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秋轩照相馆与贵州辛亥革命

2015-09-09徐宏力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贵州

徐宏力

摘 要:1907年,张百麟聘请广东摄影师谢石琴创办了贵州第一家照相馆镜秋轩。在镜秋轩,张百麟等人创建了革命党贵州自治学社,组织、策划、发动和指挥了辛亥武装起义,诞生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实现了贵州的光复独立,结束了清朝政府在贵州的专制统治,经历了“二·二”反革命政变。镜秋轩照相馆孕育和成就了贵州辛亥革命,忠实记录了贵州辛亥革命的历史风云,证明了摄影技术在推动和促进贵州社会变革和进步中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贵州 辛亥革命 谢石琴 镜秋轩照相馆

中图分类号:K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5)02-125-130

翻阅贵州辛亥革命的历史,从自治学社的成立、武装起义的发动、贵州的光复独立、大汉贵州军政府的建立到“二·二”反革命政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与张百麟和他创办的贵阳田家巷“镜秋轩照相馆”密切相关。

一、张百麟与镜秋轩照相馆

张百麟(1879-1919)字石麒,号景福,祖籍湖南长沙,出生在贵阳中下级官僚家庭,贵州自治学社(自治党)创始人。其父张翰,字奕安,以知县分发贵州任用,历任贵州地方厘金总办、知州等职,在贵阳田家巷(今市府路西段,市府路小学对面,现贵阳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购置宅院一座,取名“镜秋轩”,张百麟就在这里出生和成长。又同张翰与历任贵州知县的湖南同乡黄鲁岩联姻,黄以女惠芳嫁百麟。

早年,张百麟拜吴嘉瑞为师,接受维新思想,研究新学,广交朋友。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张百麟二十三岁,其父任坡脚(今安龙县属)、百层河(今贞丰县属)厘金总办和开州(今开阳县)知州。张百麟前往省亲,在兴义、安龙、贞丰、开阳结识一批具有革命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如孟广炯、钟振玉、钟振声、胡刚、刘希文等人(这些人大多成为自治党的骨干),开始酝酿革命。1906年其父死在知州任上,张百麟返回贵阳“镜秋轩”家中,参加贵阳青年组织的读书会活动,如饥似渴地阅读鼓吹革命的书籍,报刊杂志,对现实社会开展研究。张百麟对清政府的政治腐败,丧权辱国,官吏贪污专制,民不聊生等社会现状深恶痛绝,原有的维新思想逐步向革命思想转变。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贵州官立政法学堂成立,张百麟与钟振玉等人考入政法学堂,因张捐有通判官阶得入官班,成为候补官员。在政法学堂,张百麟结识了具有革命思想的教员张鸿藻(贵州安龙人,留日学生)和张泽均、周培桥、韦可经、黄人瑞等进步同学,这时他创立贵州自治学社(自治党)。但此时的张百麟因父亲于开州去世后,全家靠变卖家产和其妻黄惠芳娘家接济,生活十分拮据。为解决经济困难和掩盖其秘密革命活动。张百麟在结识了刚来贵阳准备开办照相馆的广东摄影师谢石琴后,决定将镜秋轩前院辟为照相馆,取名“镜秋轩照相馆”,聘请谢石琴为摄影师,主理照相馆一切事务,对外自称镜秋轩照相馆“老板”。

谢石琴(生卒年不详)广东人,为自治学社第一批入社的革命党人。年轻干练,为人随和,生活俭朴,技术熟练,钻研业务,经营管理有方。谢石琴喜好书法,贵阳甲秀楼三字牌匾就是谢于宣统年间所书。在镜秋轩,张谢配合默契,谢是张百麟得力的骨干和助手。

光绪末年,距1839年达盖尔银版法摄影术发明已经七十年,摄影技术在全世界已经开始普及,而此时的中国清廷皇宫已有专职的洋人摄影师。照相已成为当时达官贵人地位和身份的标志,照相已是一种时尚的高档消费。镜秋轩照相馆顺应历史的潮流和市场的需求,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节期间,在一片炮竹声中正式开业。

