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匹诺曹”没有说谎

2015-09-09徐丹

科学24小时 2015年9期
关键词:恐惧症心理疾病焦虑症

徐丹

韩剧《匹诺曹》的剧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女主角是一名匹诺曹综合征患者,只要一撒谎,就会出现不停打嗝的症状。在经历了重重考验和挑战之后,最终她选择直面病症,做了一名报道真实情况的社会记者。但是,现实是否真的像电视剧中那样酷炫呢?

其实,这些都是编剧们脑洞大开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匹诺曹综合征和说谎八竿子打不着,它实质上是一种因社交恐惧与人际交往敏感而产生的心理疾病——被笑恐惧症。

匹诺曹综合征

匹诺曹综合征患者一旦感到自己被嘲笑,就会如临大敌,恐惧得肌肉紧张、全身僵硬,仿佛立刻变成了木偶。他们在辨别善意的打趣和恶意的玩笑上很有困难,通常将任何形式的“笑”都与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个过程没有办法自主控制。轻度的被笑恐惧症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约为3%,在中学生这样人际敏感时期的群体中,患者的比例高达17%。

为什么匹诺曹综合征患者会如此敏感地执着于负面情绪,甚至对于“笑”,他们也要建立负面的情绪连接呢?研究者推测,匹诺曹综合征患者一般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经常受到来自他人,尤其是家人的奚落、嘲笑。这些人通过嘲笑引发孩子内心的羞耻、恐惧,来达到控制他们行为的目的。所以,笑在这些孩子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和创伤,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笑并不代表愉快,反而代表了嘲笑和贬低。由此看来,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促使他们在“笑”与“负面情绪”之间建立了联系。

研究发现,当不涉及可能指向自己的嘲笑时,匹诺曹综合征患者对于玩笑和幽默的理解力与其他人没有差别。由此可见,他们并不缺乏幽默细胞和打趣的智慧,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接纳和温暖,这样他们就会小心翼翼地从自我防卫的“保护壳”里伸出触角,逐渐放松,让笑与恐惧、愤怒、羞耻等一系列负面情绪的联系逐步消退。

社交焦虑症

其实,匹诺曹综合征患者的一些表现比较接近心理卫生领域的社交焦虑症。两者都会出现与社交有关的焦虑反应。但匹诺曹综合征更特定于对被笑的敏感,而社交焦虑症则不仅限于此。社交焦虑症患者对普通的社交场合都会感到担心,对与他人的交往感到没来由的害怕,重者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焦虑,对社交场景出现持久、明显的害怕和回避。

社交焦虑症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发病年龄较低,多见于青少年时期(13~19岁),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当然,对于一些有压力的社交场合,比如面试、答辩、演讲等情境,出现短暂的紧张焦虑是普遍、正常的情绪反应,加强训练即可逐渐消除。只要不是过度、持久的焦虑,一般都不必担心。

当你在任何场合感到焦虑不安时,都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把自己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出快活、轻松和自信,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让自己的身与心得到全面放松,从而抛弃过分的焦虑。

猜你喜欢

恐惧症心理疾病焦虑症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怎样识别焦虑症?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我有开学恐惧症
被盯恐惧症
别笑,这些都是认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