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产业大集聚 推动大发展
2015-09-07朱群永
朱群永
编者按: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了解到,一季度,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达到53.5%,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4%。其中,平顶山、商丘、漯河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7.1%、16.2%和15%,位居全省前三名。
商丘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走集群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打造百千亿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集群规模不断壮大,集群效应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各县(区)围绕主导产业,深入研究,吃透情况,精准把握,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4月5日召开的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抓发展的决心,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及时总结报道各地的做法和经验,本刊将开展“集聚产业追梦中原”系列宣传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各地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中的精神风貌和生动实践。本期特编发一纽来自于商丘市及永城市等地的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三商之源,华商之都,生机勃勃,万物葱茏,美景如画。
商丘市各产业集聚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著名企业纷至沓来,项目相继落地,处处是投资兴业的兴旺景象;在商丘的本地人和外地人无不被这里的发展势头所震撼。
近年来,商丘市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对产业集聚区内涵理解充分,抓得到位,产业特点突出,主导产业明晰,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内涵在商丘得到充分体现。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商丘市共规划建设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23.38平方公里。经过6年来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作用日益突出,综合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对推动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促进商丘跨越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柘城县、民权县、睢阳区3个产业集聚区先后获得全省“十强”“十块”“十先进”产业集聚区称号。民权县、虞城县、柘城县和梁园区4个产业集聚区分别被确定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知名品牌及产城联动发展示范集聚区。
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1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8%,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高于全省贡献率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4%,比2009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86.5亿元,同比增长21.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4.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5.33亿元,同比增长28.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比重达到79‰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利润等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85%,高于全省贡献率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在新常态下,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市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
5月5日至6日,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在商丘市委书记魏小东、市长李公乐的陪同下到商丘市调研。调研期间,谢伏瞻一行先后深入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的产业集聚区,访企业、进车间、看平台、问服务,关注重点项目进展,关心职工就业收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企业家交流探讨发展壮大之道。谢伏瞻对商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指出,商丘县域经济发展总体不错,产业集聚区特色主导产业突出,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希望商丘把稳增长作为当前首要任务,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进企业总部项目,培育自主品牌,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壮大经济实力。
5月7日下午,商丘市委书记魏小东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传达学习贯彻谢伏瞻在商丘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魏小东指出,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时期,在全省经济运行电视电话会议之后,谢伏瞻调研指导的第一站就选择商丘,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商丘发展的重视,对商丘各项工作的关心支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谢伏瞻的调研讲话精神和对商丘发展的殷切期望,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稳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信心、抓好落实,齐心协力、做好工作,确保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谢伏瞻对商丘市的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商丘要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在现有基础上,要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集聚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检测平台、研发平台、物流中心等相关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在三产方面,要利用交通优势发展物流业,培育现代服务业。
产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
商丘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走集群发展之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打造百千亿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集群规模不断壮大,集群效应和吸引力不断提高。
全市各县(区)产业集聚区围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突出联动式承接、跨越式承接、补链式承接,推动了企业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发展,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各显特色。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超硬材料、制冷和耐热材料、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软、硬、冷、热、苦、甜”特色主导产业,叫响了冷谷、鞋城、肥都、纺织服装城等品牌。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中国超硬材料基地,入驻金刚石制品企业60多家,年产金刚石微粉48亿克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成为国内最大的金刚石微粉生产基地;
——民权县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中国制冷产业基地,已入驻制冷及配套企业70多家,制冷产业冷藏保温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冰箱冰柜总产能达1200万台,“中国冷谷”初具规模;
——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中原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已入驻纺织服装企业80家,纺纱能力190万锭,纺纱规模生产能力处于全省前列;
——睢县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中原制鞋产业基地,已入驻安踏、华莹、宝达、腾飞等服装鞋帽加工知名品牌企业30多家;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中国钢卷尺生产基地,已入驻相关企业70多家,年产钢卷尺10亿只,产销总量占全国的85%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钢卷尺生产加工基地,并被授予“中国钢卷尺城”;
——宁陵县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中原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引进了史丹利、嘉施利、君信、福万家、阿波罗等国内知名复合肥企业,优质复合肥年生产能力达650万吨,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肥料之都”;
——商丘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已入驻爱玛电动车等近20家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产业已拥有瑞新环保、亚太新能源、东和专用设备等10家重点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企业:
——梁园区产业集聚区医药及体育用品制造为主的健康产业已入驻医药及体育用品制造企业49家;
——睢阳区产业集聚区已入驻纺织服装企业40多家,纺纱制衣链条日益完善;
——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商贸物流主导产业已入驻农产品冷链、食品、医药、建材等物流企业38家。
在2015年召开的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商丘市荣获“2014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省辖市”称号。商丘是全省受到表彰的5个省辖市之一,位居全省第4名,比2013年上升了1个位次。睢县产业集聚区、虞城县产业集聚区荣获“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其中,睢县产业集聚区位列“十快”第1名、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位列“十快”第5名;梁园区、民权县、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睢县6个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全省6个单位介绍了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快速发展的先进经验,睢县作了题为《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中原鞋都》典型发言。此外,睢县还荣获“2014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市)”称号,是全省受到表彰的10个县(市)之一,位居该项第6名。
持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商丘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科学制定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朝着更好更快的目标迈进。
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高度关注,坚定信心,有所作为,“咬定青山不放松”,推动产业大集聚大发展,到2017年形成“三城五基地”。“三城”即纺织服装制鞋城、食品加工城、装备制造产业城,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五基地”即生物医药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新材料制品生产基地、农资化工生产基地、五金量具生产基地,形成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改造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对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制冷家电等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壮大优势产业,培育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三大干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及其制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逐步提高新兴产业在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提高工业配套能力;突出主导产业,每个县(区)突出1~2个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和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
