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共存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09-10冯源洪亮

经济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制造企业会计信息化

冯源 洪亮

摘 要: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共存期是指传统会计模式尚在工作的前提下,引入信息化会计工作模式的时期。企业在该时期的工作中往往存在很多冲突。文章主要结合制造企业中会计与生产的集成关系,研究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共存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进而使制造企业的会计部门利用财会软件的基础数据顺利开展成本核算、计划与控制等工作,最终实现企业从传统会计向信息化会计工作模式顺利过渡。

关键词:制造企业 信息化 会计 共存期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06-02

制造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财会部门工作的对象是企业资金流,资金流是企业经营成果和经营效率的最终反映,所以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一直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关注的重点。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很多制造企业在实施像ERP这样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时,需要逐步进入全面的企业信息化,最初都是局限于财会部门和内部管理层,这一阶段叫做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共存期。该时期没有把财务与生产进行较好地集成,所以在该阶段,制造企业的会计工作必然会出现高水平的信息化软件操作与传统手工会计操作的冲突。

所谓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共存期,是指企业传统会计模式尚在工作的前提下,就引进信息化会计工作模式,两种模式共同应用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时期。信息化会计和传统会计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以及规章制度等是截然不同的,在实际工作中必然存在冲突,只有准确找出企业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共存期的问题及原因,才能妥善解决问题,进而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全盘胜利。

一、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共存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企业信息化的不完全性,制造企业中复杂的生产环境数据还不能与会计工作完美结合,主要出现以下问题。

1.企业会计信息化规划不合理。合理的会计信息化规划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正确开展的引航灯,但是目前很多制造企业由于对信息化思想理解不完整,在进行会计信息化规划的制定时出现了以下的问题:首先偏离了企业整体的战略规划目标,没有站在企业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其次,有些企业在共存期容易忽视会计和生产等业务流程的集成和优化,业务的不规范导致“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此外,有些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项目规划小组人员选取草率,在关键时刻不能给予支持。

2.成本核算方式落后。成本控制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关心的事情,企业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和分析,来优化资源的利用,提高效益。在信息化会计阶段,可利用会计软件和其他子系统的集成特点,使用标准成本技术进行成本的精确核算。而传统会计工作一直习惯于事后成本核算,在向信息化会计工作模式过渡阶段,由于生产数据获取不及时等原因,很多企业还是采用事后成本核算方式,即使有些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技术,在应用中也很少能得心应手地利用软件工具进行成本的实时核算。

3.计划和控制作用发挥不充分。传统会计工作的特点是面向历史进行数据的记录,企业很少用记录的数据进行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工作,原因是数据缺乏参考价值。由于生产流程的复杂多变,很多会计工作中记录的生产数据并不准确,企业自然无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和车间控制。在会计信息化階段,先进的会计软件可实时接受来自生产、采购和库存等环节的准确数据,但由于受之前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的影响,很多企业工作人员仍沿用传统的做计划方式,没能充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控制。

4.缺乏会计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会计不是简单的用信息技术代替手工会计操作,而是对原有会计流程的优化,需要会计人员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共存期都是机械性地使用软件,认为会计软件仅仅是代替以前的手工操作,对软件功能不了解,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错只会等待软件开发方来解决问题;或者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解决短期或眼前问题,违背会计软件的固有原理进行简化操作,造成系统数据紊乱,成本核算失真;此外还有些会计人员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数据丢失,使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二、解决对策

依据财政部于2009年4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确立的未来5-10年发展目标,企业要重点搞好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与评价报告和人才培养等因素的信息化。面对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共存期的问题,在制定解决对策时也要以此为指导纲要。

1.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要以企业整体战略规划目标为导向,从企业整体收益的角度来制定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具体工作应从以下两点入手:

(1)对会计相关的基本数据和流程展开梳理,优化财务工作流程,为获取实时、精准的数据提供保障。制造企业会计基础数据包括物料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环节的原始记录,具体表现为生产计划、工时定额、完工进度和销售发票等数据。

(2)在信息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共存期,应通过培训工作让战略层管理者能真正了解到信息平台所能提供的功能及对企业发展的帮助作用,并且对战略层领导明确提出在信息化会计阶段需要配合的工作内容,使管理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做到有的放矢。

2.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管理。共存期的成本核算之所以落后,主要原因是基础数据的获取不及时、不准确,成本核算模块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子系统成本核算模块的优势,企业要加强对原始数据的管理,通过培训和制度约束等手段,不断加强财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业务人员对原始数据的重视程度,规范数据录入工作,采取电子数据和纸质数据配合的措施,既避免数据录入出现偏差,又为以后数据检验工作提供了原始依据,还为后续模块的实施提前准备好规范数据。

3.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计划和控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只注重内部资源的优化,却忽视了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计划和控制,没能给企业提供周密的供应链计划,难以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作提供支持,因而缺(下转第108页)(上接第106页)乏供应链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协调。这就需要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从下向上逐级递交需求,从上到下地满足需求,保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货整个过程中各环节都能实现JIT模式,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真正的集成起来,进而实现计划和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

4.坚持会计人员全过程培训。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是由于企业在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前,未对企业进行合理的系统分析和事前人员培训导致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基础数据内容庞大、涉及面广、操作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在客观上要求企业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将培训工作贯穿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应用全过程。培训涉及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所有财务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理念、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概念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

(2)充分认识企业整体和财务部门的关系,了解用户需求,确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和培训计划。

(3)对员工进行业务的培训。主要围绕企业自身使用的那套会计信息化系统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请相关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并实际操作,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将培训贯穿于系统运行全过程,达到能熟练使用会计信息系统软件。

(4)进行培训成效评估,检验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培训成效评估,能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检验培训是否达到预计目标,并在评估过程中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有助于以后培训工作的进行。

以上是针对制造企业生产制造的特点,对信息化会计和传统会计共存期出现问题的总结,并遵照会计与生产集成的思路,从企业的角度提出解決对策,以保证制造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财会学习,2009(7)

[2] 海啸.诌议“一把手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展望,2015(3)

[3] 王晴晴,王国会.基于ERP的作业成本系统构建[J].经济师,2014(8)

[4] 高长元,魏玲.ERP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冯源,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洪亮,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制造企业会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