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情书》

2015-09-09修红宇

新青年 2015年9期
关键词:井俊二情书音符

修红宇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

今年是日本电影《情书》上映二十周年。已看过它不止二十遍,每看一遍,都像是第一次看,每看一次,都能找到情书的新痕迹,真是写遍青春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是日本电影《情书》上映二十周年。已看过它不止二十遍,每看一遍,都像是第一次看,每看一次,都能找到情书的新痕迹,真是写遍青春的每一个角落。

影像的《情书》烙在了心底,而声音的——回想起来藤井树倚在窗旁看书时响起的那段钢琴曲,随白色窗帘的起伏而轻柔地涌动,浪漫极了,但是怎样的旋律呢?完全哼不出,注意力全被高颜值的柏原崇吸引去了。

于是找来REMEDIOS为《情书》创作的电影原声专辑,决定好好听一遍。

关于电影《情书》的配乐,导演岩井俊二坦言:曾经想考虑在片中加入几支怀旧歌曲的,比如说像《挪威的森林》那样非常有象征性的,静谧,忧伤,而又令人莫名沉醉的歌曲。幸好他没有。作为岩井俊二御用的电影配乐班底,擅长钢琴与弦乐的REMEDIOS,用精湛的音乐衬托起岩井俊二电影细腻的感情与深远的意境,尤值一提的是,那些优美的音乐都被赋予了更优美的名字。

一直认为配乐是“潜伏”在电影中的,渲染、衬托、描画、节奏着情节,所起的作用正如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所说,“保证每个电影的转折点,观众都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既然是“潜伏”,该不该有名字呢?

不能一概而论。显然,REMEDIOS与岩井俊二之间有着不一般的默契,那些音乐片段的名字,既理解了故事情节,又深化了电影主题,画龙点睛,含蕴深长:如藤井树看书时的那段配乐名为“Fading”,一语道出了青春的去向:消隐于窗帘后,消弭于记忆里,消逝于时光中,真是令人倍感怅惘的一个词;

还有,藤井树发现考卷背后有树的画时响起的那段钢琴曲,在影片结尾,女学生们递给她当年树借走的《追忆似水年华》时又出现过一次,藤井树发现了借书卡背后有树画的 她的肖像——那段音乐名为“Small Happines”,最贴切的名字,尽管“当时已惘然”,但温暖而含蓄的音乐,仍让“有情可追忆”,成为一种小幸福。

最喜欢的是那首“his smile”,它在影片中出现过三次:开场,钢琴伴奏随着博子一同行走在广袤的雪地上,悠长凄暖,悄怆幽邃,每一次按键,都在博子的心底里“踩”下一串往事的足迹;当场景切换到墓地,渐渐加入提琴的演奏,低婉深沉,拖曳出不祥的气息,如同诗人魏尔伦在的感叹:“小提琴/那长长的呜咽/用单调的忧郁/刺伤我的心”。吊唁结束后,人们一起喝甜酒、拉家常,提琴声依旧衬托着,表达着博子此刻的内心感受:两年的时间早早治愈了亲朋们的痛苦,但她依旧不能释怀。

虽然名为“his smile”,但我觉得这支曲子的副标题是 “结束”:第一次出现在雪地和墓地里,暗示着藤井树(男)的生命已经结束;当藤井树(女)要求博子不要再来信时,“his smile”的音乐再度响起,仿佛在告知博子,她以为那些信是树的天堂回信,那个不切实际的梦结束了;

当秋叶对尾熊说他不能再登山了,因为已经感受到恐惧,“his smile”的音乐三度响起,表明着秋叶登山生涯的“结束”;尾熊哼起松田圣子的《青色珊瑚礁》,“这歌是那家伙最后时唱的一首歌,真令人伤感啊,人不在了,只有歌声还依然荡漾”,由此勾勒出藤井树生命“结束”前的场景;沉浸在思念中的博子,说起树留给她许多美好的回忆,“his smile”由弱变强,预示着这次博子进山来,是真心要与树道别,“结束”那段感情,与秋叶开始新的人生……

听过《情书》的电影原声之后,才理解香港影评家罗展凤为什么要呼吁大家将音乐和画面结合在一起欣赏电影了:“电影文本与音乐的交织在一起,拼凑出一股震撼性的力量,因为音乐的倾泻力比影像的开放性更大”——流动的光影声色,让你看的更多,感触更深,想象到更远……

家中90后的小孩也喜欢《情书》,他看到的和我一样,听到的却很不一样:对于开场那段令我如醉如痴的“his smile”,他表示兴趣缺缺,倒是发现了来藤井树墓地吊唁的亲朋,说话都是“关西腔”。

他说,祭奠结束后,博子到藤井树家看纪念册时,配的那段时针音乐极好,大惊!《情书》我看过那么多遍,从未留意过那一刻还有配乐出现?!无视他丢过来的“你弱爆了”的眼神,连忙回看那一段,果然:博子翻看毕业纪念册时,藤井家的钟正好报时,然后时针“嗒嗒嗒”地配合博子寻找的指尖移动,到“藤井树”的名字前,戛然而止——《情书》的主题就是“追忆似水年华”,那段指针走动的配乐,恰好揭开了时光倒流的序幕。

他尤其喜欢“The Flight”、“Winter Story”以及“Soil of His Tears”那几段配乐,因为它们都与小樽有关:“听着就可以想象那个小镇的样子”,我加入他的感受中去聆听:钢琴配着弦乐,描绘着那里的清冷,空寂,和无人能打扰的宁静,真是安放记忆的好地方……

两代人听《情书》,听出不同的况味:在年华已逝的人听来,那每一段音乐,都是在追忆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而对于年轻的他来说,所听到的都是正在写给青春的音乐情书。

猜你喜欢

井俊二情书音符
一串快乐的音符
春天的音符
岩井俊二首导华语片 《你好,之华》
一封情书
摇摆不定的青春物语
暖暖的等
音符(两首)
岩井俊二的电影叙事风格问题思考
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