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们为什么要看电影

2015-09-10徐江

综艺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烂片平视华语

徐江

主创者把观众的智商取一平视,或稍有升华,进而在这一前提下铺陈开造梦的努力,买票的人自会看到你的诚意。

媒体近一阶段关于电影的焦点话题之一,就是资深导演们在不同场合对“烂片”的抨击。涉及新兴的“综艺电影”“粉丝电影”市场概念,也触碰到对华语电影未来生态的担忧。

老导演们抨击粗制滥造,有声音出来嘲笑:他们当年不也是靠这类东西起家的吗?此话算不上抬杠。不过,却间接揭示出内地电影目前的某种尴尬—抨击烂片的导演,未必没拍过烂片(有的还在继续拍),可是被他们抨击的那些片子,却实在是更烂的“电影”。

一旦平心静气进入“烂片”话题,我们就会发现:抬杠不是目的,真正需要新导演和投资人思考的是,老导演们当年是在银幕数可怜、电影市场机制草创、来自美国电影的冲击力有限的前提下,拍出的那些烂片。当时的市场还勉强能允忍他们这样做,但在今天,在市场放映机制初见雏形的背景下,环境还会纵容新导演把前辈的“劣迹”从容复制一遍、然后慢慢等待他们成长为能拍出正常电影的导演吗?

后来者登堂入室,门槛一定要比前人高。不只是竞技体育,文艺也是如此,电影当然不例外。所以,抨击和嘲笑那些烂片的质疑者,恰恰说明了当下华语片所面临的舆论氛围,或许并没有票房胜利者们所一厢情愿的那么健康。内地的银幕数再多,观众也终会有被“一锤子买卖”烂片彻底摧毁信心的时候。几年前其实已经进入濒危点了—《泰》大热时,我就说过《泰》的票房奇迹里,有一部分是源于观众对众多本土电影绝望后,所进行的“惩恶扬善”型追捧。如果投资人和院线今后依然一根筋式地、照着“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复制性立项和档期保护,崩盘的危险随时可能出现。

市场行为这些年,已经教会一些影人在某部电影立项前,针对观众群的观影趣味,做一些相应的调查和简单的换位思考。但有一个深层次的疑问,本土影人似乎一直在回避,那就是—在今天,在有免费的电视和视频下载可供选择的前提下,观众为什么还要去影院看电影?

在起码的休闲娱乐诉求,已经拥有替代选项的时候,人们进入影院,通常只会有两种期望:希望在银幕欣赏到别处无法提供的视觉享受;希望在90分钟到180分钟时间段里,通过电影尽快获取一些平时很难拥有的人生启迪,抑或思考人生的视角。

就目前华语片的基础来看,这两方面多少都是有些不足的。前者相对好办,可以靠引进国外技术团队予以弥补。后者则因为涉及影片主创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如何将那些真正优质的观念与观影者成功对接,实施起来相对更吃力。

填补这两方面的空缺,大数据和全球影视桥段大杂烩恐怕都帮不上忙。关键在于:主创者、投资人不要把观众的智商定得比自己过低或过高,取一平视,或稍有升华,进而在这一前提下铺陈开造梦的努力,买票的人自会看到你的诚意,这将比单纯寄望于付费评论和报道,来得更可靠。

猜你喜欢

烂片平视华语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平视
好习惯“坐”出来
那些年,我们遇到的机智神回复
神回复
神回复
平视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
文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