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实验室的创新实验教学——记《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同课异构课

2015-09-07陈漳云

新课程(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烧杯火柴蜡烛

陈漳云

(漳浦县龙湖中学)

今年在漳浦县李园中学片区教研中,我作为特邀教师上了一节《燃烧与灭火》的同课异构课,由于所在学校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又没化学实验药品和仪器,我只能采用日常用品代替课本中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创新实验教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聪明才智得到淋漓尽致发挥,课堂气氛极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对于《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我的整体教学设计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进行三个知识点教学,即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安全自救原则和方法。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燃烧的定义、课文中磷燃烧实验的分析、灭火器原理及灭火器的使用、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及练习巩固。而对于燃烧的定义,本来设计在第一课时,但在教学中我感觉没有那么自然顺畅,故没有讲解,留待第二课时才讲。

由于所在学校现场条件的制约没有化学实验药品和仪器,所以我临时采用日常用品代替课本中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创新。最后,我运用了以下的主要生活用品:打火机、火柴、小刀、两只大烧杯(可用透明的厚塑料杯代替)、镊子(可用筷子代替)、药匙(可用一般的勺子代替)、纯碱、盐酸(可用白醋代替)、石子、大小蜡烛各两支、纸张、较长木棍。

以下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具体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取出打火机并点燃——燃烧;熄灭打火机——灭火。

2.火的利用有什么好处?可以做什么用?翻看课本第128页看四张图片,说出火的哪些利用。再问:火只有好处,没有危害吗?如果火控制不了,就会造成火灾及经济损失,所以我们应学会控制火。要控制它,我们就要了解它。引入探究燃烧的条件。

3.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一:用一张纸和一支粉笔(或石子)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用学生已知不能燃烧的物品,如,粉笔或石子等)

实验二:点燃两支蜡烛,并用烧杯将其中一支罩住。观察到被罩住的蜡烛慢慢熄灭。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参加。

实验三:分别只用一根火柴点燃纸张和木棍。(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已知纸张和木棍都能燃烧)结果:纸张燃烧而木棍不能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实验四:将一张纸张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不能接触火焰),过一会儿,纸张中间先变黑,接着从变黑的部位开始燃烧。说明了纸张中间的温度先达到着火点(加强对“着火点”概念的理解)。

总结燃烧的三个条件,强调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再画出火三角。

4.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五:打开打火机点火,接着又将它熄灭。说明隔离或移走可燃物可灭火。

实验六:用烧杯把燃烧的蜡烛罩灭,说明灭火的第二种原理是把可燃物跟氧气隔绝。

利用火三角把这个原理讲解一遍,再让学生推断第三种灭火原理。

实验七:吹灭燃烧的蜡烛,说明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可灭火。

小结:灭火的三种原理中,只要具备其中一种即可灭火。

5.课堂练习:熄灭一支燃烧的蜡烛,可用几种方法?(越多越好)并将灭火方法与灭火原理一一对应。

学生的思维活跃,答案也五花八门,主要有:

(1)吹灭;(2)用烧杯罩灭;(3)浇水;(4)用灭火器灭火;(5)用剪子剪烛芯;(6)压灭;(7)摇灭;(8)倒灭;(9)用湿布盖灭;(10)用沙土扑灭;(11)用扇子煽灭等方法。

(灭火有时不仅只用一种原理,而有时可能同时具备两种或三种原理)

6.采用小组间知识竞赛形式练习巩固知识。

首先安排小组,再进行小组间的知识竞赛。规则:

(1)必答题:每道题答对了加一百分,回答课本第129页和课本第135页第一题讨论题。

(2)抢答题:观察实验后回答,答对加两百分,答错不扣分。试题为:划一根火柴,火柴头竖起向上,观察到火柴很快就熄灭了,思考为什么会熄灭。然后补做一个火柴头斜向下,火柴一直燃烧的对比实验以验证其中的原理。

7.探究课本第130页探究灭火原理的三个实验。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尽量按课本的顺序排列蜡烛,以便学生观察。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如,如何取用液体药品?在观察实验现象后,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现象写在课本相应的表格中,并进行了分析。把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在黑板上,说明灭火器的原理。

实验八:用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蜡烛。(模拟火灾现场)

让学生讨论哪支蜡烛先熄灭,再做这个实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二氧化碳等气体会浮在上方,可引导学生领悟热气球(或孔明灯)的原理: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会浮在上方,故高的蜡烛先熄灭。这就是为什么有毒气体、烟尘和二氧化碳都会浮在屋内上方的缘故。

8.火灾安全自救知识:如果你身处火灾现场,应如何自救?

火灾安全自救原则:能灭则灭,不能灭就逃。逃出后应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或呼救。

其他的安全自救措施还有哪些?由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进行总结。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沿墙角迅速爬出;用湿棉被披在身上防烧伤,但不可过重;身上着火,可在地板上翻滚灭火;从楼上下来应走安全通道,不能坐电梯;在高楼上不可跳楼等等。

9.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大都板书于黑板上),要求学生统一朗读。

10.布置两道作业题。

【教学反思】

同一节课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任课教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同课异构课。

《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根据学生实际和现有的教学条件不同,在上课之前我已做了充分准备。比如,(1)只用多媒体课件怎么上课?(2)只有化学实验怎么上课?(3)有多媒体也有实验怎么上课?(4)没有多媒体也没有化学实验怎么上课?(5)如果学生已学过了这一课应该怎么上这一节同课异构课?

如果学生已学过,再重新上一遍,这样是不行的,要有新的教学设计思路。

以前对这一课的教学,大多依赖于多媒体播放视频、课件,不能上出如此精彩的课。正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让我无法使用多媒体,又没有白磷和红磷,迫使我想方设法用生活用品代替,想出这么多的点子去上这节课,让这节课变得精彩无比。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更多的东西:(1)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一定能把课上得更好!(2)对课文中的实验进行创新设计,用日常物品代替说不定会更加精彩!(3)要灵活、有效地使用和处理教材,不能只会教教材!

猜你喜欢

烧杯火柴蜡烛
特别的“冰袋”
浇不灭的蜡烛
神奇蜡烛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快速溶解物体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火柴变变变