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令凯:旅行达人变身沙拉皇后

2015-09-09张琦

新青年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厨沙拉食材

张琦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沙拉只是一样配菜,难以成为餐桌的主角。的确,普通的沙拉很难同时满足食客对色、香、味以及营养的多重需求,但“Meal Salad”系列沙拉却开创了沙拉界的美食奇迹。而这一奇迹的缔造者,便是1988年出生的女孩王令凯。王令凯的头上顶着“女学霸”、“旅游达人”、“人气作家”、““网游先行者”等耀眼的光环,兴趣广泛的她本应拥有更加广阔的平台,却突发奇想做起了沙拉,并成为了业内公认的“沙拉皇后”。

一遇“沙拉”误终身

如果不是为了做沙拉,现在的王令凯早已成为了哈佛大学的高材生,继续发挥学霸劲头读上几年书,然后去华尔街找份体面的工作,从此变身为光鲜亮丽的金领丽人……然而她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也因此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异类”。

王令凯曾是金融系高材生,拥有北大和港大双料学位,读书期间每年都能拿到全额奖学金,但她从不是只会读死书的女学霸。2006年,正在北京大学读大一的王令凯偶然搭车去了一次内蒙古大草原,从此开始迷上了“身体和灵魂同时在路上”的状态。几年间,王令凯靠着国家奖学金、帮导师做项目、在竞赛中获奖、给杂志拍封面等途径努力筹措旅费,利用课余时间尽情旅行。她曾五次进藏,有过多次命悬一线的经历,多次遭遇同龄人难以想象的惊险场面。

旅行之余,王令凯用文字记录下了一路的风景和见闻,并出版了《出发吧,在最好的时光》一书,赢得了无数驴友的追捧。但这也仅仅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毕业之后,敢想敢做的她第一时间选择了创业,不仅在网游行业捞到了第一桶金,还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王令凯与沙拉结缘实属偶然。2013年,这个瘦弱的女孩赴清迈旅行,忽然被一群当地男子恶狠狠地挡住了去路。不知所措间,她被一个大男孩拉出了人群,两人一顿狂奔,终于逃离了混乱。

脱险后王令凯才知道,出手相助的大男孩来自新加坡。接下来的几天里,二人结成了旅伴,一起畅游清迈。分别前的那一天,那个眼神清亮的大男生对王令凯说:“走,带你去吃点不一样的东西!”

于是两人来到了当地的一家沙拉店,这次用餐彻底刷新了王令凯的饮食观,从前她以为沙拉不过是蔬菜加水果,最多加点金枪鱼,可是这次的沙拉却融汇了多种五花八门的食材,甚至还可以当主食,各式各样的沙拉让王令凯食欲倍增,马上埋头大快朵颐起来,见她吃得如此欢畅,旅伴忍不住问她:“中国没有这么好吃的沙拉吗?”

一句话把王令凯问住了,她想起了国内的地沟油、防腐剂、打了农药的蔬菜、被催熟的水果、不安全的肉类……思绪越飘越远。就在某一刻,她咀嚼着美味的沙拉,忽然做了一个决定。于是她停止了进食,认真地对男孩说:“现在没有,但是以后会有的。一年后你到中国的话,就能尝到。我会亲手为你做一道最好吃的沙拉。”

回国之后,因为那个飘渺的决定,王令凯下定决心要开一家沙拉店。

打造自己的沙拉王国

为了专注做沙拉,王令凯放弃了许多东西,比如自己一手建立的网游公司,比如刚刚收到的哈佛offer,周围的人都觉得她疯了,母亲更是一点都不理解,动员所有亲友游说她,可是王令凯决心已定,很快开始了一场长达8个月的“沙拉之旅”。

8个月时间里,王令凯怀揣着前两次创业攒下了积蓄,走遍了7个国家,只为了寻找最美味最精致的沙拉。这是一场虔诚的拜师之旅,也是一场艰辛的寻味之旅,正是通过这场旅行,王令凯迅速从餐饮界菜鸟成长为了名副其实的“沙拉达人”:在摩洛哥,她学会了如何根据个人口味合理选择与搭配沙拉食材;在意大利,她学会了制作世界上最纯正最可口的蛋黄酱;在法国和美国,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营养又健康的主食沙拉,并酝酿着将这一发现带回国内;而土耳其风味独特的油酱汁,则让王令凯疯狂地爱上了用优质橄榄油调制沙拉酱料……

