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筹”中的三件宝——越南音乐的活化石(下)

2015-09-08文/王

乐器 2015年4期
关键词:梆子音色越南

文/王 茜

(接上期)

梆子由一块条形梆板和一对木槌组成,也称为拍板、檀板。梆板由紫檀木或者老竹板制成,长、宽、厚度的尺寸约为25cm×4cm×2cm。木槌由硬木制成,长约30cm,分为左手演奏的“单槌”和右手演奏的“双槌”。单槌为一根圆条形木棍,而双槌则是将单槌纵向平均劈成两个半片而成。双槌的两个半片要合并起来敲击,其微微闭合的状态与单槌的音色区别开来。

梆子由陶娘演奏,被认为是陶娘的第二个声音,其演奏水平体现出专业水平。梆子掌控着整个乐队的节拍和速度,也是歌筹音乐段落转换或结束的标识。因此,管甲和观员也要熟练掌握梆子的基本演奏模式和技法。

图2 陶娘演奏梆子

带琴为弹拨乐器,颈长、品高、弦松,有利于演奏丰富的滑音和装饰音。带琴琴身木制,全长约157cm~165cm,是越南最长的传统乐器。琴箱为梯形,上宽下窄,上底长约24cm,下底长约20cm,高约35cm,厚度约9cm,由于琴箱背面有一个9cm×7cm×18cm的梯形切口,因此也被称为“无底琴”。带琴有三根尼龙弦,从琴桥一直连接到琴头约112~121厘米。琴弦从粗至细依次为:3弦、2弦、1弦。带琴的品高约1.3~2.8cm,木制,目前使用最多的是9品和11品的琴。带琴四度定弦,左手按住一品,右手拨动3、2、1弦分别为dol-fasi(d-g-c1)。以前的老艺人都是根据模仿琴声唱sêng (dol)、trâu(fa)、trang (si)来调弦。

带琴的演奏方法为左手按弦,右手用拨子“扫”动琴弦发声,声音清雅、婉转、细腻。演奏时左手指常进行较大幅度地揉弦,产生上下浮动、缭绕不绝的尾音,右手有时会进行急速扫弦,音色饱满有弹性,用来抒发比较激烈的情绪。

带琴品高弦松,只能提供音的大约位置,演奏的音准取决于乐手左手按压的幅度。乐手也常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乐器,包括品的数量,使其适合自己的演奏习惯。

图4 带琴正、反面

图5 带琴局部

朝鼓是一个单面小鼓,由于其击鼓赏评的特性,也被称为“点鼓”。朝鼓的高度和直径相近,约16cm~18cm。使用一根长约30厘米软木制成的“朝棍”(roi chu)来演奏。演奏朝鼓的人称为观员,观员往往不是歌筹乐队成员,而是由观众或者教坊中对歌筹有较高鉴赏能力的人担任。

图6 朝鼓

图7 歌筹艺术家阮文未演奏朝鼓

朝鼓的主要奏法是像鞭子一样抽打鼓面和敲击鼓侧,因此朝棍要有韧性并且比较长。观员右手用朝棍抽打鼓面时,左手轻轻按压鼓皮,出来的音色沉厚、饱满;当击打鼓侧的硬木时,音色清脆。如果观员对陶娘和管甲的表演表示赞赏,就会在点鼓的同时将标有奖赏金额的竹筹丢入盘中。

图8 竹筹正面

图9 竹筹反面

朝鼓在歌筹表演中具有指挥和评价作用,这些作用通过抽打鼓面和敲击鼓侧组成的多种演奏模式体现出来。观员点鼓时既要遵守基本演奏模式的要求,又要有一定的即兴发挥,表现出自己对歌筹的精通和演奏技术的纯熟。优秀的朝鼓演奏,其鼓声与演唱、梆子、琴声相契合,为歌筹的表演增色。

歌筹是依靠口头传承的表演艺术,有其特有的传承方式。学生在学习演奏之前先要模仿乐器的音色唱出旋律,这种学习方法称为“嘴琴(đàn mm) ”。“嘴琴”练习最基本的内容是乐器的“夥①”(kh),即乐器的基本演奏模式。梆子、带琴、朝鼓各有五个“夥”,演奏者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五个“夥”,才能够在其框架内相互配合、即兴而奏。

融合了诗歌、声乐、器乐表演的歌筹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辉。古老的诗词、发于内心的吟唱,缭绕不绝的玄妙琴声,率直凝练的鼓声,使歌筹兼具民间音乐的淳朴和文人音乐的细腻雅致。歌筹艺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纯熟的即兴能力才能完成出色的表演。同样,歌筹欣赏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歌筹专业知识才能获得最佳的欣赏体验。

歌筹表演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到了20世纪初已经在城市中风靡,仅河内的郊区就有200多家歌馆。遗憾的是,1945年越南革命胜利后,歌筹被当做封建贵族享乐的残余而遭到禁演,销声匿迹几十年。1976年,著名的越南音乐学家陈文溪(Trn Văn Khê)教授从法国回到越南,为陶娘郭氏湖(Quách Thi H)的演唱录音,重新肯定越南歌筹艺术的价值。1991年越南“河内歌筹俱乐部”成立,而后几年,“泰河歌筹俱乐部”“河内UNESCO歌筹俱乐部”“升龙歌筹俱乐部”,以及河内周边多个城市的歌筹组织也开始恢复和建立。这些组织中有许多人来自歌筹音乐世家,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积极参加演出、教学和各种宣传活动,推进歌筹艺术的恢复和发展。2009年歌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歌筹的发掘、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得到大力扶持,但由于战乱和多年遭遇废弃,歌筹中的许多歌调和演奏技巧已经失传。

而今,歌筹还是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由于演出机会少,学生少,收入低,歌筹艺人们多以其他工作的收入来维持歌筹流派的生存。河内的“升龙歌筹俱乐部”是商业操作较成功的一个流派,在河内著名的旅游中心“古街”开设了一个歌馆,进行歌筹表演和教学。也有一些歌筹表演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进行创新,努力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图10 升龙歌筹俱乐部演出现场范氏惠(中)

歌筹作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音乐形式,已经成为越南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底蕴值得大力保护与深入的研究。与许多国家传统艺术面临的危机相似,歌筹也需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努力寻找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方向。

注释:

①“夥”为笔者音译。

(全文完)

猜你喜欢

梆子音色越南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公羊爸爸
俗说俗物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越南百里“银滩”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梆子戏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