镜秋轩宅院占地虽不足二亩,分前院和后院,然建筑设计十分合理,全院优雅宽敞,后院为张百麟家眷的住宅,设有客厅、书房和复(密)室。前院为两层砖木结构,天井宽敞明亮,设有屏风、花架、四季花木,两厢设有长长两排太师椅茶几。青石地板中央安有一台木三角架座式美国柯达照相机,格外引人住目。布置讲究的天井,俨然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日光摄影场和露天会议室。右厢房为相馆收账柜台和接待室,暗房工作室。左厢房为女眷更衣室和道具衣帽间,阁楼为相馆员工寝室。照相馆正门临街,谢石琴书写的大幅招牌“镜秋轩照相馆”悬挂在朝门之上,十分显眼。透过门缝和玻璃橱窗,相馆显得高雅、清静。加之镜秋轩距贵阳城中心大十字仅半里之遥,交通方便,地处闹市而不嘈杂,后院院墙毗邻贯城河边,人烟稀少,安全隐蔽。

镜秋轩白天照相营业,晚上便是自治党人集会活动的地方,张百麟“凡有会议,皆莅其家镜秋轩”。早年的镜秋轩贵阳人知之甚少,附近居民称之张家朝门或张家大院。但开业后,因镜秋轩拥有先进的摄影器材和感光材料,加上技术熟练和周到的服务,因此,很快获得消费者的好评和良好的信誉。一时间,镜秋轩名声在外,到镜秋轩留影照相已经成为城里人时尚消费的好地方。

镜秋轩照相馆开业之后,因顺应市场的需求,加上谢石琴经营管理有方,其生意兴隆,收入颇丰,使张百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也为自治党人的革命活动提供了经费和安全隐蔽的场所。

二、自治学社成立、贵州辛亥革命武装起义及“二·二”反革命政变

贵州自治学社成立

在镜秋轩,张百麟先后结交了乐嘉藻、周素园,杨寿篯、彭述之、平刚、张忞、付文堃、满文锋、黄理中、张绍铭、肖懋林等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他们志同道合,齐心协力,积极酝酿自治学社的建立。1907年贵州第一份报纸《黔报》创刊,主编周素园(周培艺)发表大量文章,鼓吹革命,是张百麟最重要的革命伙伴和同志。

1907年10月22日,周素园在《黔报》发表《瓜分警告》的时评,张百麟读后,深受激励,认为“时机已熟,乃发表意见书,申述合群救亡之旨趣。”深夜,张百麟在镜秋轩撰写《瓜分警告之警告》,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拥护者众多,“签名入社者,前后相属不绝”。1907年11月(光绪三十三年)张百麟与张鸿藻、周素园、黄泽霖、张泽钧、钟昌祚、韦可经等三十三人,在贵阳田家巷镜秋轩照相馆集会,成立贵州自治学社(自治党)。推选张鸿藻和张百麟共同负责,张百麟是实际公认的领袖。endprint

吴雪俦《贵州辛亥革命始末》载:“一九○七年十一月(农历十月)张百麟等在贵阳田家巷镜秋轩照相馆开自治学社成立大会,全体会员二三十人”。

胡寿山《自治学社与哥老会》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阴历十一月间,在田家巷镜秋轩谢石琴照相馆开成立大会。”

周春元《张百麟传略》载: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冬,张百麟、周培艺(素园)等乃于是年十一月,在贵阳田家巷镜秋轩照相馆开自治学社成立大会,到会的有二三十人,通过自治学社社章,选张鸿藻为社长,张百麟负实际责任。

贾功台《贵州辛亥革命中的临时学生保卫队》载:“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张百麟、钟山玉、周素园、谭景周、杨柏坚、胡寿山、张秉衡、李小谷、廖谦等人,创立贵州自治学社于贵阳田家巷镜秋轩相馆,利用合法形式积极推动革命工作。”肖子有《贵州自治学社和宪政会斗争》载:“乃于一九○七年十月张百麟与张鸿藻、张泽钧、黄泽霖(弗青)、钟昌祚、李泽民(小谷)、谢师菼(文琴)、罗时杰(竹元)、谭邦屏(景周)、周培艺(素园)、杨素篯、彭明之、韦可经等三十余人成立自治学社于田家巷镜秋轩相馆(现市府路小学对面)。”自治学社主要骨干胡刚在《贵州辛亥革命的亲历和见闻》中回忆:“贵州自治学社,发起于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阴历十一月。先后入社有:张百麟、张鸿藻、黄泽霖、钟昌祚、周素园、黄泽周、李小谷、谢石琴……等,其中,李小谷和我都是贵州简易第二期师范学堂的学员(堂长是乐彩澄)。当自治学社在贵阳田家巷镜秋轩开成立大会时,我和李小谷曾邀请简易师范学生数十人到镜秋轩听讲。”