一路上,王令凯一面寻找最有特色的餐厅品尝沙拉,一面向当地的大厨拜师。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厨都乐于分享,遇上矜持的主儿,王令凯也不急着讨教,而是主动到后厨帮忙,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忙完后还会主动做一份中国特色美食请大家品尝,弄得大厨们不好意思,最后往往会将自己的“秘方”倾囊相授。有时候,王令凯还会耍耍小聪明,用随身携带的一些小物来“贿赂”大厨,以此换取某些菜品的做法……

旅行结束后,王令凯回到了国内,然后将自己关进了厨房,开始苦练“技艺”,她不厌其烦地寻找最好的食材,亲力亲为地熬制酱料,为了制作出最好的沙拉酱不惜用掉大量的鸡蛋,买来市面上所有品种的玉米粒吃到反胃,只为了评测出哪一种最适合做沙拉……

好的食物会给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和富足感,但王令凯不愿独享这种感受,因此她经常在豆瓣网的自留地上分享食谱,无偿教大家制作沙拉。有朋友提醒她,店还没开起来,怎么倒已经分享了烹饪技巧,王令凯笑了,自信地表示:“好东西从来不怕分享……”

接下来是繁复而琐碎的开店过程,经过反复考量,王令凯决定将店开在上海。她靠着一张地图走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马路和里弄,反复考察后最终选择了繁华的陆家嘴。租下一间旧屋后,她开始马不停蹄地规划和装修,从材料采买到LOGO设计、招牌制作,事事亲力亲为,有时候还要化身泥瓦匠和木匠,和工人们一起刷墙贴砖,整整忙碌了8个月之后,一间名为“Meal Salad”(米有沙拉)的小店正式落成了,这家店只卖不同口味的沙拉,每一份沙拉都包含了二十几种最新鲜的食材,经过营养学家精心的称重,配比,测算,完全符合人体一顿所需的营养。此外店内还提供热沙拉和主食沙拉,选取的主食也是藜麦等健康谷物。因为滋味一流,营养一流,小店在没有做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吸引来了一大批食客,首月就实现了盈利。

做沙拉界的星巴克

没有广告,没有促销,仅凭借口碑在食客圈子里口口相传,米有沙拉的知名度一路暴涨,仅在半年时间里就开了五家连锁店,并入驻了上海最好的商场,顾客回头率高达95%。这样的效率和节奏令许多人吃惊,也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注意,甚至有人主动抛出了3000万的橄榄枝,要求与米有沙拉合作,国内许多创业节目也纷纷对王令凯提出了邀请。面对这些,王令凯表现得异常冷静,她婉拒了一个又一个融资和出名的机会,将所有精力都用在了研发美食和打理店铺上,她清楚自己的目标,因此下决心先修炼好内功。

许多知名的饮食品牌都热衷于做营销,但米有沙拉却鲜有营销。有人劝王令凯写一篇《北大毕业的我为什么放弃哈佛卖沙拉》,说这样做能让米有沙拉一炮而红,还有人建议她依托旅游达人时代培养出的巨大的粉丝群营造浩大声势,为米有沙拉吸引人气。王令凯对此全无兴趣,她说:“很多人说我太保守太傻了,不炒作就不能一夜出名,不能一夜出名就不能赚钱。不否认这一点。但是我不要一夜出名。对于我一手创立的品牌,我同样希望它可以以一种成熟的面貌,被人认可,而不是稚气未脱。”

正因如此,王令凯对互联网营销的态度也非常谨慎,因为从事过网游行业,她见识过互联网行业的浮躁,因此比同龄人更为踏实。她的餐厅提供外送服务,也有相应的网络平台,但却不靠O2O元素炒作,而是追求产品的极致。故此米有沙拉总能依靠过硬的产品说话,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实力派。

作为国内沙拉市场的先行者,米有沙拉的火爆引来了大批关注者和模仿者,不少人专门上门向王令凯请教沙拉的做法,对此她总是尽可能详细地为对方答疑解惑,还在微博上分享了详尽的开店攻略,希望为创业新人提供指导。

而对于其它沙拉店的出现,王令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她认为这是大势所趋,并预计两年内,市面上会有超过10个沙拉品牌出现。对此她依然自信满满,因为“我要做的,不仅仅是第一个,还要是最好的那个,沙拉界的星巴克。”

“与不简单的食物拥抱,和有故事的世界相逢。”这是王令凯一直以来的梦想,而她努力的方向很简单,那就是让更多人爱上沙拉,爱上自然健康的生活。同时,她也期待着有一天,会有一个眼神清亮的新加坡男孩推开米有沙拉的大门,走到她面前,笑着说道:“hi,我来品尝你亲手做的沙拉了。”

猜你喜欢

大厨沙拉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聪明的牛大厨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11岁的“大厨”
水果沙拉
可口的沙拉
夏日罐子沙拉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
小妮子当大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