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变革行业 价值凸显
2015-09-08汪莉莉
文|本刊记者 汪莉莉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正在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信息、知识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毫无疑问的是,信息化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新的辅助工具,更是在思想上、组织上、管理上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整个行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改造。
“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对于建筑施工行业而言,从顶层的行业主管部门,到中间层的建筑施工企业,再到最底层的工程项目,信息化都将促使整个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于位于行业顶层的政府主管部门,信息化提高了监管服务水平。相对于检查、汇报、通知等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利用信息技术,行业主管部门能高效、准确地了解行业信息,监管企业行为,并能根据行业、企业信息,及时对行业政策进行调整。同时,信息化也将大大提高行业主管部门的办事效率,为企业与行业主管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
目前,全国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已普遍实施了OA系统,OA系统包含丰富的功能模块,门户网站成为展示形象、宣传政策的窗口;网上报批功能允许企业足不出户完成文件报批工作;公文分发功能提高了公文的分发效率;视频会议功能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沟通、协调指挥零距离;群众意见收集功能使主管部门能够了解民意,并及时作出政策调整。这些功能对于提升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服务水平,推动主管部门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大有助益。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行业涉及资金量大,相关利益方众多且竞争激烈,相应的审批、检查等行政流程的不透明容易导致违规甚至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行业主管部门可实现政务处理过程标准化、透明化。以招投标为例,各地主管部门大部分已实现了招投标工作的网络化。招标单位利用招投标信息平台,可进行招标公告发布、评标专家选择、中标结果公示等一系列工作。招投标流程对外公开,支持全社会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减少招投标过程中腐败等违规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减少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规范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行业主管部门手中握有大量的公共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大有益处。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基于自身的社会资源与公信力,将这些公共信息资源以信息平台的形式发布。据了解,目前国内各地的信息发布平台已初具雏形,如价格信息平台、信用信息平台、土地信息平台等,这些信息平台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撑。
“粗放型企业”向“精益型企业”转变
信息化应用到位于中间阶层的建筑施工企业,它为企业从管理与技术上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相当数量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仍较为落后,而信息化建设将为企业管理方式带来新的变革。信息系统便于企业管理大量信息,并在需要时可以高效地查找获取信息;工作流引擎可将实际工作流程标准、固化为信息系统中的工作流,从而规范管理工作。信息录入的统一、规范性,则避免了不同来源信息的不一致;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保证信息随管理链条层层传递时不会失真。这些对于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受很多内外因素影响。从外部来说,建筑市场与金融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土地市场等密切相关,相关市场的变化都将在建筑市场中体现,加之市场竞争力激烈,导致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从内部来说,企业与项目的人事变化、资金流动、供应链变化等都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总部与项目部地理上的分散性,这些变化的传递尚存在一定滞后性,进而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决策落后于实际变化。因此,如何快速的把握内外部变化因素,并及时对其作出反应,是摆在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难题。
针对这些难题,建筑施工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企业外部信息,例如物料价格信息、招标信息等和企业内部信息,例如资金流信息、物料库存信息等以更高效、准确的方式传递到企业领导层,同时信息处理工具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快速得到分析统计结果,为领导层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使企业领导能够及时针对内外部变化作出最优决策。
市场竞争也是市场参与方资源的竞争,这些资源包括资金、供应链、人力、市场、技术、信息、知识等。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将是企业能否获取市场竞争胜利的关键。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并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调配,将其分配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方向,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建筑施工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资金为例,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原本分散于各项目部的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蓄水池”,从而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进行复杂设计施工的能力,控制工期、成本的能力,保持供应链稳定的能力,保证产品质量的能力,保证施工过程绿色、安全的能力等。现已广泛使用的CAD技术、进度计划编制工具、算量计价工具、项目管理系统、施工现场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已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未来,随着BIM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施工行业的逐步应用,必将在建筑施工行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升级热潮,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是行业变革的基础与助推剂
建筑业作为投资拉动的最大受益者,从经济高速增长中获得了大量红利。但是,这种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未来,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逐步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日益严格,近几年来建筑施工行业发生的爆发式的粗放型增长将很难重现,相应的关系竞争力时代也将一去不返。过去依托于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与巨大的市场,各个建筑施工企业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一杯羹,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也将难以为继。建筑施工企业需从管理方法上、技术手段上进行变革,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应对社会、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这一变革过程的基础与助推剂。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近两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当前中央政府拟以适当的经济降速为代价推动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受这一降速影响的首当其冲就是固定资产投资,这将压缩建筑施工行业的市场空间。目前,建筑施工行业企业众多,且行业利润率较低,市场空间的压缩必然会淘汰一批竞争力差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内部管理流程,集中资金、市场、供应链等有限的资源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参与到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随着CPI指数的不断增长,各类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劳动力价格快速增长,进一步蚕食了建筑施工企业本已可怜的利润空间。如何降低成本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道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以ERP系统为代表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实施,将带动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实现企业管理的集约化,项目管理的精细化,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以BIM技术为代表的设计施工技术信息化,将有效地减少浪费,保证工期,从而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从信息化建设较为成功的几家企业来看,虽然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如果实施顺利,其得到的回报将远远大于前期投入。
从业主需求角度来看,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业主将注意力更多地由价格转到建筑产品质量上,“质优”正在取代“价廉”成为业主选择建筑施工企业的标准。同时,业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复杂形式的建筑正在涌现。这些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设计施工能力、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BIM技术,自动算量计价软件、碰撞检查软件、4D模拟施工软件等分析与模拟工具,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全过程对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满足业主对建筑产品的高要求。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伴随着“PM2.5”、温室效应、节能减排等热点话题的出现,环境保护正在成为政府、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作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大户,建筑施工行业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随着低碳概念的兴起,绿色建筑将越来越多,这也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设计施工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绿色施工,建筑施工企业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排放与资源消耗。以低碳环保为标准,基于BIM技术进行建筑设计、能耗分析,可减少建成后建筑运维过程中的消耗与排放。鉴于我国巨大的建设规模,这将为全社会正在进行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信息化是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当前面临的复杂市场环境加强了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整个行业应化挑战为机遇,在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技术手段,打造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