自治学社成立以后,以镜秋轩照相馆为基地,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张百麟、周素园、钟昌祚、黄泽霖、张泽钧、张显谟等主要骨干每周一会于镜秋轩。”自治学社用自治的名义,镜秋轩照相馆的合法经营,以学堂为掩护,凭报刊为喉舌,宣传革命主张,向青年灌输革命思想,培训骨干,储备人才,不断扩大自治学社组织。

此时的镜秋轩照相馆生意兴隆,经营如日中天,而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照相成本的降低,照相已经不再是少数官坤人家的奢侈品。宣统年间,在镜秋轩照一张六寸全家福照片收取银元一块,四寸以下肖像照片收取银元半块。对于自治学社社员,谢石琴实行优惠,自治学社的社员大都乐意到镜秋轩留影纪念,同时还不断介绍亲朋好友来镜秋轩消费。它不仅拥有自治学社社员这批稳定的基本顾客,同时也拥有大量广泛的市民市场需求资源。张百麟虽是镜秋轩照相馆的老板,除调用资金外,他对照相馆的业务从不过问,此时的镜秋轩不仅拥有使用单页干版胶片的室内座机,还新进了使用全色胶卷的手提式外拍照相机,不断扩大照相业务。自治学社成立之后,特别是辛亥武装起义成功,贵州光复独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建立,镜秋轩名声大振,市民纷纷到镜秋轩留影纪念,更多的是借留影照相,瞻仰参观贵州名人张百麟的官邸——镜秋轩。因此照相之人络绎不绝,有时还要排长队等候。镜秋轩照相馆生意之兴隆,盛况空前。自自治学社成立后,张百麟得到云贵总督李经羲和贵州巡抚厐鸿书的袒护和重用,身兼七职,月薪三百两银子,经济状况大大改观,加上镜秋轩照相馆颇丰的经济收入,为张百麟自治学社的革命活动、武装起义以及大汉军政府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和后勤保障,如张百麟发给沈瑜庆的路费三千两银票,就是在镜秋轩照相馆一次性支取的。此时的镜秋轩也成为宪政党和敌对势力窥探的重要目标。

1911年(辛亥年)是自治学社形势最好的一年,年初,张百麟、黄泽霖为联系组织各地哥老会,在自治学社的领导下,有组织有领导地从事革命活动,曾两次在镜秋轩召集社员中哥老会重要骨干商谈反清起义计划,积极筹备革命工作,“决定以运动新军为第一要务。”

1911年清朝政府慑于革命将临的形势,于4月7日下诏提前组织内阁,贵州自治学社更加紧筹划革命起义的准备工作。

六月,张百麟、黄泽霖、周素园等在镜秋轩召开会议,张百麟就原来联络范围作了重新调整。

一九一一年(辛亥)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消息至贵阳,张百麟在镜秋轩召集自治学社核心同志会议,作紧急布置。决定成立十人委员会,总揽起义计划。以张百麟、黄泽霖、谭璟、张泽锦、陈守康、陈康、廖谦、王炳奎、周凤文、胡刚为委员,分头活动,每晚在镜秋轩汇报。又商得周素园同意,以干部会为最高发令机关,张百麟负统帅责任。下设三个委员会:一为军事委员会,指挥军事行动,张百麟为委员长。二为民政委员会,准备建制,规划等方案,周素园为委员长。三为交涉委员会,办理对外交涉事宜,谭西庚为委员长。十一月一日,自治学社采纳蔡岳建议,与宪政党达成妥协,共谋贵州和平独立。

11月3日,自保会召开筹备会,张百麟等人应邀参加,会议决定次日开成立大会,届时贵州巡抚沈瑜庆将亲自出席。当晚,张百麟在镜秋轩召开会议,决定按照既定计划举行起义。并趁沈前来参加成立大会之时将其击毙,然后起事。但是,会上大多数人认为起义宣早不宜迟,提议次日早晨就发动起义,最后该提议获得通过,张百麟当晚就在镜秋轩发布武装起义的动员令,坐镇镜秋轩统筹各方。