各县(区)围绕主导产业,深入研究,吃透情况,精准把握,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响,特别是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下了很大功夫。积极引导企业做好上市工作,通过企业上市拓展融资渠道,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2015年,商丘市争取有2家企业上市,争取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夏邑县突出纺织服装产业,在完善产业链和培育龙头企业上下功夫;虞城县突出五金量具和纺织服装产业,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宁陵县突出农资化工产业,在提高产品档次上下功夫;民权县在突出制冷家电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智能家电、冷藏车,力争形成200亿、300亿,甚至500亿的产业集群;睢县突出制鞋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在引进大的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上下功夫;柘城县突出金刚石及其制品产业,特别是在金刚石制品上下功夫,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终端产品;梁园区突出生物医药产业,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睢阳区突出“两园”建设,一方面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另一方面发展针织服装产业;开发区突出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物流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新常态下,商丘市力争抓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机遇,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规模,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使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促使产业集聚区争星晋位、集群发展。
仲夏五月,生机四起,万象更新。放眼永城市产业集聚区,一项项重点建设项目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浪潮,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让我们聆听到了永城跨越发展的足音。
人人谋划项目、人人关心项目、人人服务项目
近年来,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招商引资“一举求多效”的综合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商业项目34个,新建投资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全年实际到位资金74.2亿元,其中,省外资金51.6亿元,同期增长率和目标完成率均居省直管县(市)第1位。10个省直管县(市)对永城市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观摩,该项工作得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个个接踵而至的大型项目,无不烙刻着大发展的鲜明印记,推动着永城市产业集聚区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前行。
3月6日上午,永城市举行2015年重点招商建设项目集中奠基仪式,共有8个项目集中奠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32.4亿元。
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书记马富国,永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勇,市委副书记、市产业聚集区党工委书记韩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国庆,市政协主席朱传峰等市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公检法负责人等出席奠基仪式,挥锹填土逐一为项目培土奠基。
马富国在奠基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集中开工建设的8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2.4亿元,建成生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过50亿元,年创利税5亿元以上,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必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带来新希望。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全力为项目服务,一切为项目让路,大力推动项目建设。一是加强服务。各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快由靠优惠政策招商向靠优质服务招商的战略性转变,要树立大局意识,对项目建设遇到的具体问题,要明确责任,细化措施,跟踪督办,真正使问题得到解决。二是加快施工。各单位要齐心协力,抢抓时机,大干快上;项目单位要建立台账,倒排工期,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三是强力招商。要以此次奠基为契机,继续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年’活动,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专题招商、集群招商,在全市形成‘人人谋划项目、人人关心项目、人人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奠基仪式上,纳百川石油机械、新尚能高低压电器、LED系列能源产品、社会福利中心、金融中心、保税物流园、汉宫大酒店、先帅商业街等8个项目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项目概况。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
3月4日上午,永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勇,在永城市委常委、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陈体秀等陪同下深入产业集聚区,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和项目建设工地,调研重点项目建设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孟庆勇先后到科源电子铝箔、中录电缆、铝精深加工组团污水处理厂、汇金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安钢集团闽源特钢、阳光饲料、永城市皮具厂等企业和项目所在地,进车间、看工艺、问发展,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情况。
在科源电子铝箔公司,孟庆勇走进生产车间,认真察看生产流程,听取企业负责人介绍情况。“产品价格如何,年产量多少,市场行情怎么样?”“生产经营有哪些困难?”孟庆勇边看、边听、边问,非常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得知该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时,孟庆勇叮嘱企业负责人,要抓住机遇,开拓市场,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电子新材料产业。
孟庆勇还十分关注安钢集团闽源特钢的发展。在该企业调研时,孟庆勇深入特种合金钢材料生产线项目生产车间,实地察看新产品生产情况。该企业通过生产工艺技术升级,以自产的锭坯为原料,采用挤压工艺,建设了年产120万吨的特种合金材料生产线,现已正式投产运行,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7.76亿元、利税7200万元,新增就业50。余人,可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孟庆勇对此非常高兴,对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和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孟庆勇说:“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各项目要坚定信心,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进度,尽快达产见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各企业要抓住机遇,自主创新,拉长链条,整合资源,集聚发展,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积极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生产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创造优良环境。”
陈体秀说:“2015年要继续坚持‘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以集群发展和链式发展为方向,支撑带动‘五大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提升公共配套服务水平,提升集约节约发展水平,提升产城互动发展水平,提升干部职工服务水平,为实现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永城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永城市产业集聚区按照‘四集一转、三规合一、产城互动’的总体要求,以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为主线,强力搞好基础建设、项目建设、社区建设、平台建设,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区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集聚区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永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国庆对记者说。
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区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永城市委副书记、市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韩涛说:“2014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诸多不利因素,永城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依然取得较好的成绩,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型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兴业态取得突破,‘一城五区’取得重大成就。”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产业集聚区市长现场办公会议制度和集聚区规划建设联审联批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和开发中重大决策问题;进一步理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与集聚区所在乡镇的管理权限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的单独核算、封闭运行;为项目入驻提供“一站式”服务,保证入驻企业不与职能部门直接接触、不与当地群众直接接触;强化发展机制、创新机制、管理机制等体制机制的保障,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强化统筹推进,使产业集聚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引领转型升级、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奋力建设全省一流的产业集聚区。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突出产业集聚,围绕做大做强,坚持“两突出”(突出龙头带动,突出招大引强)、“两紧盯”(紧盯长三角、江浙闽地区,紧盯全国行业龙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按照洽谈项目促落地、落地项目促开工、在建项目促投产、投产项目促达产、市场好的产品促满负荷生产、需求大的项目促产能扩张的思路,着力构建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立足现有工业基础,明确以“煤化工、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铝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现主要以电力、电解铝及铝制品为主导产品,各种配套项目完善,产业规模位于全省同行业前3位;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现主要以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为主导产品,各种配套项目完善,产业规模位于全国同行业前列;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主要是以生产金属装备产品为主。永城市正努力将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我国中东部最大的煤化工基地、铝精深加工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成为豫东重要区域产业引擎。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将紧紧围绕‘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集聚区转移’的目标,乘借中原经济区建设东风,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进一步提升科技化水平、集约化水平、规模化水平,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永城市委副书记郭涛说。
5月25日,商丘市委书记魏小东到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调研,听取了总体规划情况汇报,并与干部群众进行了交流座谈。魏小东指出,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商丘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充分理解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基本内涵、功能定位和职能作用,充分认识其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产业为基,扩大开放招商,紧抓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商丘新的核心增长极,辐射带动商丘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倪玉民说:“示范区成立以来,把产业集聚、产业培育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尤其是把环保装备作为示范区的品牌来抓,环保装备企业现已拥有裂解处理医疗垃圾、秸秆、废塑料、废橡胶、废机油、地沟油、泔水油等固液体废物的核心技术,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占领制高点——把项目建成示范、建成精品,努力打造商丘项目新模式
商丘经济开发区内的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已有爱玛、泰丰小鸟电动车等近20家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入驻,电动车年产量达230万辆,已成为全国电动三轮车产业的三大基地之一。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产业拥有瑞新环保、亚太新能源、东和专用设备等十多家重点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电动车产业是开发区的支柱产业,这里的企业有最长的电动车组装线、最好的涂装线和巨资建立的研发中心。以爱玛车业、小乌车业、步步先车业、天键车业、丽光车业为龙头,吸引和带动配套及关联企业跟进,发展和壮大电动车产业集群,已形成电动车零部件生产、整车生产的经济带。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名扬海内外。目前,开发区已入驻环保装备生产企业12家,环保装备也已成功进入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年创汇4000多万美元。目前,开发区拥有省著名商标25件,省名牌产品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4家企业获得市长质量奖,数量均居全市前列。去年4月,省委书记郭庚茂在考察环保装备产业时,称赞其占领了行业制高点。
