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桥玉8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5-09-09张艳郭书亚尚赏等
张艳 郭书亚 尚赏等
摘要:研究了桥玉8号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桥玉8号的行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尤其当密度大于9.00万株/hm2时,两者显著下降,而其对穗粗和穗行数影响较小;豫东地区,该品种的适宜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
关键词:桥玉8号;玉米;种植密度;穗部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Q78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8-0046-03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Qiaoyu 8 cor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ins per row and the 1 000-gain weight of Qiaoyu 8 were mo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planting density, both of whic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articularly when the planting density was more than 90 000 plants per hectare. The ear diameter and rows per ear were less influenced by planting density. The planting densities of 82 500~90 000 plants per hectare were more suitable for Qiaoyu 8 in easter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 Qiaoyu 8; Corn; Planting density; Ear characters; Yield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1~3],前人研究表明[4,5],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超过一定的密度后,产量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地区的最适密度是历来玉米栽培中的关键问题。由于玉米种植的最适密度会受到当地水肥条件、生态条件、品种、栽培措施以及耕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1~11],因此,研究某类型品种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下的最适密度尤其重要。以商丘为代表的豫东地区土壤水肥条件较好,雨热同期,玉米增产潜力大,但由于不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栽培措施,该地区玉米产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桥玉8号作为竖叶、早熟品种是豫东地区主栽品种和区试对照品种,但对其种植密度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拟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桥玉8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找出该品种的适宜密度,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4年在夏邑县会亭镇崔楼村(34°06′N,116°04′E)进行。试验区常年平均日照2 200~2 400 h,平均气温14℃,降水量680 mm左右,玉米生长季(6~9月)降水占65%左右。试验田为黄潮土,质地中壤,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12.8 g/kg、碱解氮89.0 mg/kg、速效磷12.2 mg/kg、速效钾138.0 mg/kg。前茬小麦产量7 200 kg/hm2。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取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种植密度在5.25万~12.00万株/hm2间设10个处理,密度梯度为0.75万株/hm2。10行区,小区面积30 m2,等行距种植。收获中间两行计产,同时每小区取代表株10株供室内考种,测定玉米的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穗粗和穗行数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穗粗和穗行数逐渐减少。5.25万株/hm2下穗粗为4.77 cm,与6.00万株/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除12.00万株/hm2外,不同密度下穗行数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密度对穗粗和穗行数的影响较小,主要是由于玉米穗轴和穗行数的分化在拔节期就已经完成,而此时密度对玉米群体的光合和水肥影响还不太突出。
2.2 对穗长和行粒数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行粒数和穗长逐渐减少。不同密度下,穗长由5.25万株/hm2下的20.7 cm逐渐减少到12.00万株/hm2下的12.8 cm,相差7.9 cm,低密度下穗长显著高于高密度;行粒数由5.25万株/hm2下的43.8粒减少到12.00万株/hm2下的24.4粒,相差19.4粒,当密度大于9.00万/hm2时,行粒数迅速下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密度对穗长和行粒数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一是后期密度过高会造成雌蕊的发育、授粉受到严重影响,二是密度过大影响植物的光合和水肥的吸收,植株间竞争激烈,造成玉米灌浆结实不良。
2.3 对秃尖长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逐渐增加。秃尖长由5.25万株/hm2下的0.86 cm增加到12.00万株/hm2下的3.12 cm,相差2.26 cm,高密度秃尖长显著高于低密度,主要因为随着密度增加,玉米雌穗顶端花丝伸出较晚或不能伸出,造成授粉和结实不良。
2.4 对千粒重的影响
由表1可见,随着密度的增加,千粒重逐渐减少,由5.25万株/hm2下的352.3 g减少到12.00万株/hm2下的306.9 g,相差45.4 g;当密度大于9.00万/hm2时,千粒重迅速下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密度下千粒重显著高于高密度。说明密度的增加会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差和水肥供应不足,影响灌浆结实,造成千粒重下降。endprint
2.5 对产量的影响
对玉米产量和密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产量和密度的回归曲线(图1),回归方程为:Y产量=-1923.231+3222.561X-189.272X2,r=0.9347。由此曲线得知,当密度为8.513万株/hm2时,玉米产量最高。而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当密度为9.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其次为8.25万株/hm2处理,两者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综上所述,当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时,桥玉8号产量高,低于此密度时,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高于此密度时,产量随密度增加而迅速降低。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表明,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密度对玉米的穗粗和穗行数影响较小,除最高密度外,其它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而密度对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和千粒重影响明显,随着密度的增加升降趋势明显,尤其是当密度大于9.00万株/hm2时,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迅速下降,秃尖长迅速增加。对玉米产量和密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最适密度为8.513万株/hm2;试验中密度9.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其次为8.25万株/hm2处理,两者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因此,在商丘为代表的豫东地区,桥玉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
参 考 文 献:
[1]莫惠栋,梁之材. 种植密度和作物产量——产量和密度的数量关系及其分析[J]. 作物学报,1980,6(2):65-75.
[2] 杨世民,廖尔华,袁继超,等. 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4):322-324.
[3] 张新,王振华,宋中立,等. 郑单21不同密度与产量及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1):106-107.
[4] 佟屏亚,程延年. 玉米密度与产量因素关系的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1995(1):28-31.
[5] 赵化春,韩萍.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J]. 玉米科学,2001,11(增刊):34-38.
[6] 梁嘉陵. 丘陵区川谷地玉米最佳群体结构模式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6,4(4):54-56.
[7] 杨国虎,李新,王承莲,等.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57-60,64.
[8] 陈传永,侯玉虹,孙锐,等. 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0,36(7):1153-1160.
[9] 史向远,周静,张晓晨,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459-461,469.
[10]郑毅,张立军,崔振海,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冠层结构和光合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3):116-118,121.
[11]胡昌浩,董树亭,岳寿松,等.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1):63-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