新军起义后,沈瑜庆决定仿照他省和平交出政权,派遣王玉麟到咨议局与张百麟、任可澄谈判,决定善后事宜等。张百麟于二时许赶到咨议局与王玉麟商谈,订立五条约定:即沈瑜庆立即通饬贵州文武官员正式退位,交政于民。民军负责保卫官吏及其家人生命财产等等。签署约定之后,张百麟派人前往巡抚衙门接收印信。同时,张百麟命镜秋轩照相馆谢石琴支取三千两银票,送往巡抚衙门。当天,沈瑜庆携带张百麟发给的路费三千两银票,坐小轿离开贵阳。随即自治学社在咨议局上空悬挂大汉字白旗,以示光复独立。贵州兵不血刃,武装起义成功。endprint

11月4日是镜秋轩照相馆最为忙碌的一天。前一夜,张百麟坐镇镜秋轩指挥武装起义,镜秋轩灯火通明,谢石琴和相馆员工陪伴张百麟,不断地接待进进出出的自治学社革命党人,等待起义的消息。清晨,武装起义成功,谢石琴立马带上新购的手提式照相机来到咨议局,拍摄大汉字白旗迎风飘扬的照片,尔后又去拍摄陆军小学和新军进城防卫的照片,接着拍摄市民臂缠白布高呼口号的照片。下午一时,随张百麟参加咨议局召开的各界首领扩大会议,拍摄了张百麟与任可澄“手挽手”走上主席台以及张百麟宣布贵州光复独立的照片。回到镜秋轩冲洗照片完毕已是山城灯火阑珊之时。11月6日,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谢石琴在梅园紫薇厅为贵州大汉军政府组成阁员以及张百麟、杨荩诚、周素园、赵德全、任可澄主要首脑拍摄合影照片,谢石琴运用熟练摄影技术,在第一时间真实、准确地记录和见证了贵州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和史实。

“二·二”反革命政变后的镜秋轩照相馆

1912年1月29日,张百麟巡视返省,觉察到宪政党人互相勾结,阴谋迹象甚于往常,还发现镜秋轩多有生人窥探,自治党人也有劝其提高警惕,采取措施,改组军政府,防范于未然。但此时自治党人内部意见不一,张百麟缺乏斗争经验,对斗争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任可澄、刘显世宪政党人阴险残酷的反动本性认识不足,仍轻信麻痹。

1月31日晚,蔡岳在贵州银行举行酒宴,邀请张百麟、周素园,任可澄、刘显世等会商。结束之后,张百麟返回镜秋轩,对谢石琴说:“形势紧急,立即撤离。”谢石琴当即关闭了照相馆,将自治党存放在暗房内的重要信件、资料及所有照片转移到后院张百麟的复(密)室保存,镜秋轩照相馆经营5年所有盈余的资金如数交付给张百麟。行前,谢石琴将照相馆整理一遍,打扫干干净净,带着两台照相机,部分器材和全部底片,准备撤离。深夜,谢石琴与张百麟先生挥泪而别,坐上马车在夜幕之中悄然离开了他十分眷恋的贵阳,返回广东,从此杳无音讯。

2月2日清晨(农历腊月十五),宪政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先以七千重金贿买谭德骥部,从张百麟、黄泽霖、张泽钧等主要人物开刀。谭德骥派数十人为刺杀队,分三小队执行。一队攻入田家巷镜秋轩,张百麟先起入厕,闻枪声有变,避入邻居室内,其妻黄惠芳素患瘫痪,行动不变,刺杀队冲入后院时,其子良骏幼弱,惊晕扑地,其妾杨氏以智计救护良骏,得免于难。可杨氏闻枪声以为张百麟已死,恐被污辱,即自缢而死。卫队长彭尔堃闻变赶来,死于难。二队由唐灿章等十人假装押解逃兵,直入总统署请黄泽霖审讯,乘黄不备,将黄枪杀,旋又剜目断手,肢解其尸而去。三队闯进张泽钧家,误杀寓客学生田有光。张泽钧乘机逃离贵阳。当时,南路统领陈守廉(南生)闻警赶来,救出张百麟,张与陈守廉率部,经安顺、贞丰,百层河到广西百色,后经香港到达上海、南京拜会孙中山、黄兴二公。此后跟随孙中山继续革命,至死也再未回镜秋轩。