开发区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到企业登门求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从而使开发区成为了八方客商首选的创业之地。每当有企业落户开发区,该区就专门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坚持每周对在建项目和企业进行一到两次调研,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同时派出专门人员进驻工地全力服务项目建设。该区对应召而来投资的项目从开始洽谈到项目签约,办理规划、土地、环评手续直到投产都指定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力争让有推力、无干扰的项目加快建设速度。另外,该区还坚持对项目建设快、质量优的企业进行奖励。
4月30日,开发区管委会与河南同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投资10,5亿元的生态环保静脉产业园举行签约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刘鸿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环保部模范城市专家、国家科技部863环境资源与综合利用专家王世平,上海市工商银行行长陈友南,上海美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同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飞,示范区领导倪玉民、陈向阳、徐新华、王俊峰等出席签约仪式。示范区管委会主任陈向阳说:“协议签订后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成立专门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全力支持服务项目建设,营造优良环境,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希望河南问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秉承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的各项工作,把项目建成示范、建成精品,努力打造商丘项目新模式。”
发展大物流——实现企业和项目空问上的集中布局、产业的集聚和集群发展
豫东综合物流园区是全省首批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也是全省“十二五”规划的三大物流区之一。2013年8月成立以来,按照“建设大交通、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战略方针,以总部物流、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专业市场、区域分拨中心等为建设重点,重点建设了白云世贸商城、商丘亿丰国际商业博览城、中原佳海国际商贸城、豫东国际食品园、才华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该区以冷链物流、建材为主导产业,布局仓储区、配送及物流加工区,区域分拨中心,集装箱散装中心,陆港口岸,物流装备制造区,农产品、建材分拣、加工、分拨区,医药、化工物流区,食品冷链物流中心,综合服务区等10个功能区,竭力促进现代物流业高度空间集聚和集群规模化快速发展。
该区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理念,建立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产业,以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冷链物流装备等关联产业延伸配套,商贸、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基地,实现企业和项目空间上的集中布局、产业的集聚和集群发展,将该区培育发展成为商丘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豫东综合物流园区设置物资运输、仓储保管、产品包装、装卸、搬运、商品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十大基本功能。
目前,江苏亚邦集团、山东临沂顺安达等物流项目,三全食品、双汇仓储等项目已经在豫东综合物流园区落户。
商丘亿丰国际商业博览城项目是入驻物流园区的第一个商贸物流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由上海亿丰企业集团投资建设。
紧随亿丰之后,入驻物流区的中原佳海国际商贸城项目占地130O多亩,总投资约80亿元,建成后可容纳商户3万余家,年交易额可达200亿元,年创税收约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万多个。
4月26日,由中国500强企业投资的传化智能公路港项目落户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商丘市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与传化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市长李公乐、副市长江文玉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领导倪玉民、陈向阳、朱安伟、张守奎及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传化物流资深副总裁徐虎祥、传化物流第四大区总裁陈坚出席了项目签约仪式。
传化智能公路港项目由中国企业500强传化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建设,占地723亩,主要建设以物流信息交易中心、智能立体仓储、城市配送中心、货运班车总站、零担专线、智能车源中心、加油站等为主的物流功能区;以电商产业与总部以及司机之家、三产配套为主的电商配套功能区;以汽车卡车4S店、汽车检测线、汽配汽修为主的物流设备展示展销中心。年营业额25亿元,年创税1亿元,可安置6000人就业。
“近年来,商丘市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特点明确,如何能够加快市本级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作用至关重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将完善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层次,提升产业集聚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做好服务业、工业、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全市发展迈上新台阶。”商丘市市长李公乐如是说。
走进梁园区产业集聚区,放眼望去,一座座现代化多层工业厂房鳞次栉比,一条条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道路两旁时尚新颖的路灯引人瞩目,人行道两边的树绿阴如盖,绿化带繁花似锦。
西望电子、舒华体育、思凯林、九牧王、五得利面粉、奥神面业等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新先锋、雅康、明清、金马等制药项目先后落地,安踏、大商新玛特、沃尔玛、国药、康师傅等重大项目投产运营,一批批战略性产业项目和重点项目犹如汨汨清泉,为梁园区的快速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这份丰厚的成绩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梁园区委、区政府抢抓高铁新机遇,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以及梁园区产城融合战略的成功实践。其中,中原车城物流园作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成功代表,凸显出了宝贵的发展经验,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产业新星镶嵌在梁园产业集聚区内,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围绕两大主导产业,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前不久召开的梁园区三级干部会议上,梁园区决策者在盘点2014年工作成绩的同时,向全区吹响了2015年冲锋的号角:重点围绕以医药为主的健康产业和以食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梁园区重点加快了开明生物科技项目建设进度,促进广药口服液、雅康药业、国药二期、明清药业、华杰医药等项目投产运营,强化与扬子江药业、鲁抗集团、蜀中医药、华北制药等大型企业洽谈合作,力争在医疗器械、物流分销、医疗健康服务业、医药电子商务等领域谋求更大发展;依托安踏和舒华两大产业园区,加快锐翔鞋材、安大包材、安踏物流中心等关联性项目建设。新上舒华二期健身单车、跑步机、室内健身器械等生产线,推进园区自身配套项目建设,延长运动服饰和健身器材生产链条。瞄准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企业,实施一对一招商。
做大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主要围绕深度食品加工和各种饮料加工,加快康师傅饮品产能扩展,瞄准盼盼、达利园、百岁山等知名品牌,加大招商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形成品牌效应。加快五得利二期、大北农二期、贵友食品牛羊屠宰线等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奥神面业、阿凡提、百分、宏源食品等企业产能,力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实现更大突破。
梁园区委书记、区长陶青松在讲话中说:“2014年梁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成绩显著,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荣誉,位次前移,成功摘星,企业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落地项目推进慢、服务环境不够优化、企业提档升级慢等。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客观分析,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努力促进产业集聚区更好更快发展。”
2015年,梁园区将进一步更好地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是全力抓招商。着力做到招商由“引资”向“选资”转变,聚焦该区健康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两大主导产业的招商,绘制主导产业链图谱,强化链式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做大主导产业的增量和做优存量。二是全力抓项目落地建设。积极主动协助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三是全力抓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集聚区断头路打通、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及供水、热力、燃气、弱电管网铺设,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承载能力。四是全力抓服务。开展好集中供地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用工和管理的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五是全力抓督导。定期进行现场办公,定期解决问题,定期考评;建立重点项目台账,实行周通报制度。
加快工业项目落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梁园区产业集聚区是梁园区为加快工业项目落地、提高产业档次、拉升经济增长幅度、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而规划建设的一个新兴多功能产城融合区。
梁园区委副书记杜丽亚向记者介绍:“近几年来,梁园区委、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时,自始至终都把握一个‘情’字,做到有情、热情、真情,设身处地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为企业周到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2009年,商丘市百分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梁园区产业集聚区,因场址搬迁、规模扩大,其资金链条开始出现紧张,当梁园区财政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联系发投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资金40O万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在这里发展心里更踏实”是商丘市百分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要建华的真实体会和感受。在采访中,要建华告诉记者,在产业集聚区内的时间越长,他就越能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和各职能部门服务企业的真心和诚意。他说:“2009年5月,我们进入了边建设边生产经营的阶段。在各个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帮助下,我们公司在集聚区也创造了几个第一,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并且资金、生产方面都得以保证。”
国药控股商丘股份有限公司是梁园区产业集聚区医药产业群的重要组成企业,目前该企业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医药生产企业,在前期的建设申报过程中需要经过一个手续严格、程序复杂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为了保证企业尽快顺利地投入生产,梁园区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作用,帮助、指导企业做好环保审批前的各项工作,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批复。
良好的服务环境、优质周到的服务,是吸引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区投资、发展的关键。梁园区产业集聚区安踏产业园于去年4月洽谈,6月签约,10月正式动工建设,创造了安踏集团建设项目的先河。在谈起当初选择在梁园区产业集聚区安家落户时,锐利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剑说:“安踏集团能投资商丘落地梁园,与梁园区的热情、优质的服务分不开。自双方有合作意向后,安踏每次派专员到梁园考察、调研,梁园区委、区政府周密的安排、详细的接待方案、热情周到的服务都感动着我们,正是因为他们的热情服务才使安踏选择了在梁园区安家、落地生根。”
梁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全平说:“近几年来,梁园区委、区政府积极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以多重的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办厂。目前,累计落地工商业和城建项目150多个,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企业有23家,千万元以上的投资企业已有上百家在产业聚集区开花结果。
”
