布,2476项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面市。

建筑业企业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行业的驱动作用,将技术与管理创新两轮驱动作为企业领先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规划、行业指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参加”深度融合合作。对此,吴涛认为:“以科技手段带动企业转型升级,最关键是要加强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和BIM技术的广泛推广与实践应用。BIM技术的应用核心和价值在于参数化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驱动力量。企业要建立科技进步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中国建筑业协会设立的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成果创新奖,目前已经成为建筑业申报国家级科学技术奖的重要依据。”

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还需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而提升绿色建造能力,促进行业内企业转型升级。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给建筑业一个信号,要以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主,要抓好绿色建造。谈及绿色建造,它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建筑建造模式,包括绿色规划设计、绿色建筑技术、绿色施工等方面。

吴涛表示:“绿色建造施工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创新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我们要按照施工的六大要求抓好绿色施工。”

更为重要的是,绿色建造施工为建筑业坚持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如今,建筑业已经不仅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建筑业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深化管理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推进产业工人培育机制创新。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目前已经转入现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当前建筑业急需两种人才,一种是复合型高端管理人才;一种是一线操作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建筑业企业需要对一线操作工人建立相关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人才管理。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产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内涵,最终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首先,要深入研究探讨建筑产业现代化内涵及其特征。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一个产业链,它的特征包括建造过程精益化,建筑预制装配化,项目管理国际化,是企业高管经营化,产业工人技能化,产业链集成化以及产品优质绿色化。而以上这些特征都是实现产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所在。

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以人文、绿色、科技创新发展为理念,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为先导,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以部件工厂化生产为途径,以保障质量为红线,以现代项目管理为核心,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将建筑产品全过程的融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管理服务以及新材料、新设备的更新换代等环节集成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系统。依靠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队伍,通过精益化建造,实现为用户提供舒适、低碳、绿色、经济、美观和满足需求的优质建筑产品。只有这样,建筑业才能真正形成现代化产业。

猜你喜欢

建筑业新常态升级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