在“二·二”反革命政变中,镜秋轩先后两次被宪政党搜查劫洗,隐藏在复(密)室的自治党文献资料档案和谢石琴拍摄的照片均被搜走或就地销毁,钱财劫洗一空。唐继尧率滇军入黔后,宪政党勾结滇军又一次对镜秋轩进行劫洗,照相器材、暗房设备、影场桌椅、玻璃橱窗等均被捣毁,张家一贫如洗,张百麟夫人黄惠芳经多次惊吓,贫病交加,不久死去。

三、镜秋轩照相馆及谢石琴对贵州辛亥革命的贡献

镜秋轩照相馆的开办,是张百麟一生中最为得意之举,也是贵州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张百麟及自治党人正是利用照相馆合法经营的方式开展秘密的革命活动,有效解决了张百麟经济困难和活动场所两大难题,为张百麟和自治党人开展革命活动创造了极其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可以说镜秋轩是自治学社革命党人的活动基地和革命的中心,是贵州辛亥革命的大本营。在这里,张百麟和黄泽霖、周素园等人组织领导、策划和指挥了贵州辛亥武装起义。在这里,张百麟和平刚还共同起草了《军政府组织大纲》和《枢密院政策》《军政府文告》和《大汉军政府令》等。

镜秋轩照相馆也是近代史上贵州开办的第一家照相馆,谢石琴则是贵州第一位专业摄影师,镜秋轩拥有当时先进的柯达照相机和伊斯曼感光材料,摄影技术,照片质量优良,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谢石琴不仅是一个坚定的革命党人,同时也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摄影师,他在贵州拍摄了大量反映贵州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的纪实照片,拍摄了当时贵州上层社会各派人物的肖像,真实纪录了自治党人的革命活动,在第一时间,真实、准确地拍摄了贵州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伟大成果,这些极其珍贵的照片见证了贵州的历史,记录了贵州辛亥革命的历史风云,是贵州人民宝贵的财富。尽管这些照片大部分被宪政党销毁,但仍有少部分遗留下来。

谢石琴遗留下来照片《大汉贵州军政府所在地——梅园》、《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时合影》、《贵阳唐家花园》、《清末贵州陆军小学毕业合影》、《贵州巡抚岑春蓂》以及《清末新军骑兵》(作者待考)等照片,在清晰度、颗粒度、影像层次、反差、曝光、拍摄速度以及构图、用光、瞬间等诸多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这些一百多年前所拍摄的照片完全可以和现代胶片,甚至与数码照片相媲美。

贵州辛亥革命的实践证明,科学技术一旦与革命的洪流融汇在一起,就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The Photo-studio of Ding Juanita a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in Guangzhou

Xu Hongli (The Peoples Governments officer in Guizhou Guizhou Guiyang 550004)endprint

Abstract:Guangdong photographer Xie Shiqin was hired by Zhang Bailin founded the Jingqiuxuan Photo studio In 1907, it is the first photo studio in Guizhou province. Zhang Bailin and others created a revolutionary party, autonomy society in Guizhou, In the Jingqiuxuan Pphotostudio, the Xin-hai of 1911 armed uprising fighting was organized, planned, and commanded,the big Han nationalitys military was born in Guizhou, realized the recovery independent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authoritarian rule of Qing Ddynasty Ggovernment was ended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Two-Two" counter-revolutionary coup was experienced. The Jingqiuxuan Photostudio breezed and achieved of Guizhou Xinhai revolution of 1911, faithfully recorded the history of Xinhai revolution of 1911 in Guizhou,was proved a major role of the photography driving and promoting social change and progress in Guizhou province.

Key words: Guizhou;Xinhai revolution of 1911 ;Xie Shiqin,Jingqiuxuan photostudio

责任编辑:林建曾endprint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贵州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贵州,有多美
辛亥革命的法国认知
寻味贵州——遵义
寻味贵州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