一座汽车王国正在喧嚣之中成“大城”之作悄然崛起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跑步进入汽车时代。普通汽车消费还方兴未艾,新能源、新概念汽车就已进入民众的视野。当这股狂飙席卷到商丘市的时候,很多家庭都在为选什么样的车型烦恼,而嗅觉敏锐者却从中捕捉到了巨大的商机。在异常繁忙的梁园区产业集聚区,一座汽车王国正在喧嚣之中成“大城”之作悄然崛起。
沿民主路一直向西,有一片繁荣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跨街而过的巨大横幅上写着“中原车城”4个大字,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中原车城是国家商业网点中心与商丘市政府合作开发建设的大型车辆交易及配套服务的汽车物流市场,是国家商业网点中心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协作开发中心确定的全国支持的重点示范项目,是商丘市委、市政府和梁园区委、区政府的重大招商项目和重点物流项目,是市政府指定的唯一汽车交易专业大市场。
这里的一站式汽车主题MALL,购车、试驾、办证、汽车装饰、汽配、娱乐、休闲、一站式汽车消费体验,打造了一个汽车购物天堂,引领着商丘汽车消费的潮流……
中原车城物流园是梁园区西部新城区的核心地带。该项目规划占地1500亩,规划建设面积8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入驻10。家汽车4S专营店,入驻1000家汽车配件、装饰、服务等关联产业专营企业。
目前,这里已经呈现“大城”之态且已傲然成城:
全方位多功能的业态,各种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汽车,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汽车配件交易、五金机电、工程机械、车辆工具、汽车装饰美容、汽车维修、检测护理、汽车文化、汽车电子商务、购物、餐饮、娱乐、商住等严格按功能分区,形成了集汽车及相关行业为一体的大型市场;
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等众多知名汽车品牌入驻,已经营建了一个包含100多家汽车4S店的旗舰集群、实力品牌、商业巨头,汇集了人气、商气、财气,奠定了繁荣大局;
2013年突破了100亿元销售大关,让中原车城物流园美名远扬,慕名而来者不计其数,超级“航母”蓄势待发,一个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历经12载,中原车城物流园气候渐成。奥迪4S店、奔驰4S店、宝马4S店、沃尔沃4S店……100多家商丘知名4S旗舰店落户于此,形成了商丘市唯一政府扶持、规模最大的汽车4S专业市场。
梁园区政协主席、宣传部长顾光勋说:“面临如此机遇,中原车城物流园决定以打造辐射全国汽车物流行业为节点、打造中原地区车辆专业大市场为己任,以集约商丘零散车辆经营户为宗旨,铸就中原地区车辆经营、汽车文化大本营。”
“从一片文化厚土,到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今日梁园正发生着令人振奋的发展巨变。在风生水起的商丘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一个承载着‘高铁经济区、产业集聚区、空港经济区、休闲度假区’四大区域开发的新梁园,正以昂扬之态阔步向前。”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付绍玉如是说。
睢阳区产业集聚区位于商丘市中心南部,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是商丘市10家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集聚区分为南、北两区,南区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北起连霍高速公路向南延伸2,5公里、东至105国道、西至商周公路;北区面积9平方公里,西起归德南路、北至华商大道(南三环路)、南至商永公路、东至宋城街道办事处辖区边界。
睢阳区产业集聚区以服装纺织、生态化工、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规划为纺织产业园、化工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9个功能园区。根据规划,到2020年,综合性、开放式、现代化的睢阳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基本建成,GDP达400亿元以上。
睢阳区委书记薛晓峰说:“2015年,睢阳区将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区和食品工业园区两大载体建设,提升承载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自主品牌知名度,擦亮老品牌,依托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发展品牌连锁店、专卖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终端销售模式,做强以针织服装、绿色化工、食品加工、新型材料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工业经济板块。”
实施集群式产业链组团引进,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提升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水平
在河南省180多个产业聚集区中,睢阳区产业集聚区是唯一没有坐落在城市规划之内的产业集聚区,被称为“城外之城”。
2009年起,睢阳区产业集聚区以105国道为轴心,几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难起步。区委、区政府按照“纺织产区、规划先行、市场先行、市场运作、适度超前、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产业集聚区的以105国道两侧的服装产业区、化工区、新型材料区等作为优先开发区域,实行综合开发,采取政府投入和BT模式融资方式,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投入,建成11条道路共计50公里,形成“五纵四横”网状交通格局。主干道地下的供水、雨水、污水、燃气等管网同时配套建设,绿化、亮化、电力、通信等市政功能设施也相应完成。
睢阳区委副书记石新艳说:“睢阳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紧盯央企、国企和国内外500强、行业100强企业,招大引强,实施集群式产业链组团引进。”近年来,累计引进了45亿元的中国手套城项目,11亿元的凯通布艺项目,10亿元的东韵服饰项目,7.5亿元的昆仑燃气项目,5亿元的象山服装工业园,3.6亿元的北京绅士(商丘)服饰有限公司年产400万件高档服饰项目,3.6亿元的哈药集团百川药业医药包装生产线。
睢阳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凤伟说:“睢阳区产业集聚区以河南煤化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和ECAT催化剂项目、中国建材集团公司中联玻璃项目等为依托,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发挥集群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水平。2014年引进了两个央企合作项目,一是中国建材集团投资11.5亿元的中联玻璃年产500万平方米的玻璃深加工项目;二是中国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瑞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20O万吨改性沥青裂解项目。
商丘市银河棉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商丘市银河纺织有限公司、商丘市睢阳区棉麻公司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经过多年重组发展,银河棉业已经成为商丘市最大的棉花收、储、深加工企业。2011年5月,银河棉业迁入睢阳区产业集聚区。如今,银河棉业投资5亿元,占地150余亩,拥有500台气织机,棉花加工能力5万吨,拥有员工2726人,年产值达到11亿元。
睢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兵说:“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提高效率,睢阳区产业集聚区还设立了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各职能部门派驻人员到产业集聚区服务大厅,落实项目建设‘直通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睢阳区优化办关口前移,跟踪服务,向产业聚集区管委会派驻行政效能监察室;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参加人才招聘会,为企业免费进行就业培训;区国税局提出支持产业聚集区发展的20条措施,建议用足用好税收政策,实现优惠支持最大化;区地税局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密切征纳关系;市质监局睢阳分局加强产业集聚区品牌培育工作,全面推进集聚区标准化体系建设;市工商局睢阳分局建立重点企业帮扶联络员制度,建立企业意见直达机制等。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集聚区各项建设全面提速,呈现出蓬勃生机和良好态势
2015年5月6日,商丘市副市长江文玉、市政协副主席刘明亮带领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到睢阳区观摩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产业,睢阳区区长朱东亚等陪同观摩。
江文玉一行首先来到睢阳区产业集聚区内的恒大印染,区长朱东亚汇报了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投产项目生产经营情况及在建项目进展情况。睢阳区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上按照“四集一转、五规合一、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真抓实做,务求实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做好传统产业求提升、建成项目求效益、在建项目求达成、新开工项目求速度、招商引资求突破、产业规划求未来,推进产业集聚区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随后江文玉一行到小燕子针织内衣、恒琪服饰、绅士服饰等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进行参观,实地查看设备运转和产品生产情况,听取企业有关负责人对企业建设发展情况、行业发展态势、产品销售情况的介绍。按照商丘市四项重点工作的工作部署,睢阳区产业集聚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一系列工作精神,继续提升产业集聚区承载功能,完善和延伸主导产业链条,加大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大招商活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全面提速集聚区各项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良好态势。今年1~3月,集聚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2亿元,占集聚区营业收入的60.2%,实现工业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35.6‰
“今年睢阳区将紧紧围绕招商图谱,瞄准世界500强中的食品企业、中国500强中的食品企业、上市食品企业、中国食品行业七大类中的50强企业,招大引强。针对意向企业,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盯紧盯牢,掌握信息,拎包即走。146家古城内衣实体企业重组整合后入驻产业集聚区,15万平方米年产80万件针织内衣城三期工程争取早日投入使用。进一步强化产销对接,以举办中国商丘针织童装产品展销会、参展博览会、创建‘中国针织服装名城’为平台,提升针织童装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档次。”睢阳区委副书记、区长朱东亚如是说。
在连霍高速夏邑出口处,放眼望去,到处是塔吊林立。产业集聚区内,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车水马龙,机器轰鸣,一座正在崛起的纺织服装新城映入眼帘……
2012年7月,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华鹏棉业、金联发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德航服饰有限公司、大洋纱线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河南是棉花生产大省,服装原料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要充分利用商丘乃至河南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就地取材,把企业做大做强。
眼下,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00多家,纺织服装加工业园区以华鹏棉业、中峰纺织、华夏纺织、京清蓉服饰、麦德拉服饰为主,纱线生产能力达到180万锭,织布能力达到8万吨,服装加工8000万件,安排2万多人就业,真正做大做强了企业。
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衔接力度,实现配套企业集群发展,促进主导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
去年11月11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原主任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石秀诗在商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献涛的陪同下,到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就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在河南永安纺织有限公司,石秀诗一行首先听取了夏邑县委书记梁万涛对产业集聚区的情况介绍,随后深入永安纺织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情况。
石秀诗对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招商引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夏邑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入园规格严,现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要不断提升园区品位和竞争优势,促进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2009年,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步伐加快,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正式启动。发展机遇悄然而至,夏邑县抢抓机遇,把纺织服装定位为第一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衔接力度,主动出击,盯紧长三角。
在产业集聚区筹建初期,夏邑县只有中峰棉业等两三个在乡级棉花加工厂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低档次的小纺纱厂,连纺织企业都没有,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可以说是从零起步,白手起家。
“为了确保招商引资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夏邑县实行了招商路线图计划:每月围绕一个招商主题,瞄准一个重点区域,组成一批招商团队,赴江苏常熟、浙江嘉兴、江苏南通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并实行周汇报、月通报制度,掌握招商动态,解决存在问题,研究具体推进措施。”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委副主任陈斌说。
