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国宝
2015-09-10李永翘
李永翘
于右任考察莫高窟
1941年秋,兰新公路通车,国民政府检察院院长于右任闻知后,兴致勃勃地由陪都重庆来西北视察。
10月5日,正是农历的中秋佳节,于右任在中央监察委员兼陕甘宁青新五省监察使高一涵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敦煌,并于当天赶到莫高窟。
当时正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的张大千陪同参观,为他们讲解莫高窟的历史。在参观中,于右任在窟内的一些灰烬堆里,发现了晋代书法家、敦煌人索靖书写的《月仪帖》墨迹残字,以及西夏时期的草书数纸,说:“这莫高窟可真是个艺术宝库哇,到处都是宝贝!”他感从中来,吟诗道:“瓜美梨香十月天,胜游能复续今年?岩堂壁殿无成毁,手拨寒灰捡断篇。”并注:“在莫高窟见月仪墨迹四五字,及西夏草书数纸。”
当晚,张大千在莫高窟下的住处设宴,招待于、高一行,欢庆中秋佳节。张大千向于右任建议,要国家把莫高窟收归国有,建立专门机构,以便管理、保护、收集、整理、发掘、研究和宣扬敦煌文物艺术。他希望于右任能够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影响,促成此事。
于右任对张大千的建议完全赞同。还说他有个设想,建立敦煌艺术学院,寓管理、保护、研究、教学于一体,而且,就由你张大千来当院长!张大千一听于右任想成立敦煌艺术学院,很高兴,唯对要他当院长一事,坚辞不受。
10月7日,于右任又去安西莫高窟(又叫万佛峡)视察参观。于右任发现,安西莫高窟里的壁画之精美,遗迹之古美,价值之贵重,比起莫高窟来并不逊色,可说是敦煌艺术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榆林窟的破败荒凉,比莫高窟更甚。
1941年10月下旬。于右任回到兰州,随即向甘肃省的党政军要员们谈了自己西北之行的感受,希望他们能重视敦煌这一伟大的文化艺术遗产。于右任言,莫高窟、榆林窟等不仅是世界的奇迹,中国的骄傲,而且更是甘肃的骄傲!作为地方长官,应当对祖国的这一瑰宝无比重视与爱惜。
于右任在兰州多次约见新闻记者,用亲眼所见热情洋溢地向记者们介绍、宣扬了敦煌文物艺术的宝贵,再三强调了敦煌文物的巨大价值。于右任的这些呼吁,在新闻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同年11月,于右任经西安返重庆时,在西安也发表了同样内容的讲话,大力宣传了敦煌文物的重要,大声疾呼须立即行动起来,尽快建立起敦煌艺术学院,以积极设法保存石窟艺术文物。于右任还指示陕西省政府的有关机构,召集名画家王子云等人前来商谈,要他们以官方名义,组织起一个“西北文物艺术考察团”,专门去敦煌地区深入考察石窟艺术。
当年底,陕西省的有关单位即组织“西北文物艺术考察团”,由王子云任团长,率领美术、历史、考古等各方面的专家十多人,前往敦煌进行科学考察与临摹壁画。
于右任提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
1941年12月14日,于右任回到重庆,当天即向国民政府呈交一份正式提案,要求尽快建立敦煌艺术学院,妥善保护管理及研究发扬敦煌文化艺术。
提案全文如下:
为提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以期保存东方各民族文化而资发扬事,右任前次视察西北,因往敦煌县参观莫高窟之千佛洞。洞距敦煌县城四十里,依崖筑凿,绵亘里许。志称有千余洞,除倾地沙埋者外,尚有五百余。有壁画者计三百八十,其中壁画完整者亦二百余,包括南北朝及唐、宋、元各时代之绘画、泥塑,胥为佛经有名故事。其设计之谨严,线条之柔美,花边之富丽,绝非寻常匠画,大半出自名手。今观其作风,六朝以上无考,自唐以下,率类阎立本派。唐塑分西番塑、中国塑两种,衣纹、神态极精,大者五六丈,小者仅尺余,无不奕奕如生。就所见之文字,有梵文、西夏文等五六种之多。而各时代之供养人之衣冠饰物用具,亦可考见当时之风俗时尚。洞外残余走廊,犹是宋时建筑,惜在过去未加保存。经斯坦因、伯希和来诱编取洞中藏经及写本书籍,又用药面拓去佛画,将及千数。复经白俄摧残,王道士涂改,实为可惜。沙埋之洞,不知更存何物!