夏邑县还围绕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延链招商”“补链招商”和产业关联招商,实现配套企业集群发展,促进主导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同时,还创新招商方式,采取组团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网络招商等灵活方式,变政府招商为政府主导、以商招商,变全员招商为针对性招商,大力推行以情招商。
为招商,千里万里不为远;乡情、朋友情、战友情,个个都是“招商眼”。精准的招商策略,科学的招商措施,诚恳的招商态度,让夏邑县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在2011年、2012年迈出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关键一步。两年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链条从纺纱延伸到了纺织和织造。纺织服装产业覆盖棉纺、毛纺、西服、箱包等10多个领域,罗莱家纺、巴拉巴拉童装、杰克琼斯、翁利、庄娇、H&M、法国“迪卡奴”等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汇聚集聚区。
2014年,夏邑县招商引资再次升级,招引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6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亿元以上项目1个。当年,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3.2万、上缴税金4亿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463%、547%。
2015年1月,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的纺织服装被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14年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此次全省被认定的产业集群共有13家。
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先后被授予“河南省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河南省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河南省服装承接转移优秀县区”“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百佳县”。
5月16日,商丘市委书记魏小东在夏邑县委书记梁万涛的陪同下,深入到夏邑县的永安纺织、杰瑞服饰、赛琪体育工业园、大洋纱线、中原国际纺织服装商贸港,就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等工作进行调研,并与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对该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出新要求。强调要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集群集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积极维护广大务工人员的正当权益,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员工留在产业集聚区
由于纺织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数量较多,企业用工是投资客商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的“特色难题”。因此,对夏邑来说,招工就是招商。
夏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齐民说:“为了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达到招得来、留得住、扎下根的招工目的,夏邑县出台了《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优惠政策》,从子女上学、职工就医、养老保险等16个方面出台优惠措施,为招工提供政策保障。”
2014年2月,夏邑县2014年产业集聚区春季集中招工活动启动,拉开了企业招工用工的高潮,产业集聚区29家重点企业招工7000多人。
近年来,随着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基地。目前,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00多家,纱线生产能力达到180万锭,织布能力达到8万吨,服装加工8000万件,安排2万多人就业。大批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对产业工人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为了使更多的员工留在产业集聚区,夏邑县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工优惠政策,为集聚区务工人员在子女上学、廉租房供应、医保低保、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并积极维护广大务工人员的正当权益,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夏邑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海鹰说:“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的承载水平,为企业和员工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让客商和员工安居夏邑。几年问,夏邑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相继建成了华夏大道、振兴大道、跨越大道、腾飞大道,抓好了职业培训、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信息网络等服务性项目建设,并推动金融、邮政、公交等市政服务延伸。为让员工安居乐业,夏邑县开工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员工社区。产业集聚区还规定,在产业集聚区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就可以参加员工社区的摇号买房,住房价格控制在成本价以内,比市场价便宜了一半左右。”
德航服饰有限公司的员工张欢迎和爱人都在厂里打工,两个人的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年纯收入近10万元。张欢迎说,员工社区建好后,准备在那里买套房,以后就在县城定居,再也不外出打工了。
如今,这种原来四处打工的“迁移式”员工在夏邑“扎根”,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更加坚定了外来企业在夏邑兴业安居的信念。
目前,江苏省常熟市经纬纺织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兴建的拥有织造、漂洗、印染、整理加工等先进生产工艺的夏邑祥龙织造有限公司已经落地,投资1.2亿元的河南女装同类第一品牌“庄娇”服饰也进驻夏邑。
夏邑县产业集聚区锦荣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服装研发、设计、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年生产服装200万件,总投资2.2亿元,安排1600人就业。
夏邑县委书记梁万涛说:“2015年,夏邑县将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作用,推进省级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打造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全县纺纱能力要达到220万锭、织布能力达到12万吨、服装加工能力达到1亿件(套)。”
近年来,虞城县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对外开放基本省策,持续把开放招商作为“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性战略举措,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开放招商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对外贸易水平,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虞城县产业集聚区荣获“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被省里评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之后,近日,省政府发文通报表彰2014年度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虞城县再次荣获“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是商丘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持续推进产业集群集聚,产业链发展的“乘数效应”初步显现
虞城县委书记何振领说:“创建只是手段,荣获此殊荣并非刻意,目的是促使虞城经济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为此我们首先坚持培育主导产业,持续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在产业集群培育中,我们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注重产业的协调和配套,基本形成了产业集群内部互动联系和基于产业链的纵向及横向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产业链发展的‘乘数效应’初步呈现。”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6.9平方公里,标准厂房21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89家,2014年新上企业96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增加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8亿元,从业人员5.3万,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两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食品产业也在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格局初具雏形。
2014年,虞城将集聚区主导产业调整为装备制造(含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含服饰),营业收入分别为91亿元和82亿元,完成的经济指标占产业集聚区的80%以上。
近年来,虞城县以产业集聚区内的“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依托,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钢卷尺城”这块国字号牌子,工量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该县工量具企业已达300多家,全县钢卷尺年产量达到15亿只,占全国产销份额的85%以上,出口总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五金工具年产量突破2亿只。
虞城县先后荣获“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最具竞争力产业名片金星奖”,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商丘国家工量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还是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承接服装转移优秀县区”等,集聚区发展经验以省政府工作快报形式在全省推广。
今年集聚区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均将超过100亿元,将形成双百亿产业集群。88家装备制造产业,以科技创新调结构、促转型为重点,突出载重电动车,发展塑制、纤维等材料卷尺和电动工具,形成了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年产钢卷尺15亿只、五金工具1.2亿只(套)、钢带10万吨、电子产品6000万只、电动车30万辆、特种车辆3万辆。36家纺织服装产业以科技创新提质量、升档次、壮大产业规模为重点,突出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建设高档面料生产线,“纺纱一织布一印染一服装加工”产业链趋于完善,纺纱规模达150万锭,设计生产能力3000万米,年加工服装能力3000万件。以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80万吨液态奶、120万吨速冻食品和科迪冷链物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群也正在快速成长。2015年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两大主导产业的产业规模均将超100亿元,形成双百亿产业集群。
全面提高产业结构层次,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虞城县县长李瑞华说:“如果真要说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的原因,‘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应该算一个。”
虞城县积极实施鸟枪换炮调结构、腾笼换鸟育新兴工程,通过制定多项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产品自主研发、品牌培育等项目,采取多项奖励补贴措施,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国内先进设备,尤其鼓励老企业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全面提高产业结构层次,提升企业盈利空间,转化拖累点,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实现了机器人纺织。”谈及企业的新技术推广,汇丰棉业董事长陈贡禹激动地说,“汇丰棉业斥资6亿元从德国引进了国际一流的气流纺纱设备,设备自带的电子检测功能可以在纺纱过程中对纱线进行毫米级的扫描,并像人工一样对纱疵进行评估和处理,可实现50人干2000多人的活儿。”
积极推广新科技的还有豪宇电子从新加坡、台湾引进的触摸屏加工流水生产线,科迪乳业从瑞典引进的利乐砖灌装生产线等。老企业如海博工具等工量具加工企业也相继引进了带有机械手的全自动钢卷尺、五金工具加工设备。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正君介绍说,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要素平台建设,持续构建服务保障体系。建成了公共产品检测和技术服务平台——唯一在县级建设的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产品检测及技术孵化平台,为传统钢卷尺产业的升级和产业延伸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建设了进出口贸易平台——河南省黄淮四市唯一设在县级的公用型集保税、监管、仓储于一体的国际内陆港。年可新增出口额10亿美元,实现税收3亿~5亿元人民币。2014年,进出口总额完成1.15亿美元,全市第一。建成了“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虞城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担保总额达30亿元,协调企业间互助资金10亿元,同时帮扶企业开展银企代理、技术培训等相关业务。锻铸了服务管理平台和城市支撑平台,坚持功能集合构建,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了行政效能的全面提升。
坚持新建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达产项目抓服务
虞城县委副书记王新胜说:“虞城县一直坚持新建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达产项目抓服务。”
该县致力于推广和应用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建立标准联盟,共同采用先进标准。
目前,产业集聚区内85%以上企业均采用国家标准、国际先进标准,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95%,企业执行标准登记率90‰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65%以上,在35家重点企业中建立了企业标准化体系,20多家企业参与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10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各类国家专利76项和近40款国家专利技术产品。
虞城县结合实际,通过政策支持,扶助打造企业品牌,重点围绕确定的五金电子和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开展系统的质量、品牌、标准帮扶和提升活动。继国际知名品牌服装企业乔治白落户以后,借助名牌带动效应,连续引进了顶森服装、甲马服饰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
虞城县以产业集聚区发展为平台,实现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并与商丘新区实现对接。目前,道路、供电、通讯等建设与城区充分融合;南北道路全部与城区实现对接。商虞城际公交线路延伸至产业集聚区主要道路。除按规划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公租房项目以外,城区建设的公租房和保障性住房项目重点安排在城区与产业集聚区接合部,以便从业人员租住。环境监测管理上依托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并根据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进行改扩建,实现了城区、产业集聚区共享环保设施。
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坚持以要素平台建设为关键点,建成技术服务平台
虞城县始终以科技创新促壮主导产业扩大增长点,目前,已有十多家科研院所与该县骨干企业达成科研合作项目,有6家企业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被批准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4年年底,虞城县被批准为“国家工量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目前,产业集聚区入驻“四上”企业96家,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增加50亿元,从业人员5.3万,落地项目和投资额全省第12位,增幅全市第一。
“今年是虞城确立的‘服务与提升年’,全方位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坚持要素平台建设为关键点,建成技术服务平台,黄淮四市第一家集保税、监管、仓储于一体的进出口贸易平台,建成‘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打造人力资源平台。”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瑞华如是说。
柘城县产业发展实现强势崛起,产业集聚区犹如一部强大引擎,加速推动柘城这个昔日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小县阔步向“金刚石王国”挺进。这块规划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但集聚了全国最大的“硬产业”,也集聚了县域经济迅猛崛起的“硬气势”。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在柘城调研时指出:“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价比,靠过硬的产品赢得更大市场份额。金刚石产品链条长,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扩大产能,做大规模,向高端延伸,提升竞争力。”
实施龙头带动,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大项目做强大产业
近年来,柘城县按照省、市工作要求,抢抓商丘市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机遇,以打造金刚石超硬材料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抓手,坚持产业集群扩规模,培育龙头强实力,科技创新激活力,产业发展实现强势崛起,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全省“十快”“十先进”产业集聚区。目前,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6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项目139个,从业人员累计达到3.9万。
柘城县委书记梁辉说:“柘城县围绕产业集聚,进一步壮大金刚石和医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产城融合,谋求更高层次、更好水平的跨越发展。围绕培育壮大金刚石超硬材料和医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出台文件,从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保障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搭建发展平台,规划建设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园,引导企业入园发展,共享公共设施和服务;实施龙头带动,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大项目,做强大产业,形成大集群,产业集群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2009年,按照省有关政策,柘城县在原工业园基础上建设产业集聚区。当时,该县依据当地多金刚石微粉作坊的实际,特色主导产业突出一个“硬”字,按“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条延伸、产品配套完善”的目标,着力围绕金刚石超硬材料、医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约资源配置,合力集群招商,壮大产业规模,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集聚区建设伊始,为吸引金刚石微粉企业入驻,柘城县全面实施“筑巢计划”“栋梁计划”“壮骨计划”和“秋实计划”,累计投资28.9亿元,完善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成标准化厂房135万平方米,实现了“七通一平”,为承接产业转移、培育金刚石产业集群搭建了广阔平台,很快吸引了26家规模以上超硬材料企业集中入驻金刚石高新技术产业园,逐渐形成了企业集群优势和集约化经营优势,完成了从过去低端微粉生产的家庭作坊式经营向高精尖集群升级发展的历程。
如今,产业集聚区内的59家金刚石企业之间都建立了合作互助关系,实现了多元、配套、延伸,金刚石制品达到七大系列10。多个品种,拥有以生产单晶金刚石为主的河南力量新材料集团,以生产金刚石粉体为主的惠丰钻石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金刚石复合片制品为主的河南万克钻石工具有限公司,以生产金刚石聚晶复合片、金刚石线锯等高端系列产品为主的金锐钻石工具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金刚石行业集群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完善的生产基地。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科技人才,构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金刚石产业知名度
柘城县坚持以力量新材料、惠丰钻石科技、厚德钻石科技等为龙头,推进产业链向上下游的碳棒生产、人造金刚石、钻石饰品发展。以万克钻石工具、新源超硬、鼎煊钻石科技等为龙头,推进金刚石制品由中低端磨料磨具向汽车缸体研磨、高铁轨道研磨、航空航天材料、石油钻头等高端产品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2014年金刚石年产量达15亿克拉,微粉47亿克拉,金刚石制品1000余万件。其中金刚石微粉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50%,金刚石制品达到七大类100多个品种。
柘城县保障金刚石及制品企业用地需求,为金刚石及制品企业提供用地3000余亩;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召开银企对接会,累计为企业融资17亿元,搭建了金刚石产业检测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信息咨询中心、会计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物流服务中心等八大服务平台,并规划建设了专家公寓楼等服务配套设施。
柘城县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加大财政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设立2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发平台,构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目前,该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家、省级工程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微纳米金刚石粉体材料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各1处。获得国际自主知识产权150余项,发明专利13项,引进中级以上科技人才4000多名。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三磨”所等16家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坚持每年在北京、广东、上海、郑州等地组织召开金刚石产业推介会、产品展销会,加强行业交流,同时在互联网、电视媒体广泛宣传,提升了柘城县金刚石产业知名度。目前,力量、新源、鸿翔、惠丰、厚德、华鑫、翔泰等品牌获得业内一致认可和赞誉,力量新材料、惠丰钻石科技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十强。
让企业在柘城发展得舒心、顺心、安心,让产业集聚区成为“服务高地”和“吸金洼地”
柘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路标说:“柘城县把产业集聚区作为一个服务平台,开展管家式精心管理,提供保姆式精心服务。用无微不至的服务,凝聚发展之势,让企业在柘城发展得舒心、顺心、安心,让产业集聚区成为‘服务高地’和‘吸金洼地’。”
对此,厚德钻石最有发言权。厚德钻石的老板是江西人,以前经营电子企业,正是看中了柘城县“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块“硬”招牌,投资6.5亿元在柘城产业集聚区兴建了厚德钻石。
“我们不远千里来柘城投资,看中的就是柘城的金刚石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都能对接,发展空间大,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厚德钻石总工说。
“这几年家乡发展太快了,我都快不敢认了,有这么好的投资环境,我也要为家乡发展助力。”柘城籍香港客商姬广慧决定,把智慧钻石科技50万套金刚石制品项目落地到柘城。
几年来,柘城县引资15.5亿元,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和长江新城开发建设,让过去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北旧湖,变身为风景秀丽、水天一色的2000亩容湖生态公园,国家AA级水利风景区;让昔日僻居一隅、无人问津的荒凉之地,变成了一处融植物景观、自然水体与景观建筑、树文化博览、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千树园。
据了解,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十快”“十先”产业集聚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及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柘城县以“膨胀总量、优化结构、发展龙头、做强骨干、培育支柱、壮大实力”为目标,不仅实现了金刚石微粉产业的长足发展,更实现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与2009年相比,该县城区面积扩大15倍,入驻工业企业增加84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8%,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增长821%,税收增长650%,从业人员增长5.5倍,实现了从农业大县、资源小县向工业快县、工业强县的升级嬗变。
“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柘城经济的增长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商丘市副市长张家明如是说。
2012年以来,宁陵县产业集聚区把农资化工和家居用品制造确定为主导产业,招大引强、重点培育,现已落地投资10亿元以上复合肥企业5家、投资3亿元以上的复合肥及链条企业7家,落地复合肥企业设计产能达到850万吨,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聚变,到2016年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
宁陵县委书记李振兴说:“近年来,宁陵县重点围绕打造全国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目标,突出培育农资化工产业,招大引强、招精选优,重点引进新型高端复合肥项目,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现已落地了史丹利、嘉施利为龙头的农资化工产业集群17家,设计产能已经达到850万吨,产值破百亿元。”
华丽转身——把农资化工和家居用品制造确定为第一、第二主导产业,招大引强、重点培育
沿连霍高速西行,进入宁陵县界,4座百米高塔迎面而立——这就是宁陵县产业集聚区,4座高塔分属史丹利、嘉施利、拉多美和福万家4个复合肥企业。
据宁陵县产业集聚区负责人介绍,随着拉多美等大型复合肥项目的落地,未来将有更多的高塔拔地而起。史丹利、嘉施利、君信、拉多美等各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复合肥企业,福万家、丰四方、金耐克、得利丰、中辉、拓立、中翔、神舟等各投资3亿元以上的复合肥及链条企业,共同舞起宁陵县农资化工产业集群的龙头,以850万吨设计产能、140亿元产值成为中原最大。宁陵县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到2016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实现打造“中国肥料之都”的目标。
乔保亚以前是一名化肥经销商,在了解到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县里大力招商引资时,他找到了自己经销的化肥厂家——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洽谈合作办厂事宜。2010年,河南中辉化肥有限公司破土动工,设计规模为年产20万吨复合肥。现在,乔保亚就是河南中辉化肥的负责人。
当时,像中辉化肥这样投资额超3亿元的企业,算是难得的“大项目”。这一时期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主导产业不强,没有龙头企业带动。