且闻敦煌西部尚有千佛洞,数仅二十余,壁画尚存。而安西万佛峡之榆林窟,洞中壁画完好者凡四十六,曾往亲自察看,其壁画之精美,皆可与千佛洞莫高窟匹敌。
似此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若再不积极设法保存,世称敦煌文物,恐致湮灭。非特为考古家暨博物家所叹息,实是民族最大之领失!
因此提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招容大学艺术学生,就地研习,寓保管于研究之中,费用不多,成功将大。拟请交教育部负责筹划办理。
是否可行?理合具文,提请公决。
与此同时,为了引起国家、民众及社会各界对于敦煌文物艺术的重视,于右任在重庆的各个场合,还多次谈起了自己的这趟西北之行,谈起了敦煌文物的灿烂、伟大和尽快保护敦煌文物的重要。
为了扩大敦煌的影响,表明敦煌艺术学院的成立是实有必要与迫在眉睫,于右任还把自己的这份提案,全文发表在1942年2月重庆出版的《文史杂志》第二卷第四辑中。此提案公开后,迅即引起很大反响,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1943年1月1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正式设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隶属于教育部;并从即日起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不久,教育部正式行文公告:聘请高一涵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常书鸿任副主任委员,王子云任秘书兼委员,张维、张大千、郑西谷、张庚由、窦景椿等五人为委员。
常书鸿走马上任
1943年初,从法国留学归来、被新委任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副主任的常书鸿,将妻儿留在重庆,一个人单枪匹马踏上了奔赴敦煌的征程。
常书鸿到兰州后,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曾开了一次会,商讨今后工作。会上有人提出,要把研究所设在兰州,常书鸿坚决反对。他说:“所址如果设在兰州,远离了敦煌达二三千里地,这还搞什么研究和保护工作呢?”常书鸿的意见虽然得到了于右任等人的支持,坚持下来了,但赴敦煌的人员和物资,却没有着落。常书鸿对此焦虑不堪,经过东奔西跑,东拼西凑,才将赴敦煌的班子初步搭齐。他们于1943年2月20日清晨从兰州出发,一行人乘汽车、骑骆驼,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于3月24日才抵达敦煌莫高窟。
张大千闻知常书鸿已到敦煌的事后,高兴非常。他派儿子张心智和侄儿张心德代表自己,骑马驰往途中迎接。常书鸿被接来莫高窟后,张大千热情相迎,亲自下厨炒菜,设宴为常书鸿接风。席间,张大千向常书鸿谈起了自己来敦煌的经过与工作,并提出了今后保护莫高窟的建议。常书鸿也谈了自己对于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的大致设想,希望张大千能予以支持。
从此,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所址,就设在了莫高窟的中寺(又名皇庆寺)。
常书鸿到了莫高窟后,立即投入了对敦煌艺术的调查和考察。张大千每天都派自己的助手陪同,也常抽出时间亲自陪同考察重点洞窟,以帮助常书鸿迅速熟悉莫高窟的历史和现状。
经过一年的筹备,重庆的教育部终于行文,宣布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于1944年1月1日正式成立,由常书鸿任所长,负责开展对敦煌文物艺术的管理、保护、研究等工作。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这座文化艺术宝库,终于有了第一个官方的保护与研究机构,濒于毁灭边缘的敦煌艺术,从此得到了解救、保护与新生。它还同时标志着全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敦煌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及安西榆林窟等艺术宝窟,从此被正式收归了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