20n年年底,山东临沂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谋求版图扩张,布局农业大省河南。适逢宁陵县围绕农资化工产业招商,历数优越条件,开出优惠政策,诚心感动了商家。最终,招商人员的一首即兴顺口溜——没有史丹利,农民不种地;有了高文班(公司董事长),产量翻一番——让双方开心大笑,史丹利化肥宁陵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随着史丹利项目敲定,宁陵县调整了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把农资化工和家居用品制造确定为第一、第二主导产业,招大引强、重点培育。而此时的宁陵县农资化工产业集群,已有福万家复合肥、中辉化肥等投资3亿元以上的企业,投资10亿元的史丹利复合肥开工建设,使宁陵县实现了产业集聚从遍地花开到龙头带动的华丽转身。
独辟蹊径——真正实现管理机构与行政区划无缝套合,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持续快速提升
随着产业集聚区规划的变更,规划区内的村庄管理问题被提上日程。宁陵县独辟蹊径,将产业集聚区规划区内的8个行政村直接划归产业集聚区管理,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对规划区范围内居民的文化、教育、卫生、民政、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综合治理等各项社会事业直接行使管理权,真正实现管理机构与行政区划无缝套合。
套合管理实现了和谐征迁、阳光安置,形成了项目建设合力。“2013年3月8号签订投资协议后,4月中旬嘉施利化肥项目动工。当时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宁陵县仅用了40天时间,就将500余亩土地征收并清理了附着物。截至当年12月25号,高塔一车间设备调试完成,达到生产条件。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对于这样一个大型项目来说,着实不易。”嘉施利(宁陵)公司总经理助理吴波如是说。
宁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亚光说:“对签约项目,我们只提供用地、道路和基础设施保障,厂房的建设和生产都由企业自己完成,减少了财政压力;对企业用地限定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230万元,根据产能和建设进度分批供应,减少了供地压力。”
今年,南京恒康肥业、帝益复合肥等复合肥项目又签约落地宁陵县。目前,新引进的拉多美化肥、金耐克复合肥、新鹏泰塑料编织袋等项目建设日新月异、迅速推进。
截至5月,宁陵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已达112家,主营业务收入达37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7.4%,从业人员已达4.8万,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持续快速提升。
完善链条——避免“长短腿”效应,主导产业由一枝独秀谋双翼并举
在宁陵县产业集聚区,无论是企业还是干部,都向记者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复合肥基地超过1000万吨产能,就达到了饱和,再多的话500公里半径内就消化不完,远距离运输就会增加成本。宁陵县农资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将更加注重少而精,重点招引龙头企业和链条企业。
雷华公司是山东省彩印包装的龙头企业,研制的高强韧性抗老化新型塑料包装袋,被史丹利、金正大、施可丰等多家国内著名肥料企业选用。当宁陵县招商人员来到雷华,将优惠政策和产业优势细数之后,对方欣然同意在宁陵县投资,建设河南中翔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该公司总经理郇恒友告诉记者,中翔塑料一期工程运行良好,和已经落地的史丹利、嘉施利等复合肥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对完善宁陵农资化工主导产业链条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除了农资化工产业,宁陵县产业集聚还在发力新的增长点——家居用品制造。自从2012年确定两大主导产业之后,宁陵县就充分利用木材、白蜡杆、床垫、家具等产业优势,通过政府引导、BT模式、社会化投入等方式整合资金项目,从小到大发展家居用品制造产业。目前,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了以美巢家居产业园、香港好人缘家具、雅宝家居、欧瑞工艺、中亚工艺、东星家居、中嘉木业等企业为龙头的年产家具、床垫300万套的家居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今年又成功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阿凡达家居、投资3.5亿元的百味厨房、投资1.1亿元的家美特家具、投资1亿元的第一城家具制造等项目,家居用品制造业成为宁陵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宁陵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同和说:“为着力解决农资化工产业的原料和产品大进大出的问题,目前县政府已与郑州铁路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建设化肥铁路物流园区;同时,我们还规划建设一个全国性的化肥专业大市场和复合肥研发中心,建设国家级‘复合肥研发中心’和‘复合肥检测中心’,吸引各地化肥及相关配套企业的产品汇聚宁陵,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原料和产品集散地。”
民权县产业集聚区位于民权县城南部,南邻连霍高速公路,东与宁陵县接壤,西至西迎宾路,北接陇海铁路,310国道穿区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第一批产业集聚区之一。
近年来,民权县产业集聚区以制冷家电为主导产业,以打造省级一流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全力打造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激发产业集聚区发展活力。同时,不断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着力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集聚区赶超发展夯实基础。
围绕“冷”字做文章,把“冷”产业炒热,把“冷”文章做大做强,制冷产业已形成集群发展之势
日前,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省政府发布了2014年度产业集聚区考核晋级结果,民权县产业集聚区成功晋级,继获评全省“十强”“十快”“十先”产业聚集区之后,被评为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仅2014年,该产业集聚区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工业增加值45亿元,全部营业收入达到262亿元,税收收入4.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万,成功跻身河南省百亿级产业集群,达到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标准。去年,民权县产业集聚区还代表商丘市参加全省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并取得黄淮四市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民权县委书记姬脉常说:“近年来,民权县依托自身优势,紧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围绕‘冷’字做文章,把‘冷’产业炒热,把‘冷’文章做大做强,制冷产业已形成集群发展之势。集聚区内制冷整机装备企业达30余家,配件企业40余家,拥有万宝、澳柯玛、华美、香雪海等20多个知名品牌。冰箱冷柜年产能1200万台,约占全国产能总量的1/10;冷藏保温车年产能1.5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5年保持在40%以上,稳居同行业之首。民权县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电协会授予‘中国制冷设备产业基地’称号,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民权制冷特色产业基地。”
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产业聚集?“民权速度”备受各界关注。
民权盛宝制冷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宝”)位于民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民权高新区”),是民权县在制冷行业招商的一个“展厅”。不论是早前的国内老牌制冷家电企业、“冷柜大王”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还是随后而来的中国制造业500强、国内制冷行业另一巨头广州万宝集团(以下简称“万宝”),抑或是其他有意在当地发展的制冷企业,他们在民权县落地之前都要到盛宝看看。这些企业到盛宝来,就是要看民权县的配套能力如何,因为考虑运输成本,制冷行业的一些配套必须在当地生产,而这是影响整机生产企业能不能落户的关键。
民权盛宝制冷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宝说:“如今民权县制冷产业链条已经基本齐备,从压缩机到小配件,冷柜上130来个配件当地就有一半,目前正在提升配套规模化水平。”民权县已有制冷整机装备企业30余家,配件企业40余家,拥有澳柯玛、万宝、香雪海电器集团(以下简称“香雪海”)等20多个国内外驰名品牌,县域内基本实现全配套,冰箱冷柜、压缩机、冷藏保温车年产能力分别达1200万台、300万台、1.5万辆。其中,冷藏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位居国内同行业之首。
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链条完善、配套齐全的制冷产业,形成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制冷产业基地发展路径
随着沿海地区白色家电基本饱和,这些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西部的布局已经形成,民权县瞄准全国三大制冷产业集聚地——浙江宁波、广东中山、山东青岛等地,奔波千里,多次调研,积极承接。
2010年,香雪海因土地成本剧增、电力供需矛盾紧张和招工难等问题,除了保留一条生产线用于负责出口的产品外,将其在浙江的冰箱生产线几乎全部迁至民权。
在商丘市的大力支持下,民权县加强与中国家电协会、中国制冷空调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河南省发改委、工信厅等职能部门的联系,签署了联合共建中国制冷设备产业基地协议。
与此同时,围绕着制冷产业的发展,民权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建成区面积由不足6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达27平方公里,现已建成了行政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并为企业配套专家楼和职工公寓。
此外,民权县还建成了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免费为制冷企业培训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包括车工、焊工、线长、销售人员和经理等,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具有颁发制冷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单位。
民权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高大力说:“民权高新区附近建起了高档生活小区,幼儿园、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馆一应俱全,为客商和务工人员营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大批制冷产业工人纷纷‘凤还巢’。”民权县还建起了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免费为制冷企业培训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从车工、焊工到线长、销售人员、经理培训无所不含。万宝的技术总监徐珂告诉记者,现在万宝在民权基地的技术工人中有50%都是从当地培训基地里出来的,民权制冷产业“三多”即从业人员多、熟练工人多、专业人才多,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民权为客商提供了全方位高效服务。在民权行政服务中心,24家涉及企业审批的局委设立了服务窗口,设定了规范限结流程,遇到节假日和特殊事项,还可预约服务、延时服务。
由此,民权创造了远近闻名的“民权速度”: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十多个厂房同时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项目从签约到第一台冰柜下线仅用了98天。他们给每位投资商都颁发一张“绿卡”,凭此卡子女可以到民权境内任何一所学校上学,每年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在全县境内所有停车场停车免费。
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注重提升制冷产业层次,重点引进世界企业500强、国有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和高科技、高就业、高附加值的项目,实现由量的扩充向提质与增量并重
置身民权高新区,犹如走进了国内制冷业知名品牌博览会。万宝、澳柯玛、香雪海、华美、冰熊、兆邦、阿诗丹顿、奥爱斯等知名企业相继映入眼帘,30余家整机装备企业、40余家配件生产企业,县域内基本实现全配套。
民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中军说:“民权县通过大力构建制冷技术研发、质量检验检测、专业人才培训体系等,以产品质量确保其在制冷产业的优势。”
2010年,全国第四家、河南省唯一的制冷检测中心——中国制冷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河南站)在民权县高新区建成,使全国制冷行业有了“民权标准”。
2013年,国内第一辆太阳能冷藏车在民权县研发成功,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不久前,当地企业自主研发的“冰熊”牌冰箱冷柜压缩机,又填补了河南省该项技术的空白。为了促进基地企业的转型升级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民权在科技支撑和人才培育方面下足了功夫。产业基地与中科院理化研究所、郑州大学等省内外十余家高等院校结成产学研联合体,中科院在这里设立了制冷专业院士工作站;新建了华美电器、冰熊冷藏汽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质检总局在这里建起了国家级制冷检测中心……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生产的成本。一台冰箱有着几百种零配件,在民权90%的零配件可以在方圆80公里内找到配套厂家。香雪海电器执行董事杨哲告诉记者:“做企业没有配套根本做不起来!比如我们厂家冰柜冰箱大小品种规格几百种,每一个产品都有相应的模具,模具的维修改动是免不了的事,把这些模具都运回宁波做,不仅成本昂贵,来回时间至少要15天左右,根本等不起。现在这些完全可以在民权集聚区做,而且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更高效了。”
“民权下一步将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注重提升制冷产业层次,重点引进世界企业500强、国有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和高科技、高就业、高附加值的项目,实现由量的扩充向提质与增量并重,由制冷家电向家用电器,以及由工业、商业制冷向机械设备制造的整体转变。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持续开展‘五大提升’工程,进一步凸显综合集聚效应:一是尽快完成产业集聚区新增10平方公里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区内道路、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保税物流仓库建设,完善基础功能和配套体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二是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冷链物流业,加快澳柯玛冷藏车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使其早投产、早达效,进一步巩固民权县在全国冷藏保温车行业的龙头地位;三是充分发挥冷冻冷藏检测中心、葡萄酒检测中心作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交流服务,为创建‘民权标准’奠定基础。”民权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团结说。
4月3日,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传来捷报,睢县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全省产业集聚区表先中,获得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黄淮四市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排序第一名等荣誉称号,睢县县委书记吉建军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这是该县产业集聚区在全省5年表彰中首次获得诸多荣誉。
5月29日,由中国皮革协会、商丘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皮革协会、睢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5年中国·睢县承接制鞋产业转移打造升级版产业基地高层论坛暨中原制鞋产业基地——河南睢县授牌仪式”在睢县举行。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玉中、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严怀道、商丘市市长李公乐出席仪式。
近年来,面对全省各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新一轮竞争,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用地、资金、用工等发展难题,睢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上下把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建设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招大引强,加快培育电子信息和制鞋主导产业,聚集资源,加快完善基础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攻坚,集中推动重大建设项目,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实现了从无到有、变散为聚、由弱到强的重大转变,已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对外开放的主平台、城镇化推进的主载体。
鼓励企业放开视野,研究市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根据需求研发更多不同款式的鞋产品,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型业态的发展
4月2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副省长王艳玲带领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第四组到睢县调研,对该县的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观摩点评组入企业、进车间,听取产业发展汇报,察看项目进展情况,询问产品市场前景,实地感受睢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蓬勃态势和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的雁阵效应。商丘市委副书记周树群,睢县县委书记吉建军,睢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吴海燕等陪同观摩。
李克副省长一行走进台商企业——河南嘉晋鞋业项目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规模及运营情况,当他了解到企业基本是订单生产时,十分高兴。该县豪烽(国际)鞋业项目是以欧美设计风格为主线,以生产运动鞋、滑板鞋、休闲鞋、登山鞋和室内运动鞋等高端外贸鞋为主导,拥有自主品牌8个,国际授权品牌10个,产品销往欧洲、北美、东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李克一行走进豪烽(国际)鞋业生产车间,看到一双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下线,连连称赞:真不敢想象,这里过去是贫穷落后的黄泛区,如今却引来那么多制鞋项目,睢县真是了不得!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告诉李克,当初他们最担心配套不完善,没想到睢县产业集聚区通过引进配套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个行业里的配件基本上都能顺利采购到,他们对将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计划把企业总部搬过来。听了这一番话,李克叮嘱企业负责人,通过企业引进更多相关联的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同时要叫响自己的品牌,研发更多款式,拓展更大销售空间。
睢县制鞋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是围绕制鞋和电子信息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李克一行实地观摩了该项目运行情况。在了解到项目进展顺利,其电子商务中心已入驻制鞋企业20家、贸易企业10家时,他对该县负责人说,一定要鼓励企业放开视野,多研究市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根据需求研发更多不同款式的鞋产品,这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新型业态的发展意义重大。
李克一行来到睢县富士康电子科技产业园生产车间时,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一批批苹果、小米等手机零部件在这里下线。今年预计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3亿元,安排就业2万人。李克对富士康电子科技产业园前景十分看好,鼓励企业一定要扩大生产规模,为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睢县提出“以高质量替代高速度”的发展思路,产业集聚区在提质转型创新中换挡不改势,不断谋取新的增长动力
3月25日,位于睢县制鞋产业园电子商务中心的“中原鞋都网”上线运营。在这里,入驻企业可以享受到专业的B2B、B2C服务。
机遇稍纵即逝,没有经验可供借鉴。2014年3月,制鞋业集中的浙江温岭因一场大火而引起全国关注,倒逼着产业转型升级,大批中小企业被迫关闭外迁。这对新崛起的制鞋业基地睢县来说,是一次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
“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引导企业落地升级,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睢县县委书记吉建军的提议得到认可。
2014年3月20日,浙江温岭制鞋企业家代表团一行17人到睢县进行投资考察,对睢县提供企业升级环境的创新态度,一致表示赞同。
“制鞋企业如果仍然走分散经营模式,在寻求政策支持、抵御市场风险、降低生产成本等多方面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现已在睢县投入运营的腾飞制鞋产业园负责人张荷东说。产业园集设计、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吸引企业“抱团”入驻,完成一站式升级。
把传统制造业低、散、小的粗放式经营,引向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睢县在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探索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时至今日,睢县仍然是全省为数不多成功搭乘郑州航空港发展机遇的县(区)之一,现已成为富士康集团在河南重要的手机配件生产基地,同时为三星、华为、小米等提供着零部件配套服务,年产手机配件2亿多套。
“随着中等收入陷阱的临近,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有挑战,也会有机遇。将单纯的制造业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逐渐提高服务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比重,是睢县正在积极实施的新探索。”睢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吴海燕告诉记者。
2014年年底,河南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睢县,为制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特步、嘉晋、腾润等知名制鞋企业闻风而动,相继落户睢县,使全县的鞋业年产能突破了3000万双。
睢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中须说:“2014年12月,睢县被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授予‘中原制鞋产业基地’称号。同时,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中原鞋都’系列商标。”
“两化融合、互联网十、中国制造2025这些新常态下的新机遇,谁能率先把握,谁就能突破区域限制,实现从被动跟随向主动引领的角色转移。”睢县县委书记吉建军对创新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
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12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数控机床和电镀(表面处理加工中心)为主导的制造型企业。现已拥有世界领先的精密机床5000多台,表面处理电镀生产线6条。专业生产小米、苹果等知名手机配件。现有员工1万多人。目前已完成投资6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收入50亿元人民币。
睢县若男佳人电子商务公司一件单品月销售额220万元,颐生堂有限公司靠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2014年,睢县电子商务交易额2亿多元,成交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9家,入驻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企业53家。
在提质、转型、创新的共同作用下,睢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质量明显提高:2014年年底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增加值比重的44.9%,同比增幅209.6%,拉动了全县工业增加值27.5%的增幅,增幅为商丘市第一;实现主导产业投资比重75%,拉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又取得了一项商丘市第一。
商务中心区、商贸物流区、文化旅游区、产业集聚区及商住区等融合发展,处处体现着睢县二三产联动发展、产业城市互动发展、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努力探索
2月2日,河南华莹(睢县)鞋业有限公司针车A组工资栏上张贴着上个月的工资表:780。元、6015元、5881元……记者发现,这个组17名员工中有7人的月工资超过了4000元。
在工人们高工资的背后,是睢县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稳步迈进、成效不断刷新的大背景。
“以前,在南方打工一个月也就拿3000多元。现在家里的工厂包吃包住,工资也高得多,谁还愿意外出打工?”华莹(睢县)鞋业的工人吴秋英边熟练地操作着针车边告诉记者,她正盘算着在附近买套房,这样女儿在城里上学就方便了。
“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是睢县这样一个传统农区实现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其中,产业集聚是基础。”吉建军告诉记者。
自2011年至今的3年多时间里,睢县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发展制鞋企业30多家,鞋材配套企业20多家,年产鞋3000多万双。2014年12月,睢县顺利通过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论证,被正式命名为“中原制鞋产业基地”。同时,“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品牌同样声名鹊起,使睢县形成了制鞋和电子信息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根基。2014年,这两个主导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9.5亿元。
产业集聚带动了人口集中,睢县4.5万名农民迅速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批产业工人率先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准市民”。“准市民”先要安家落户,产城融合是必由之路。可容纳10万人届住的社区及保障性住房建设,配套建设医院、幼儿园、中小学校等,为城市新居民提供了保障。仅2014年,睢县就在产城融合地带新建中小学校9所,满足了城市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商务中心区、商贸物流区、文化旅游区、产业集聚区及商住区等融合发展,处处体现着睢县二三产联动发展、产业城市互动发展、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努力探索。
安家落户只是形式,安居乐业才能真正让这些新增市民成为城市的主人。为此,睢县制定了“拴心留人”的政策,社会保障、卫生保健、房产购置、子女入学等36项政府埋单的“红利”,掀起了一波波返乡就业的热潮。据统计,仅2014年春节、麦收、秋种三季,睢县新返乡就业人员就达2万。“今年将会更多!”该县人力资源部门有关人员预计。
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为土地集约经营、农业机械大规模高效利用提供了施展空间。睢县海涛农机合作社依靠种粮大户入股的40。多台农业机械,经营、托管土地9000多亩。截至2014年年底,睢县共发展这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04家,土地流转面积12.8万亩,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30个。
土地集约经营的背后,睢县2014年粮食总产量18.6亿斤,实现了粮食生产稳中有增。2014年,睢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8%,这两组数字为睢县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给出了客观评价。
“各项事业无论怎样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富民。产业集聚带动了人口集中,进而拉动了土地集约;土地集约又反过来促进人口集中,进而提升了产业集聚水平。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吉建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